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琅琊榜》的叙事艺术探析

2016-05-14李维倩

关键词:琅琊榜叙事艺术探析

李维倩

摘 要:电视剧《琅琊榜》播出以来就受到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热烈吹捧,被誉为真正的“良心之作”。编剧运用出色的叙事技巧,让整部电视剧焕发别样的风彩,高远守正的立意、悬念丛生环环紧扣的情节设置,以及深沉厚重的情感表达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它的成功为中国电视提供了一个范例,启示我国未来的电视业应当朝着更加精细的制作方向发展。

关键词:《琅琊榜》;叙事艺术;探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122-03

自2015年9月19日首播,《琅琊榜》的收视率稳居榜首,与其有关的话题风起云涌,霸占各大媒体热搜榜。作为今年的古装传奇巨制,《琅琊榜》获得了各个年龄层的认可,口碑极佳,成为网络播放近60亿次,网络日点播量上突破3.6亿[1]的阖家收看的国民电视剧,堪称2015年的现象级作品。

电视剧是叙事的艺术,一部叙事的作品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通过深入细致的细节,洞幽烛微,提供人性的内部状况和走势,给出每一个人不同的生存处境和具体理由[2]。《琅琊榜》在叙事艺术上匠心独运,它给我们讲述一个立意深远、情深意重的好故事,让观众们为之折服,深陷其中,为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感叹不已。出色的叙事技巧也让它成功地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行业中夺得翘楚之位,傲视群雄。

一、“守正”的立意

(一)守正却亲民的价值观

电视剧的立意如同建筑的根基,稳住了根基,建筑物才能坚韧不倒。《琅琊榜》架空历史,却跟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历史正剧的风范;它却又能融入武侠剧的要素,增添了不少自由潇洒的色彩。有评论者指出,《琅琊榜》是一段阴暗与明媚交织的史诗,一场朝堂与战场相斗的传奇。该剧在朝堂权谋的布局和营造上不输《雍正王朝》,而侠义肝胆方面可与《天龙八部》媲美,正所谓是“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3]。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和江湖之中的侠骨风流,朝堂之中的严肃庄重和江湖之中的自由潇洒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别具一格,独有风味,立意实为独特。

琅琊榜“正”,是其价值观“中正”。忠于君主,以惩恶扬善而正。即便是身负血海深仇的林殊,复仇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冤案昭雪,并没有任何对皇上不忠的想法。而最后,恶有恶报,恶人最后也得到应有的下场,无论怎样狡辩,都逃脱不了血债血偿的结局。

这部电视剧看似严肃而深沉,却也给观众带来十分亲切的观看感受。不仅是包含着民间帮派、武侠等“接地气”的元素,而是从故事一开始,观众就会被其中浓浓的情义所感染。《琅琊榜》在立意上的最大特色便是在报仇雪恨、沉冤昭雪、扶保明君的大主题下,最终却把情义作为的落脚点,旧友之情义、旧部之情义、旧爱之情义……正是因为情义,所有人始终能够团结在一起,能够让当朝皇帝承认错误,昭雪冤案,也始终是为了“情义”二字。无论朝堂、无论江湖,身正之士因情义而聚,蔑视情义者败于情义。正如言侯曾经对恶人夏江说的那句话:“夏江,你可以不相信情义,但最好不要蔑视情义,否则,你终将被他所败。”靖王夺嫡的最终目的也不是成为皇上,而是给自己蒙受冤情的亲人还一个公道,让七万英魂死也瞑目。而他也因执着于情义而获得朝堂的支持,最终达到重申旧案的目的。《琅琊榜》直截了当地,从首至尾将最简单而光明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正因为价值观的正义且简单明了,而观众对于情义的立意也颇有认同感,很快就能接受,也融入到这部电视剧中。

