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意义

2016-05-14胡国宝

学理论·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马克思

胡国宝

摘 要:1845年春,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是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分界线。这时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已经完成了由旧质到新质的转变过程,而标志着马克思完成这个转变的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本书。解读和探讨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它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内容;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63-02

马克思的学说或思想主要是在批判继承了黑格尔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的思想以及费尔巴哈思想中的基本内核即唯物主义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但马克思的思想或学说绝不是把两者简单地组合起来,而是在批判继承两者的思想基础上创立产生的新学说,而这种批判继承很容易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这本书中得到验证。《提纲》共十一条,全文不到一千五百字,短小精悍,但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有着很大的意义,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的思想也有巨大的理论意义。

一、《提纲》写作的原因

(一)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客观需要

随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真实反映自身利益的新的世界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当时支配和影响着工人阶级政治斗争运动的“理论”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如当时代表着唯物主义哲学最高成就的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理性的人出发,撇开人的现实社会关系,抽象谈论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幸福与道德。这种人本主义在工人中迅速传播,不仅不能指导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而且它反而会消磨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斗争意志,阻碍无产阶级运动。

因此,要创立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新世界观就必须首先批判资产阶级哲学,特别是要批判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哲学的错误,把支配和影响当时工人阶级政治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从工人运动中驱逐出去。马克思、恩格斯决定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制定他们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纲》就是为此而写的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

(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发展的主观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最先都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熏陶,后来参加了工人运动,感到必须摆脱并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出现,让他们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漠视社会实践的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使马克思恩格斯再次感到失望和烦恼。摆脱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过渡到历史唯物主义又成了当务之急。彻底清算费尔巴哈和创立唯物史观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唯物史观的创立标志着整个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纲》是这个历史转变时期的重要里程碑。

二、《提纲》内容的简要说明

(一)《提纲》十一条内容的划分

《提纲》共十一条,有的学者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条,第二条,马克思从总的方面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这里,马克思把实践观点作为考察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的基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消极性,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提纲》的第三条至第九条为第二部分,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最后两条为第三部分,总括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哲学的历史使命与根本任务,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里所引起的革命变革。也有的学者,将第一条和第二条分开,作为两个部分,将《提纲》分为四个部分。

笔者则赞成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条是指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在于不懂得实践活动的意义,说明实践是新哲学的基础。而第二条是说明实践是认识和理论的基础,是新哲学的基本点。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我们知道实践和认识是不分离的,第二条说明认识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第一条和第二条归为一个部分更为恰当。

(二)《提纲》内容的简要说明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它贯穿了整个《提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克思认识到实践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马克思用实践的观点作为考察主体和客体之间关于问题的基础,又以社会实践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区分开来,也同全部唯心主义哲学对立起来,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由于费尔巴哈脱离了实践,所以他对自然、现实社会只是从客体的表现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从革命的实践判断的方面去理解,不仅抽象地理解人,而且也抽象地理解事物,不能正确地对待人的本质,不能正确地理解现实的社会关系和景象。

三、《提纲》的理论意义

(一)揭示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主要是费尔巴哈思想的错误,为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它们提供了理论线索

1.对于哲学的唯心主义的批判主要在第一条。马克思确认,它同唯物主义相反,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方面和这种活动的作用。马克思同时批判它不能把这种活动理解为具体的实践,而只是抽象地理解它,从而把它归结为精神活动,即思想。所以这种既把自然界也把人宣布为精神产物的唯心主义的主张,是不能科学地把人理解为社会的本质,因而也就不了解实践对社会历史的巨大作用。

2.对旧唯物主义主要是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批判。在《提纲》中马克思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费尔巴哈在重新恢复唯物主义的合理位置时虽然实现了同唯心主义的决裂,但同时也抛弃了辩证法。正如马克思所阐明的,费尔巴哈同一切唯物主义者在以下方面是一致的,他对事物、现实、感性知识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的、客观的活动,即作为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由于费尔巴哈不能在完全的和全面的意义上去认识实践,从而他归根结底必然唯心主义地去理解人的活动,所以他也不能突破他的人本主义的空想性质。于是他就不能不唯心主义地去解决他所探索的一切社会问题。把人这个客体认为只是通过自然关系发生联系的无差别的一般人,也就是成为抽象观念;对宗教也是非历史地和基本上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去研究宗教,抽象地理解个人与人类共同体的矛盾去揭示宗教,因而也就无法认清宗教的社会根源,当然也就不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二)为进一步阐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确定了纲领性的基本路线

1.科学实践观的产生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首要标志。在《提纲》中,马克思把实践写入哲学,作为他的哲学的坚实基础,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哲学上的变革,从而同一切旧哲学彻底决裂。马克思了解到实践的革命本质,了解到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把实践放在认识论的首位,理解实践对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认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真正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并且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充实了正在形成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揭示了新旧哲学不同的阶级基础和本质特征。一方面,旧唯物主义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的世界观,而新唯物主义哲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的新世界观。这样,马克思就揭示了哲学的阶级性,揭穿了一切旧哲学标榜的无阶级性的谎言。另一方面,旧哲学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在于改变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就要科学地认识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说明世界,更要通过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革命实践改造世界。

四、《提纲》中提出的许多观点为我们进行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提纲》中的光辉思想,后来都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著作中得到进一步地研究和发展。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践的观点像是我们进行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指路明灯。我们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活动,其实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而我们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及“四个全面”的理念,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它本身就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现状正确认识的结果,就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更清醒认识的结果。而要达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以及“四个全面”本身就要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不要局限于“解释世界”,而要“改造世界”。

总之,《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概括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合著《神圣家族》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它表现出马克思克服了费尔巴哈的观点,并且已经意识到他自己的、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同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区别,并且对于进一步阐发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确定了纲领性的基本路线。

参考文献:

[1]沈真.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潘宝卿.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刑贲思.马列著作选读:哲学释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汤文曙,金开好,李宗楼.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现代化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组织管理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刍议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理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