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策略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2016-05-14黄彩梅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黄彩梅

摘要:本研究以28名英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主要探讨了交际策略在交替传译中的使用及其与口译成绩的关系,以及三年级组与四年级组分别代表的较低水平组和较高水平组在交际策略运用上的差异,并通过有提示回忆了解受试使用这些交际策略的原因。

关键词:交替传译;交际策略;口译质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153-03

交际策略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概念由Larry Selinker(1972)首次提出。Faerch&Kasper(1983)指出交际策略是指某人完成特定交际目的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采用的潜意识计划;Bialystok(1990)则认为交际策略是交际者为了解决二语或外语交际中的困难而有目的和有意识地采取的策略。本研究倾向采用Bialystok的定义,主要原因是受试在使用交际策略时,不一定是由于语言能力不足,也有可能出于节省时间或精力等原因。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1)受试在交替传译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何?2)交际策略使用与口译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口译水平对交际策略的使用是否有影响?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本科三年级英语专业全班14名学生和本科四年级英语专业全班14名学生。从两组的口译老师了解到,两组学生熟知部分口译技巧,能够在正常语速下进行基本的交替传译工作。

(三)语料收集和整理

语料节选自一篇中文教育类文章中的一段,题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10个需要翻译的句段,共597个字,内容难度适中,不涉及特殊专业知识。一名普通话标准的老师用正常的语速朗读这段文字并录音,然后使用Goldwave软件进行处理。

(四)研究工具

研究者采用观察转写文本和播放录音相结合的方式,向受试提问,如“为什么这里用A词而不是用B词?”“为什么对这句话进行概括?”等,并记录受试的回答内容。

(五)口译质量评定

本研究评分参考杨承淑教授设计的口译“专业考试”评分表,由两名资深口译老师从“忠实”、“表达”和“语言”3个方面为学生评分。总分中,“忠实”分占50%,“表达”分占30%,“语言”分占20%。两名老师对10个句段按照上述标准分别打分后,计算出总分,然后采用两人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学生的口译成绩。

(六)语料分析

为便于查找口译中使用的交际策略,同时更清晰地展现口译产出质量,研究者首先将所有受试的口译录音人工转写为文字。然后,观察并分析转写后的录音文本,将其与参考译文对照,查找并标记出文本中涉及到的交际策略,最后在访谈过程中进一步确认部分策略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中的统计工作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利用SPSS软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交际策略的使用及原因

本研究将口译中的交际策略分为成就策略和减缩策略两大类。其中,成就策略包括近似表达(ap-proximation)、释意(paraphrase)以及概括(general-ization),减缩策略包括跳过(skipping)、替换(substi-tution)以及省略(omission)。表2给出了受试在本次口译任务中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六种交际策略的使用各有其因,具体如下:

1.跳过策略

对受试语料的分析以及有提示回忆显示,本研究出现的341例跳过策略中,214(63%)例是因为受试认为源语中的两个或几个词的意思相近,从而选择只译出其中一个。受试使用跳过策略还包括以下原因:认为某词在上文中已经被提及,没有必要重复表达;认为源语中的某个或几个词是源语语言特征的体现,没有实质的涵义,不必在译语中体现,如汉语中的“身体状况良好”,译员往往对其不作口译。

2.近似表达策略和释意策略

据受试回忆,选择使用近似表达和释意策略主要是由于时间紧迫或语言知识缺乏,没有能够及时在译入语中搜索到与原语词义一致的对等词。受试表示,他们对这些近似表达词比较熟悉,在具有即时性的口译场合,它们往往会先于其它同类词汇出现在大脑中。通常,一些单词由于不断地使用或接触,会处于大脑的活跃区(Active Zone),在口译活动中可随时被提取并使用。

3.概括策略

受试在交替传译中使用概括策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担心口译的时间远远多于讲话人所用的时间,有喧宾夺主之嫌,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传译内容,影响交际效果;二是讲话人表达的信息大量堆积,增加了受试的短时记忆负荷,导致受试传译时无法搜寻到完整的源语信息,只能概括讲话人所要传达的意义。

4.替换策略和省略策略:

受试使用替换和省略策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受试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或无法跟上讲话人的语速,未能理解源语中的信息;二是交替传译中讲话人表达的信息过多、时间过长或译员记忆容量小等原因,导致一些信息从受试的短时记忆中消失;三是由于时间紧迫或知识缺乏等原因无法找到对等词。

认知负荷模型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口译中交际策略使用的部分原因。交替传译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包括聆听、记笔记、短时记忆和协调,第二阶段包括记忆、读笔记和产出。口译过程中遇到困难是由于某一项处理目标消耗了译员过多的认知资源。例如讲话者语速太快,译员必须聚精会神地听,所以可供译员笔记和短时记忆的认知资源就相应减少,此时译员在口译任务中会遇到困难,从而使用交际策略应对困难。

(二)交际策略的使用与口译质量

表2表明,减缩策略与口译成绩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性负相关(r=-.462*),即减缩策略使用越多,成绩越差。成就策略与口译成绩的相关系数呈正相关(r=.237),但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

从表2可见,三种策略的相关系数与受试的口译成绩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即近似表达(r=.499**),概括(r=-.412*),跳过(r=-.452*)。其余的交际策略与成绩的相关系数都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近似表达策略的使用与成绩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说明近似策略使用越多,成绩越好;释意策略的使用与成绩呈正相关(r=.130),但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

由表2显示得出,虽然概括策略属于成就策略,但其使用越多,口译的内容忠实度得分越少。跳过策略的使用往往伴随着信息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翻译的忠实性原则,导致内容忠实度得分减少。

(三)口译水平与交际策略使用

在表3中,较高水平组与较低水平组均使用了近似表达等六种交际策略,两组在交际策略使用的类别上没有差别。两组数据均显示,两个水平组中,缩减策略的使用次数高于成就策略,跳过策略使用次数最多,其次为近似表达策略。

为检验口译水平对交际策略的使用是否有影响,即较低水平组与较高水平组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有无差异,本研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并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表3显示,较高水平组较多地使用成就策略,而较低水平组较多地使用减缩策略。语言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倾向于较多地使用减缩策略。两组在近似表达策略和跳过策略的使用上有差异。较高水平组更多地使用了近似表达策略;而较低水平组则更多地使用了跳过策略。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使用交际策略的次数会逐渐减少;其中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近似表达策略,并减少跳过策略的使用次数。这一趋势是尝试性的探讨,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

三、本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交际策略对完成口译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意识,为学生运用交际策略创造机会,注重提高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