(二)摆脱儿女情长的情感窠臼

中国古装剧中,爱情时常是剧情中的一个重要线索。无论宫斗剧、历史剧、穿越剧还是仙侠剧,都非常注重渲染爱情,抓住观众对唯美爱情向往的心理。但《琅琊榜》不同,它不以感情戏为主要故事脉络,而是着重描写男人之间的权利斗争,梅长苏一个面色沉静如水、内心机关算尽的谋士,如何将京城搅得风云变幻,如何一步一步帮助新君铲除夺嫡障碍,掌握大权。这部电视剧尊重原著,按照原来的线索,以男人间的兄弟情为重心,林殊与霓凰之间的儿女情长,处理得颇为含蓄,再激动的重逢场面,都表现得十分“隐忍”。它打破了传统电视剧描绘儿女情长的情感窠臼,更是将亲情、友情在故事情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眼前一亮。

(三)闪耀人性的光辉

《琅琊榜》的始终令人念念不忘的是它尽管架空历史,但将真实与虚拟完美地结合,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一脉相承。《琅琊榜》主要刻画惊心动魄的权谋和争斗,但主人公算计的背后始终以兼济天下,匡扶正义为己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电视剧《琅琊榜》超越了一般古装历史剧的文化视角,而是用现代文明来加以观照,尽管梅长苏是带着复仇的目的来到金陵,谋略算尽,但内心的那颗赤城善良的心,从未变过,他身上始终闪烁着人性光芒。他利用计谋,揭露兰园藏尸案,十多名妙龄少女的冤情告白于天下,罪臣得到惩治;他理性心细,及时制止言侯行刺皇上的冲动行为,稳定言侯的情绪,劝说其不要不理智地葬送自己和家人的未来;仇人谢玉死讯传来,儿子谢弼到黔州为父亲扶灵,路途遥远险恶,梅长苏便吩咐手下照应,心里总是担心着这个无辜受到牵连的孩子。誉王叛乱被捉,满门成为阶下囚,梅长苏得知誉王妃有身孕,暗中用另一个死囚换下了誉王妃,让腹中的孩子远离皇权,过平静的生活。梅长苏身染火寒剧毒,利用冰续草和十个人的性命方可得救,找十个愿意为他献上性命的人很容易,但他坚决拒绝,他强调,“人活着不能没有道义。”这些善意的举动,人性的色彩让这个总是穿着青色布衣的拖着病体的才子,熠熠生辉,与众不同。

二、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

情节的设置是电视剧叙事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电视剧最吸引我们的还是精彩的故事,一般来说,电视剧中的‘悬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是借助于视听手段形成的,有关人物命运或矛盾冲突“悬而未决”、“悬而难决”的各种情感或思想的吸引力,即通过镜头和声音足以让观众产生好奇心继而想‘一直看下去的那些信息,让观众对作品中某个人物命运的‘尚无着落,某件事情的‘没有结果所生的挥之不去的牵挂。因而,生活有多么复杂,人性有多么复杂,悬念就有多么复杂,观众的关注就有多么密切,探寻就有多么强烈。”[4]

《琅琊榜》在情节设置方面可谓是下了大功夫。故事的背景是十二年前七万赤焰军被奸人所害导致全军覆没,冤死梅岭,少帅林殊侥幸生还。十二年后林殊改头换面化身才冠绝伦的“麒麟才子”梅长苏,成为江左盟的宗主,以“琅琊榜”第一才子的身份重返金陵。梅长苏背负血海深仇,隐瞒身份,暗中帮助昔日挚友靖王周旋于太子与誉王的斗争之中,扫除太子与誉王的党羽,让靖王从一个被“流放”的王子,变成七珠亲王,最后成为太子。梅长苏以病弱之躯为昭雪冤案,为改变当时朝堂腐败之风,振兴河山,踏上了一条黑暗又惊心动魄的复仇之路。

