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作文应当“真”字当前

2016-05-14袁永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亲情感情故乡

“感情真挚”是高考作文中基础等级的一项要求。时下,我们的学生一味地去追求创新,而作文中却缺乏真情实感,生硬地附加装饰,有的甚至瞎编乱造。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作文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那么,写作中怎样才能使文章有真挚情感呢?

我们在作文中要使文章真挚感人,首先要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因为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因此,我们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事物,去体验生活,再将这感情融入写作中,这样也就不愁文章没有感染力了。

当然,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方法技巧可以借鉴:

1.记写亲身经历。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最容易出效果的题材选择。文学上的很多感人肺腑的名篇佳作,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巴金的《小狗包弟》等,就是很好的范例。

2.选用动人细节。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细节。此段中的动作细节描写体现父亲买橘子过程的“艰难”,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3.做好环境烘托。环境描写,可以正面烘托,让环境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反面渲染,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如果创设出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就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的环境描写很精彩,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下面提供几类“人之常情”,它是人类共有的也容易打动人的题材。

1.热爱生活,对生活倾注感情。对生活有所观察、思考、感悟,敢于表达心迹,吐露真情,对生活的现状进行评判,对生活的明天寄予希望。在对生活的热爱追求中展现生活的内在底蕴,在追求中品尝生活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一个身残志坚、柔弱女子的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热爱生活,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2.热爱自然。大自然的山石草木、鸟语花香、风云雪月等都有可爱之处,可以说,热爱自然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感情,是一个能打动大多数人的题材。走进大自然,把自己融入大自然,让自己的脉搏与大自然跳动在同一节拍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体会大自然的神韵,会如入仙境,清澈澄明,天、地、人合一,人之最高境界。所有的红尘凡事是那么的渺小,没有了困惑、没有了痛苦、没有了烦忧。如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

3.热爱家乡。家乡永远是一个温暖的精神归宿,不管是谁,心中都会有一个可爱而美丽的家乡,而且这种感情总能激起人的共鸣。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情趣和浓郁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抒情诗”,表达对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

4.热爱生命。如美国的杰克·伦敦写的《热爱生命》,小说描写了一个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怖、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突出表现了一个人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斗争的精神,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体现人生的价值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5.拼搏奋斗。奋斗是人在身处逆境、面临考验的时候的一种拼搏精神,是人的一种可贵品质。如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此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拼搏奋斗的人生观,这样的题材最能震撼人的心灵,引起共鸣。

6.抒写亲情。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一个人的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只要他没有丧失理智,没有丧失良心,就会被真挚的亲情所打动。如李密的《陈情表》。

7.珍惜友情。友情永远是动人的,其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总能勾起人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

8.嫉恶如仇。对丑恶的愤慨就是对正义的向往,如果从文章中读到对丑恶现象的酣畅淋漓的揭露,也是一大快事。表现这种感情,也能很有效地打动读者。

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要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写实事,讲真话,抒真情,明实理,喜怒哀乐,真情表露,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即使是联想,想象也要合乎生活情理,不要为迎合阅卷老师而胡编滥造。

袁永军,教师,现居河南新野。

猜你喜欢

亲情感情故乡
永不凋零的亲情
故乡的牵挂
月之故乡
带着感情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清明话亲情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