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汉县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探索

2016-05-14赵永胜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

赵永胜

【摘要】:水稻是宣汉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大量的生产实践活动表明,加快推进水稻的机械化种植进程不仅有助于劳动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水稻机械化种植虽然已经有几年时间了,但还面临着不少的难题与困境,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机械化生产;生产技术

引言

机械化是未来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要在推行机械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当然,宣汉县的水稻种植地域广阔,有着较大的地理、气候及经济条件的差异,因此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研究水稻生产技术及配套机具技术,完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推进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发展。

1、水稻实施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中的重要性

水稻实施标准化生产是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须。农业综合标准化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一种农产品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处理好各相关要素的关系能使农产品整体最佳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逐步完成农产品从数量型向提高质量、品质型发展的转变,发展无公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

今后十至十五年,解决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科技问题,是促进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的技术支撑。要实现农业由数量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主要农作物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高品质战略势在必行。

2、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核心技术

2.1机械化钵盘插秧技术

应用机械化钵盘育苗技术完成水稻育苗后,即可应用钵盘插秧技术进行插秧,插秧作业时对钵盘育苗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钵盘育苗要求苗高在14~16cm之间,叶数至少4片以上,根系白根数量在14条以上,茎粗则达到3mm。在实际生产中水稻的品种不同,插秧的规格也不相同,并要充分考虑土壤的肥力情况、移栽时间等环境因素。一般情况下插秧的规格为抛苗35张/667m2左右,每张有钵孔406个;插秧时要求穴数与抛秧深度保持一致、均匀,尽量降低丢穴、空边的发生比例,至少保证97%以上的保穴率。机械化插秧技术可以减少秧苗勾秧率、伤秧率及漂秧率,满足早插、浅插的农艺要求,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量,并可保证均匀的秧苗种植密度及基本苗数要求,且返青早、缓苗快。

2.2水稻机械插秧

近几年来,水稻机械插秧的面积在不断扩大,但从整体面积来看,与玉米的机械化种植程度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机械化插秧最大的优势在于省时省力,劳动强度大大降低,高产稳产等。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如育秧要求过高以及由于行距的不适应导致的双季水稻和杂交水稻无法应用等。并且由于设备、技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2.3田间管理技术

机插秧田间管理一般与人工插秧大致相同,由于机插秧相对秧龄较短,叶龄低于4.5叶,秧田期基本无分蘖,移栽后分蘖发生快,分蘖时间长,管理不好,易造成无效分蘖多,中期群体过大,后期脱肥早衰。需注意如下几点:施肥:根据机插秧生育特点和水分管理特性,调整一季中稻施肥技术。施肥原则是“基肥少、追肥早、穗肥巧、粒肥饱”。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50%,追肥占总施肥量的20%,穗肥占总施肥量的15~20%,粒肥占总施肥量的15%。移栽后3~5天禾苗活蔸早追肥(单施尿素或尿素加复合肥),促分蘖早生快发;穗肥(施复合肥)看苗使用,超级杂交稻在幼穗分化6期(田间开始见苞)重施粒肥(施复合肥或尿素加等量单质钾肥)保花,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结实率,盛花期叶面喷施“谷粒饱”,增加千粒重。

2.4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与交变电磁场作用相结合的原理,该技术源自于航天育种中宇宙射线对种子产生影响的物理原理,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在种子播种前进行处理,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是一项全新的现代农业物理技术。按照品种适应性的原则选择水稻种后,采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连续处理2次,1周内播种即可。

2.5机械收获技术

选择最佳收获时间:稻米品质与谷粒充实度成正比,收获越早,品质越差。水稻抽穗后36~40天,充实度达最大值,成熟度达95%,此时收获,可得到较高产量和较好的稻米品质。科学安排收割顺序:根据稻田成熟顺序,从靠近公路便于运输的地方开始收获,由近到远进行,减少人力、机械空耗,提高收获效率。

3、宣汉县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技术的发展对策

宣汉县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技术的发展对策: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重视力度。应该正确认识到粮食高产的重要性,加强对水稻机械化种植研究的资金投入,并积极进行示范与推广,并出台相关政策来解决与农业现代化相关的、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二是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水稻种植机械化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问题,所以需要结合种植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种植的发展方向,并配套实施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才能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优势充分发挥。三是部门之间紧密合作,积极探索新模式。水稻种植机械化不是单独实行的,是需要农技部门与农机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共同研究本地区最适宜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新模式。四是提高农民思想意识以及专业技能。农民的思想意识以及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技的发展,所以各级部门领导需要重视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并且提高应用技术的能力,转变传统的种植思想观念,使水稻种植机械化能真正地得到推广与发展。

4、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最庞大的国家,粮食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和谐与稳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做好水稻种植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农业生产作业机械化标准化的最彻底的执行,是保证农业生产取得最大化的效益,农场职工和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的有力保证。也为建设新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农业化发展提供最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王志圣.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4,02:35.

[2]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北方水稻,2007,(5):13-18.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
刍议现代木质门窗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我国色织产业现状与产品开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