试论中学语文有声语言能力的培养
2016-05-14卜新尧
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须达成的目标之一。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是个“无声”的教学世界,即教师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有声”表达能力。因为高考的指挥棒下根本没有关于学生“说”能力的检测标准。而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个体,他与社会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便是有声语言。可以说,有声语言能力不仅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实力,而且对学生个体的人生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时会有许多关于语言表达训练的措施,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文复述、辩论赛等。按理说,这些措施的应用应该利及到学生有声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有趣的是,这些措施有时不仅对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效果不大,更遑论让学生的有声语言训练受益。或者就干脆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的书面语言极其晓畅优美,但其有声语言则可能令人“耳不忍闻”。为什么语文教师做了许多的语言表达训练工作见效却不大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语言训练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在策划和执行语言表达训练的方案中都忽视了一个环节——“作业批改”。
语文的语言表达训练和其他的功课、甚至是和语文的其他练习不大一样,有些训练往往不需要书面形式(姑且称之为“无形”作业)。它可以以口头表达的方式来训练,这是一个只有声音没有书面文字的过程,所以大多数教师都会忽视这份“作业”。许多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时,往往是学生讲完了,教师只做一个简单的套话式评点,诸如讲得很好、声音很大,内容很充实等。而学生表述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譬如遣词造句的推敲、修辞的润色等语言训练目标完全没有得到具体落实。这就犹如一个数学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给了一个“阅”字而没有去做具体的纠正工作是同样的道理。这又如何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呢?充其量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胆量,或者爱说话的习惯而已。
因此要切实抓好学生表达训练的工作,除了有好的训练方案外,笔者认为抓好“批改”环节是极其重要的。
所谓的“无形”表达就是指学生的口头表述,不仅包括演讲、复述、辩论等专项训练,也应该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口语。即凡是语文教师所能正面接触到的学生口头表达,教师都应该有意识的去做表达指导,这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责任之一。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表述上存在的问题,而且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表达水平层次以及存在问题的特殊性提出不同的具体的修改和训练方案,大到语言的组篇布局,小到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的推敲。
一般而言,学生发言存在如下几种问题:
1.(A级)能围绕发言主题长篇大论,但语体色彩混乱,用语不讲究,无语言美感。遇上表达不出的概念,就以“就是这样”、“就是那样”等类似语言代替,含糊其辞。
2.(B级)酷爱发言,却辞不达意,无法及时切题,甚至跑题。
3.(C级)理解发言主题,但不知如何表述,不能完整陈述意见,发言成“关键词”模式。
4.(D级)不理解发言主题,无话可说。(此情况属于理解能力培养问题,不在此文论述范围内)
基于上述情况,教师首先要在学生发言前明确并强调发言要求。否则,学生仍然只会按自己的习惯发言,根本不会自觉产生提升自我语言品格的意识。因为一个人思维指向的第一目标是思考对象,而非思考结果的表述载体:语言。假如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必须做到表意简洁,层次清楚,逻辑合理,要注重语言美感,那么学生在发言前便会有意识将思维指向第二目标:如何用语言表述思考结果。所以,“明确并强调发言要求”,其实是一个将训练主体从无意识纳入到有意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训练前提。只有当个体有意识注意自己的行为时,个体的行为才可能成为最佳行为。而一个学生所能创造的最佳发言正是表达训练期待的效果,也是新一轮的训练最佳起点。但如果仅仅是明确发言要求而不加以强调,发言要求就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形成意识认知,学生的发言很可能依然是“习惯性”发言,无自我塑造与提升力量。
而根据学生表达水平的不同等级,对学生提出的发言要求也应不同。比如A级学生可以以培养语言的规范与美感为目标;B级以严谨谋篇组段为目标;C级以由“关键词”发言模式向“段、篇式发言”模式转变为目标。当然,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表达水平的进步指数,以便能及时更正训练目标。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快速地提升语言品格、实现表达训练目标呢?
