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滨水逢江区的园林景观规划分析
2016-05-14杜二妮
杜二妮
摘要:水景景观设计是园林设计中的最富魅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当代城市滨水逢江区资源得天独厚,应凭借自己的水景优势,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处理好水体与周边景物的关系,使之具有灵活巧妙的特点,从而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关键词:滨水逢江区;园林景观;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5—139—02
前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观念很大的改变、欣赏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园林水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一些临水城市,人们对其园林景观有着较高的期待,为使园林水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们应赋予它特定的内涵,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增加水景对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当代城市滨江逢江区景观的设计原则
1.1重点强调文化内涵
滨水区中的水景的园林景观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与水亲近的一种方式,过去和现在很多文人墨客经常在有水之处留恋,只因为水景所感。
1.2运用植物造园
水景植物的栽种也有许多讲究。大面积的湖中,“四面荷花,三面柳”。游人临水赏花,或者乘船采莲,定会心旷神怡。岸边湿地种植芦苇、香蒲和泽泻等,浅水区种植水葱、菹草和黄花鸢尾,深水区可以种植金鱼草、芡实、荷花和睡莲等。此外,水面上浮萍、凤眼莲也很常见。其中金鱼藻、菹草、凤眼莲等,不但能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给人们带来福音。
1.3水体与周围建筑的融和
只有将园林中常有各种亭、桥、汀步等人工建筑与水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让园林变得灵动。当代城市滨水逢江区的园林设计通过临水建亭的方法,让人感觉水面开阔、明朗、舒展。桥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能忽视的要点。园林景观中的桥既能提供交通,沟通景区,还可以让水体布满全园,保证水面通航与陆路通行的并行不悖。除此之外,桥本身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通过各种不同的造型,使其本身成为园林水景景观中能够供人欣赏及谈论的美景,例如西湖的断桥,其在西湖的整个园林景观中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园林景观中还可通过曲折的汀步,拉近人与水的关系,增加了自然情趣。
1.4动观以及静观相结合
水景一直都是沿江风光带连续空间构图中特别主要的因素,要对各景区的主旋律进行统一。作为观赏游览路,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静观效果,还要考虑观赏时的动观效果,达到动、静皆景的效果。小面积的水体通常可以采用水亭、小潭、小池的设计处理形式。在园林中使用动水,会让园林充满活力与生机,令人兴奋、欢快与激动。
1.5活化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只有容纳了植物的空间才能称之为空间,通过空间内各种植物的组合、拼接,产生了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只有添加了水这一元素,才能使之具有活性,栩栩如生起来。我们通过在有限的空间内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各种组合,通过与自然水体的融和,达到活化空间的目的。水体活化空间的方式主要有拓宽空间、引导空间和划分空间三种方式,通过阔水拓宽空间,延展园林的视觉范围;通过活水引导人的视线,清晰的划分出园林空间的界限,给人以泾渭分明的感觉;通过水的可塑性和多样性,将园林中的点、线、面连为一体,构造出三维空间,营造不同的空间景观层次。
2滨水逢江区园林水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在园林水景的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要想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就需要正视这些不足,并且努力克服。
首先,水景的规划部署不是很合理,一些地方的水景建设不符合该城市的特色。有些地方的园林对于水景方面的规划总是追求大规模,却忽视了其城市本身的特点,盲目模仿,这是是当前滨水逢江区缺少特色鲜明的园林景观的原因。在园林水景工程完成之后,保护和维修工作不够专业,而逐渐成为“花瓶”,没有发挥其本身应具有的实际价值。
其次,许多城市的人民没有认识到园林水景的重要性,在游览水景的过程中没有注重保护水景环境,节约水资源,破坏了水景的生态环境。
最后,当前一些滨水逢江区在园林水景岸边进行了一些保护建设,但这些保护建设不仅降低了水资源自我净化的能力,还切断了水资源和陆地资源之间的联系,给水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此外,大部分园林水景在雨后就会变得非常浑浊。在园林的水景建设时,为了更好地利用雨水来充沛水景资源,将雨水都引入到水景工程中。但是这些雨水从各个地方流入水景中,却污染了水景的水质。
3滨水逢江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3.1随势造景
水景观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水景。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依山傍水,巧妙布景,形成五光十色的水景;二是人工水景。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常利用地势或垒土成山坡丘壑,仿照天然的水景而成。如溪流瀑布、人工湖、池沼泉涌等。
据考证,早在周文王时期,先秦宫苑有灵囿,灵台和灵沼。其中的灵沼就是人工开凿的水景。掘地为池,池中养鱼。到了秦汉时期就有了“一池三山”古代园林的理水模式。当前,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积累了大量财富,为当代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城市建设,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迅速推进,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园林建设的规模和技术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而水景设计及建造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在城市广场、住宅小区、公园等地随处可见各种水景。
3.2巧用几何形体,拓展水域空间
在古代皇家园林中,万顷陆地,千亩绿地,百亩水域,也是常有的事儿。不仅彰显了皇家的恢宏气势,也展示了园林艺术的大手笔。而在如今土地资源珍稀,城市规划用地紧缺的当下,水景设计要达到“碧波荡漾,人在画中游”的审美效果,给人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愉悦享受,就要在水域的设计上因地制宜。或者依照地势的高低起伏,让水流顺势而下,或者布置跌水飞瀑,或者建成池沼绿潭。把池沼的形状设计成各种几何形体,与驳岸整合协调,可以有效地拓展水域空间,与山石树木、建筑物相互映衬,与远景遥相呼应,形成深远层次分明的立体空间。在水域几何形体的设计建造上,椭圆、菱形、方形较为多见。一般随地形设置的湖泊、池沼,有自然的韵味;如果水体排列整齐,形状规矩的,多显人工开凿的智慧匠心。
3.3山石的点缀
山是静态,水却可以是动态的,或水波、或瀑布,通过山水之间的动静结合,构成即宁静,又活泼的园林水景,在没有山的地方,亦可以通过大面积的水体将远处的山借到园林中来,例如在济南的大明湖中就可以看到远在十里之外的千佛山倒影。在园林中更多的是一些景石,它们要么是雕塑型景石,要么是筑山型景石,对于雕塑型景石主要放在路边或水池边,但无论放在何处,它都是一处亮丽的风景。
在自然式驳岸的建筑时,经常选用本地山上的石头砌成岸边,犬牙交错,形式各异;或者用几块大礁石点缀,游人坐卧其上,观水戏鱼,自得其乐。在人工式驳岸中,也会采用鹅卵石、砾石、砂石修砌,大量的鹅卵石点缀在斜斜的岸堤上,或者镶嵌在混凝土上,形成各种图案花纹,增加欣赏效果。
3.4桥亭榭的入境
园林中的桥,不仅仅是交通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营造美的意境。“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美好的心境,细腻的情感皆因桥而生!而在湖边水旁架设一平台,半伸入水中,上建亭子或者水谢,游人斜倚栏杆或坐在美人靠上,独自临水赏景,或者三三两两聊天,都是亲水观景的理想去处。
3.5水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对园林水景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能纯粹为了景观的美感而破坏了环境。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需要给水生植物打造适宜生存的环境。最后需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在园林水景完成之后,水景的保护和维修费用都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虽然滨水逢江区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从当前的整体生态环境考虑,水景的设计还是要从实用性出发,充分节约水资源,考虑水的循环利用,整体规划滨水区园林的水域面积(一般不超过30%),切实做好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城市滨水逢江区属于集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以及文化风貌于一身的重要地段,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特色。利用滨水逢江区的水景优势,将水景园林的景观设计提升至更高的艺术境界,给城市居民以及游客留下了更加清晰以及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