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在大资管转型中的机会

2016-05-14王仕宏李胜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转型

王仕宏 李胜

摘要:利率市场化背景倒逼商业银行向大资管方向进行转型。而如何进行转型就成为商业银行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其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并购、上市、PPP项目融资以及现金管理业务。与此同时,业务关注重点的变化也将引发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相应变化,具体包括:渠道建设和产品拓展。渠道建设方面主要目的是为获取项目信息,而信息来源包括:国资委和政府下属国有运营平台公司、咨询公司以及四板市场。而在产品拓展方面,可拓展不同模式的永续债或类永续债、PPP产业基金以及现金管理产品。

在永续债或类永续债方面,可采用银行理财资金模式和保险资金模式;在PPP产业基金方面,可采用银信合作模式、统融结合模式以及银保合作模式;在现金管理方面,可推出现金池产品和交易所类资金结算产品。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资管;转型

随着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无风险利率开始不断下降。在负债端,为了吸引客户资金,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维持了原有成本水平,成本下降空间有限。所以,在资产端配置方面,如果维持原有配置结构,必将导致其利润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拓展新的业务。而向“大资管转型”就是顺应这一形势的必要之路。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曾表示,“银行只有不断丰富投资、融资、交易、支付、托管、理财、投行、信托等各类产品的服务功能,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和市场。商业银行目前普遍提出的"向大资管转型”正是顺应市场变化的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如何将这一新的思路、要求、举措转化为现实业务?笔者认为任何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对市场的关注,尤其对市场热点的分析将有助商业银行寻找到实践大资管的机会。为此,本文选取国内极具关注的热点——国企改革进行分析。通过剖析其中的市场机会,寻找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的策略。

随着国企改革“1+N政策”(“1”是指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N”是指众多个与之配套的分项改革实施方案)的陆续出台,改革方向日益清晰,国企将很快进入实质性改革阶段。改革促进整合,整合催生机会。资本市场的魅力就在于让更能深挖市场的人获得超额利润。只有深度分析市场,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深化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在大资管的业务转型中寻求更多的业务机会。本文通过详细考察文件中的具体内容以发现相关机会,在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 市场机会

根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后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后简称“意见”),笔者认为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机会将包括:并购、上市、PPP项目融资以及现金管理这四个方面。

1. 并购。根据“指导意见”,国有企业将被分为商业类和产业类,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国企是商业性质和产业性质混合;另外,“意见”中提到“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与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之,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阶段,以钢铁、水泥、煤炭、航运等为代表的行业具有明显的产能过剩特征。所以,行业内部通过并购重组进行整合是大势所趋。据此可以预计国企改革过程中将涌现较多的并购需求。

2. 上市。在“指导意见”和“意见”中,均提到“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要整体上市”。这既增加国企并购重组的可能,也让拟上市国企产生优化报表的客观需求。目前,国资资产证券化率在各地具有差异,如上海、广东等地水平相对较高。而对于其余地方的国资空间相对较大,可关注那些国资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区域。

3. PPP。“意见”中提到“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优化政府投资方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在实践层面,PPP项目一直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融资层面,最棘手的问题是期限。根据财政部对PPP的界定,其期限必须是十年以上,而除融资条件要求较高的险资外,鲜有能达到十年期的资金。谁能把项目期限做长,谁就占具独特的竟争优势。

4. 现金管理。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必有企业经历人事、资产的变革,这为商业银行营销现金管理产品提供了机遇。

二、 商业银行策略

策略主要分两部分:渠道建设和产品拓展。

1. 渠道建设。渠道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国资委和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咨询公司、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

(1)国资委和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获得该渠道的支持对银行业务转型非常重要,但同时又是各家银行和中介机构关注的焦点和激烈竞争的对象。预计从该渠道获取政策和国企动态信息相对容易,但要得到更进一步的支持具有挑战性。