拟提纲式发言。
A级,B级,C级,D级,无论哪种情况,如果在发言前能以提纲形式组织自己的语言,其发言必定能以句、篇的形式完成。在提纲的指导下A级学生的表达水平能以原有表达水平为基础很快提升到表意规范,层次清晰,语言简洁甚至颇有美感的品格。而C级的同学也能在提纲的指导下很快由“词式”发言转向“段式、篇式”发言。当然,在提纲的拟定等具体操作上,教师必须先有所示例。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发言前拟提纲的好习惯,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组段谋篇上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许多。
但一段好的发言不仅仅是由组段谋篇决定的。纵使落实了学生组段谋篇的训练环节,其语言组织也未必能得体,有许多细节工作需要推敲锤炼。而口头表达的“无形”特征决定了如果要给一次发言做最准确的批改,最好的方法是化“无形”为“有形”:笔录。比如要规范A级同学的表述语式,教师就应稍做笔录,再根据笔录提出详细而准确的修改意见。
在开始使用笔录批改方法时,教师有必要在提出修改意见后采用示例教学。比如在讲《项链》时,有这样一道讨论题:你认为十年前的那场舞会对玛蒂尔德而言是一件不幸的事,还是一件幸运的事呢?
学生陈述:我认为这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如果没有那个舞会的话(“个”,量词使用不规范,教师应在发言后指出),玛蒂尔德后来就不会过那么苦的日子。没有那些苦日子,玛蒂尔德就和课文前面所描述的一样(怎样描述的呢?应略有概括),永远都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而且原来(语言起承不够灵活)玛蒂尔德因为虚荣心太重都不敢去见她有钱的女友。而文章结尾的时候(语言起承不够灵活),玛蒂尔德虽然又老又丑了,却能够很自然地跑上去跟佛来思节夫人打招呼。所以我认为那个舞会对她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它改变了玛蒂尔德的许多东西(类似于此的语言教师应指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其内涵)。
不能否认,学生的这一段发言应该是比较到位的,有观点,有分析,有层次。但是这一段语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在提出修改意见后可以做一个表述示例:
我认为十年前的那场舞会对玛蒂尔德来说应该是一件幸运的事。虽然那场只有一刹那风光的舞会带给玛蒂尔德的是十年的艰辛,把一个曾经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打磨得粗糙不堪,但是在失去的背后偶尔也会有收获。这十年的艰辛教会了玛蒂尔德什么是生活,该怎样生活。她不再象从前一样只会耽于虚荣的幻想,更不会因为贫穷就觉得无脸见有钱的友人。十年的艰辛虽然让玛蒂尔德又老又丑,但最终她却能以一颗平常心自然地去和她有钱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打招呼。可见,十年前的那场舞会对玛蒂德来说是一件看似不幸、实则万幸的事。因为假如没有这场舞会,可能我们的玛蒂尔德永远都只能在虚荣的旋涡里无谓地伤心痛苦。
每一个孩子最初的“咿呀”学语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只有建议而无示例的作业批改只能给学生模糊的认知与塑造方向,而好的示例教学不仅可以带给学生明确的语言提升方向和准确的提升量值,甚至能在学生心理上产生重塑自己语言风格的愿望。所以当一个教师能具体地把学生的发言用一种完全不同风格、极具修辞意识的方式重塑一遍时,此时的发言学生往往会露出欣羡或惊讶的表情。教师此时应再辅以明确的鼓励,譬如有意识问他,为什么表达同一个意思老师的表达听起来要漂亮得多呢,并直接要求学生表述要尽量接近老师的表述水平。此时在学生心理上便形成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规范、提升语言品格的双重积极愿望。在语言表达训练过程中,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能动性时表达训练的最大有效性就有所保障。
要想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好的语言浸染环境也是非常必须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一种话语“精品意识”。倘若我们教师自己的表达水平都流于平淡,那又如何去采用示例式批改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自己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会发生这种影响。
此外,社会是一个有声的语言环境。人与人之间任何性质的交往都离不开有声语言。有声语言能力的高低有时候会给一个学生的一生带去极其重大的影响。就请我们借着新课改的机遇与力量,去对有声语言的训练与能力培养这一事关学生终身大计的课题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卜新尧,教师,现居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