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创设

2016-05-14杨江南

未来英才 2016年5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境创设教学研究

杨江南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引发师生之间的共鸣。情境的创设并不时时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境创设;教学研究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抓好课堂内的情境教学至关重要,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和谐人际情境,缩短师生、生生心灵差距,形成有效的学习状态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的精神振奋,思想活跃。”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就是学生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意味着师生之间在交往中的频率增加,在心理上的距离缩短,在情感上的沟通共鸣,而且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而发挥主动学习精神的催化剂,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对实现教育的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

和谐的人际氛围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课堂外创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来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有效教学,课堂中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风趣幽默的语言,启发诱导的方法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和风细雨育人无声”的意境。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活,我们的教材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事件的提炼。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围绕教学目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来创设教学情境,将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困惑,将生活与学习联系到一起,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生活,这才是最好的学习效果。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亲切、真实、可信,从心底上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启迪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为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奋斗。如学习《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材料:2011年5月,高晓松醉酒驾驶案开庭审理,高晓松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借此提出思考问题: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什么权利?怎样才能更好地让《道路交通安全法》落实到实处?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种种酒驾现象,进行讨论,气氛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联系生活,展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事件,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和探究,以及相关理论的支持,建构学生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三、创设多种形式的故事、名诗佳句、漫画、影视、歌曲等艺术活动情境,在艺术氛围中以情动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比如,讲解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时,可插入“群牛遇虎,齐心护犊,一牛带二犊独奔,为虎所食”的故事。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发扬团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政治教材内容相对抽象、枯燥,政治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漫画、影视、歌曲等艺术形式,在艺术氛围中以情动人,可引人入胜,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力与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以及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

四、通过讨论来创设生活化情境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自我意识慢慢增强,看问题不再是一味的盲从跟风,逐渐拥有独立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为避免学生受社会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选取生活中的两难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评判,情感态度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引导也便落到实处。在讲到《关心与互助》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阅读材料“郑州大学生李凯强扶起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当时称被撞伤腰,有多位证人称其是碰瓷,但老太太称不会讹人。去年12月28日,法院判李凯强赔偿老太太7.9万元,并称因不能判定双方责任各负担一半。李凯强希望找到目击证人,并表示再遇到类似事情会走开不再理睬。”老师引导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讨论:碰上他人有困难,是否应该去帮助?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对此各抒己见,引发了思想的大碰撞,最后师生小结,我也进行总结性的点评:虽然在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就此得出我们社会是丑恶的结论,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少数人道德沦丧的表现,我们整个社会仍然是美好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见义不为”,人人都“见危不为”,那我们真的还能安居乐业吗?这世界上还有温暖的阳光吗?通过这样的讨论,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二难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生活情境中深化了认识,提高了能力。

五、通过表演的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

愿意表演、乐于参与是儿童的天性,学生通过观看,参与表演,既能唤起说话的兴趣,又能丰富说话的内容,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采用表演的方式,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表演的方式既使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教学突出了他们的主体性,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新知识,在游戏和小品中通过角色扮演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上到《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我把课程内容编排成小品,让学生来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消费者有很多权益受到了侵害,可我们却没有能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权,并让学生针对这种侵权现象提出切实可行的维权途径。这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也能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观点。

由此,我认为情境的创设并不是时时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教学知识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应该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思考中来。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创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