(2)咨询公司。根据“指导意见”,国企改革实行“一企一策”,这将为专门服务国企改革并在国资委准入名单中的咨询公司创造大量业务。一般情况下,咨询报告会涉及并购或上市等融资事宜,商业银行可为咨询公司提供更科学、更具操作性的融资方案,共同完成咨询报告。这既增强了咨询公司报告的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了企业选择商业银行安排整体融资的概率,实现“双赢”。

(3)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即“四板”)。在“意见”中提到“建立规范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的联系,及时从中获取信息,抢占业务先机。

2. 产品拓展。

(1)推进永续债和类永续债。国企需整体上市,势必产生优化报表的需求。因此,永续债除了能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应对国资委考核外,还对上市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永续债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长期含权中票),但从近两年发行情况看,期限从未超过五年,同时因协会要求,也不能短于三年;并且主体评级低于AA的企业从未发行过。即主体评级AA以下,或者期限长于五年或短于三年的永续债仍是市场空白。为此,商业银行应尽快推出“类永续债”。所谓类永续债是指:保持银行间永续债的特有条款(即允许期限递延、一定年限后具有赎回权,但利率在前期基础上“高额加点”、不强制付息),但资金方不再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金,而是理财或是保险资金。交易机构如图1示。

因资金来源的不同,“类永续债”可分为银行理财模式和保险模式。

①银行理财模式。即由银行发行理财资金或资金池对接含有永续债条款的信托计划。实际利息偿还方式通过其他途径约定,不影响其计入权益。此模式已由兴业银行推出。2015年上半年,兴业银行在为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发行银行间永续债后,又用自己的理财资金为该企业发行类永续债。相较于银行间永续债,该模式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可以将期限做到三年以内;第二,可以针对外部评级AA以下的国企发行。笔者认为,对于同一资产,增加永续债条款,其终极风险边际增加值可控,建议商业银行尝试。

②保险资金模式。保险资金的特点是期限长,价格低,但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大型银行出具融资性保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或AAA企业担保。国企往往更较青睐长期限永续债,该模式的永续债可做到10+N甚至更长,满足了中长期含权中票难以满足的期限。但在实践中,能够开立长期险融资性保函同时又能得到保险资金认可的银行极少,能让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或AAA企业担保的资产也不多。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深入沟通,探索由商业银行开具融资性保函或者由商业银行主导融资的保险模式类永续债。

(2)增强商业银行PPP基金的竞争力。政府对PPP认定标准之一为:期限至少为10年,但目前市场上投资PPP的银行系产业基金都很难达到该期限。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一般做五年。因此,若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在期限上能有突破,将极大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此,建议商业银行研究三种模式。

①与信托合作的模式。2015年7月,中信信托承做的“唐山世园会PPP项目”融资成功,项目期限为15年,成为首单信托PPP。目前,新闻和网络均未曝光其交易结构。但根据笔者后续和信托公司的沟通,长期限的模式一般为2+2+2+…。募集的资金两年到期后,由信托自身提供流动性支持,“过桥”后续发。而银行可搭此长期限资金的便车,作为另一资金参与方,到期先行退出。

②统融结合模式。该模式已有银行尝试,但期限未做到十年。笔者建议在该模式基础上,作一定调整以满足PPP期限。具体交易结构如图2示。

假设PPP项目是十年,则由平台公司代表政府出资25%作为劣后LP,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出资75%作为优先LP,由各方认可的基金管理公司作为GP,成立十年期的PPP产业基金,基金以股权形式投入PPP项目公司,获取项目公司X%的股权;大型施工方(比如中建、中交,中铁)出资项目公司,获取(1-X)%的股权(X以实际商谈结果确定)。因商业银行的PPP基金一般为五年,五年后要求平台公司回购商业银行的基金份额实现理财资金退出,假设施工方要求五年收回本息,则可通过以收取“股权占用费”等各类名义逐年回收,五年内回收金额总额等于施工方的融资本息。即五年后,施工方实际已收回本息,仅保留项目公司股东的名义,但从法律意义上看,后五年依然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以X:(1-X)的出资方式进行合作,符合PPP的期限要求。该模式对项目现金流、政府补贴的要求较高,需和政府进行深入沟通。

