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卫边区后方的“萧何”

2016-05-14梅兴无

党建文汇·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兵员陕甘宁萧何

梅兴无

古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理论认为“打仗就是打后勤”。解放战争时期的陕北、晋绥地区,地瘠民贫,缺粮、缺钱、缺各种物资。在这种地方为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947年7月小河会议后,贺龙同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等领导研究,按照中央要求部署后方工作,制定了统一两个边区的工作措施。贺龙亲自兼任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将两区的银行、贸易公司合并,成立了统一的西北农民银行和西北贸易公司。在陕甘宁各地成立兵站,负责筹粮、筹款、运输、供应,保证野战军打到哪里,就可在哪里得到供应,做到要粮给粮,要钱给钱,要弹药给弹药,要兵员给兵员。

贺龙在河东刚刚安顿下来,毛泽东便来电要求迅速筹措粮食7000石至1万石(300斤1石),以保障作战计划之完成。8月27日,中央军委又发来急电:野战军南下,已无粮携带,能否保证粮食供应,成为西北解放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当时,西北野战军和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机关等共8万余人,每月需粮1.6万多石。然而,陕甘宁、晋绥两区加在一起,人口才400余万,黄土高原土地贫瘠,胡宗南部队四处为祸,大片土地荒芜,河东灾荒严重。在这样的条件下,短时间上哪儿去筹那么多粮啊!贺龙把视野投向邻近解放区。9月,他通过中央向晋冀鲁豫解放区求援,刘伯承、邓小平当即调拨10万石粮食解西北燃眉之急。

为了保证前线部队对粮食的长期需求,贺龙领导边区各级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了庞大的筹粮运粮队伍,从晋中、晋西南以及其他解放区调运了大批粮食到陕北。1947年8月到次年5月,晋绥支前勤务总量已超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总和。

部队除了吃的,还要穿的用的。1947年冬季来临前,急需为部队筹备越冬的被服和经费。贺龙和习仲勋、林伯渠等研究决定做贸易生意,将陕甘宁、晋绥的土特产运到边界地区,再让商人们转运到国民党统治区出售。贺龙调派绥蒙军区副政委张达志带两个骑兵团去完成这一特殊任务。

武器弹药也是后勤保障的重点。西北战场打的是大仗,部队对武器弹药的需求量相当大。除了靠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送以外,就得靠贺龙的后方支援了。彭德怀给贺龙的电报,除了要粮食,最多的就是要武器弹药。王震、王世泰(四纵队司令员)这些人急了,直接致电贺龙求援:“请求发给炮弹。”那时晋绥地区的军工规模不大,设备简陋,且缺技术人员;陕甘宁边区的军工因战争早已停产,设备都已坚壁起来。贺龙决定把两个地区的军工合在一处,集中人力、物力扩大生产,以供西北战场长期作战之需。彭德怀觉得这个办法很好,電请贺龙全权负责此事。贺龙任命担任晋绥军区某团政委的军工专家蒋崇璟为晋绥军区工业部部长,李颉伯为第一副部长,负责扩大军工生产。到1948年,晋绥军工已有14座工厂,生产了大量山炮弹、迫击炮弹、手榴弹、炸药、子弹,有力地支援了西北解放战争。

在兵员补充方面,贺龙的策略是加强联防军区地方兵团建设。在部队压缩机关、充实连队;在老区动员失散兵员归队;在新区动员群众参军,组织游击队,千方百计扩大地方兵团。毛泽东称这一办法很有战略眼光。1947年9月20日,贺龙向中央军委请示以警一旅、警三旅编成第四纵队,归前总指挥,执行野战任务。次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成立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在陕甘宁和晋西北这样人口稀少、连年征战的地方,仅1947年就动员3万人参加野战军,5万人参加地方军。在兵员动员、扩大地方兵团的基础上,到1948年底,在陕甘宁和晋绥地区的野战部队扩大到了7个纵队零两个旅。到1949年6月,西北野战军已从小河会议时的3个纵队,发展成按三三制编制的两个兵团、6个军、18个师22万人的大军,以压倒性优势取得西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毛泽东对贺龙的杰出贡献赞赏有加,说“贺老总忠于党、忠于人民,是守卫边区后方的‘萧何”。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猜你喜欢

兵员陕甘宁萧何
萧何官居高位有四招
陕甘宁振兴论坛
加强新形势下兵员储备建设的思考
意见篇
浅谈兵员征集难的原因及对策
93601部队创新与预编兵员联系方式随时掌握预编兵员准确动向
萧何“自污”的政治游戏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何时成立?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始末
一些国家战时兵员的储备和动员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