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电网下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协调发展

2016-05-14任凯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智能电网新能源

任凯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电网和电力行业,着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成为我国电网未来探索的新领域。主要简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及特点,并指出了目前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现有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国内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规划,以期实现新能源和常规能源的协调发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目标,争取早日实现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新能源;常规能源;协调发展

中途分类号:U665.12

1 智能电网的概述

智能电网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主要建立在集成的,高速的双向的通信网络上,并且结合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或者是信号传播技术,实现了网络的先进传播,并且现在有很多的国家都对于智能电网的应用晋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所以,智能电网如今的应用遵循了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原则。和传统的输电系统相比,智能电网能够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或者是电网的自动控制技术等等。甚至实现了全自动非人工智能化测定电网结构,如果在输电过程中出现了电网的局部问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或者局部的传感器技术分析问题的根源,然后通过智能化设备快速定位问题的发生地,通过网络快速进行问题分析、优化结构、解决问题,提升了电网的输电速率。同时方便了用户的用电情况。另外,在输电的相关技术上智能电网也有了一定的优化,能够实现柔性交,直流输电,电力储能、配电自动化等相关的技术,并且能够在根源上分配电力,如果有分股用电状态,智能电网可以在网络上预估其电流的分配情况,进而正确的进行相关系统的输电供电,实现了多股用电。而且智能电网可以实现远程输电与供电。如果距离比较远的用电情况,普通的电网无法实现远程输电,智能电网通过网络上同步进行电力的测定进而输送电流。而且智能电网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服务系统,简单的说就是用户通过对智能电网的适应,进而了解供电系统的结构,电能质量、电价状况和停电信息等,就能够合理的进行用电器的使用,进而对整个智能电网用户群来说提升了用电系统的安全性,方便性和实用性。而且,目前很多国家已经逐渐考虑将智能电网和其他领域进行结合,不仅对智能电网的结构来说有优化的作用,而且对于结合的不同领域可以提升适应性、安全性、多样性。

2 智能电网条件下新能源的规划发展

2.1 新能源储量巨大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比如,据相关资料显示:陆上估计能够开发利用的风力资源储量为253GW,而截止到2010年开发利用的风能仅达到4GW,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20GW;而太阳能光伏并网和离网应用量也在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可以从原来的0.03GW增加到1-2GW。

2.2 新能源的能量密度分布相对比较低,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资源可能会需要比较大的空间。

2.3 新能源大部分属于绿色无污染的能源,产生较少的污染排放物,对环境影响小,尤其是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4 新能源分布范围较广,难以大规模集中利用,小规模分散开发利用可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2.5 间断式供应,稳定性较差,持续利用存在较大困难。

2.6 新能源除水力发电外,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资源的成本会比普通的常规能源高。

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依托此背景,大力发展新能源对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能源消耗仍以传统能源为主,而新能源产业基础还相对薄弱,原有的能源生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量不断增大,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综上来看,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尤为突出,亟待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加大开发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绿色环保的能源消费体系,保证能源持续安全供应与消费,确保我国的能源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3 智能电网条件下常规能源规划发展

目前,我国电源中长期规划是以煤电和清洁能源发电(核电、气电、水电、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电量比例为指标,按人均8000kWh和发电能源清洁化的目标划分为初步达到(50∶50)、基本实现(40∶60)、充分完成(30∶70)3种情景对2050年我国装机容量和电源结构进行预测。3种情景下全国总装机容量分别达25.6亿kW、28.2亿kW、30.8亿kW,煤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2.0亿kW、9.6亿kW、7.2亿kW,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重分别为5.4%、8.3%、12.5%。电源与负荷的格局决定中国整个电力格局,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北部、中东部,与此相对应的是煤电也主要集中分布在这3个区域。“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流格局在短时期内是不会有所改变的,只是由目前以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为主的大容量远距离输送格局,逐步转变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几大电源并重的格局。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需求之间的地域矛盾进一步加深,电网在全国范围内综合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国政府做出政府报告承诺在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降低约40%-45%,截止目前,已下降了18%,未来还需继续下降22%以上。国家提出,争取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达到15%,2005—2020年的15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趋势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后两年实现“十二五”目标的难度较大,需做出更大的牺牲和努力

结论

智能电网产生与发展基于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符合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基本发展要求。促进智能电网条件下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内外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黄珺仪.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规制政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10):114-116.

[2]蒋国旗.中国综合能源市场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11):23-25.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智能电网新能源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智能电网现状与发展分析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