③保险资金发起模式。由保险发起的产业基金一般期限较长,商业银行可参与,中途退出即可,但GP很难保证由商业银行子公司担任。因保险资金的投向要求较高,由商业银行发起的基金让其参与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商业银行和各家保险基金进行深度探讨,探索保险资金参与商业银行发起基金的方式。

3. 现金管理产品。

(1)现金池产品。在国企整改后,新的财务体系需要新的结算系统。商业银行的现金池产品,包括实时现金池、虚拟平等现金池、定时现金池、智能理财现金池均可根据国企集团的具体需要向其推荐。尤其是智能理财现金池可节省国企大量的人力成本。商业银行应加快优化各项功能,增强现金池产品的竞争力。

(2)交易所类资金结算管理产品。“意见”中提到要建立规范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而这种股权交易市场更多是以股权交易所的形式搭建。交易所则必须要有稳定而强大的交易系统,这为商业银行的交易所类资金结算产品通提供了机遇。

4. 第三方融资产品拓展。针对并购,商业银行可考虑并购理财,并购贷款、并购基金、并购债;针对上市,商业银行还未有直接的产品。同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较严,很多银行类产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当商业银行资金无法解决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产品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目前,很商业银行已和众多中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但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一线客户经理普遍不熟悉合作机构的产品,严重影响营销效率。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应拓展各自的产品手册,增加中介结构的相关实用产品,并动态维护,从产品要素、相关管理规定、适用主体、准入要求、增信方式、交易结构、发行流程、协议文本几个层面进行梳理供全行客户经理学习,从而更好应对国企改革中各种业务机会。

三、 结论与展望

利率市场化的大潮之下,商业银行传统以存贷款利差为基础的盈利模式不复存在。在这种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向大资管转型步伐必将加快。而以国企改革为代表的多项改革措施必将为其提供新的业务机遇。国企改革可以商业银行在上市、并购重组、产业基金以及现金管理等方面提供诸多业务机会。而商业银行可采用多个信息渠道寻找到这些领域的具体项目。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可探索银信合作、银保合作等业务模式,满足相关合规性要求并与企业金融需求相匹配。

未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向一站式金融服务商转型的可能,这对其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业务条线、人才构成等方面也需要进行调整,对于不同类型金融业务均熟悉的金融复合型人才将获得更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爱萍.大资管转型背景下的资本市场[J].金融科学,2015,(5).

[2] 山东银监局课题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转型及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5,(3).

[3] 黄赫,陈德胜.资产管理行业大发展下的商业银行——以美国经验为鉴[J].银行家,2015,(7).

[4] 王岩岫.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及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与发展.商业银行转型探讨[J].国际金融,2014,(9).

[5] 周琼,崔江薇.美欧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经营模式研究[J].金融市场研究,2014,(7).

[6] 李安钢.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J].国际金融,2015,(4).

[7] 刘鹏.中国商业银行变革与转型:经济市场化中商业银行的作用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8] 王伟.资产管理:理论与实践[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2001.

[9] 徐懿.基于防范道德风险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7.

[10] 王晓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辩[J].现代经济探讨,2015,(9).

[11] 江虹.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探讨[J].金融纵横,2003,(11).

[12] 庄毓敏.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走向[J].中国金融,2004,(19).

[13] 周城雄.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四大考验[J].现代商业银行,2007,(9).

[14] 韩琳,曾引.回归十年香港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及其前景[J].金融经济,2007,(22).

[15] 张晓水,梅兴保.资产管理公司终结野蛮生长[J].新财经,2012,(8).

[16] 张海蔚,陈海威.东亚各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行与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机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号:13XJL002)。

作者简介:王仕宏(1977-),男,汉族,中国台湾省台南市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李胜(1985-),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收稿日期:2016-03-14。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