编剧用环环相扣的形式,将复仇和夺嫡的过程紧密相连。精心策划多年,梅长苏对京城之事了如指掌,各个计划都准备妥当之后,他决定入京。而每一个计划如何实施,每一步如何走,而梅长苏如何掩盖自己的身份,如何将当年害祁王和林府满门被灭的谢玉、夏江等人一一正法,这些情节都设计十分精巧,一环扣一环,也充分体现了梅长苏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与特别。集智慧与情义于一身,却浑身都是病的“麒麟之才”,令观众对他的命运,对他的每一步的计划的走向,如何应对恶人的反扑,如何将真相赤裸裸地揭开这些情节发展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对这部电视剧的密切关注。

三、深沉厚重的情感表达

(一)痛彻骨髓的复仇之情

复仇之情是《琅琊榜》的主线,贯穿整部电视剧。从复仇的开始到结束,这份浓烈的复仇之情一直带动着影响着观众的情感,浓烈之处甚至令观众感同身受。

被谢玉、夏江两个奸臣所害,赤羽营和同袍战友才与大渝血战归来,没有死在敌人的利刃刀锋下,却被自己的同胞无情肆意地屠杀;曾经受人爱戴的祁王被刺死,曾经的一代帅府毁于一旦,从小敬慕的父亲和长辈毫无缘由地含冤而死,至爱的母亲血溅宫墙;被牵连的忠诚之士不计其数。而也仅仅就是那一夜,曾经金陵城中最耀眼的少年被利剑和大火吞没了,落下悬崖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停驻一般,永远留在了被熊熊大火燃烧了的梅岭。余下的,只有满目的灰烬。

血海深仇,不能不报。浓浓的复仇之情让林殊活了下来,他甘愿忍受火寒之毒,他甘愿忍受碎骨拔毒,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个人,只为为了和一般人正常说话,实现复仇大计。“这样碎骨拔毒,对身体伤害极大,不仅内息全摧,再无半点武力,而且从此多病多伤,时时复发寒疾,不能享常人之寿。”可是对他而言“死者不强求,生者却不能遗忘。”“他们都在天上看着我,我必须要走下去。”他夜不能寐,十三年,每日都在思忖如何惩治曾经陷害自己的奸人,如何洗去把自己和亲人受到的不白之冤。电视剧将梅长苏身体的虚弱和他头脑中坚定的复仇之心相对比,更能突出这份复仇之情已经深入其骨髓,筹划了十三年,如何完成,完成结果如何,吸引着观众们的期待,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

(二)含蓄深沉的爱慕之情

电视剧中爱情的表达,往往是一部电视剧中的重头戏。无论是韩剧还是美剧,都竭力渲染爱情的唯美和浪漫,或者将爱情表现地极其露骨,动辄哭天抢地,动辄撕心裂肺。但《琅琊榜》的特色在于,非常委婉含蓄地表现了霓凰君主与林殊之间的爱情。十九岁时定下的婚约,成为永远的誓言。即便林氏被定为罪人,葬身于梅岭,她也不曾怀疑过,她的林殊哥哥对皇上的不二忠心。林殊后来变成梅长苏回来了,他们在长亭相认的一幕令人痛彻心扉。尽管相认的那一幕感情非常激动,但二者也只是忍不住拥抱,情绪依旧在控制之内。过后二人都以兄妹互称,相敬如宾,没有甜言蜜语的表达,没有亲密的肢体动作,但他们对视的那热切的眼神,将他们内心对彼此的笃定和深情表露无遗。青梅竹马的情义不会变。当年两小无猜背着玩闹的小女孩永远会站在他身旁,牵挂他,守护他。无关婚姻,无关爱情,只是那份最纯最真的信任和守候。

霓凰说:“我知道你就是我的林殊哥哥。”

林殊说:“我对霓凰的感情从来都没有变过。”

在最后一幕:林殊披挂出征,霓凰说:“我知道,兄长胸怀家国,只要天下还有狼烟纷争未了,你我就不能像平常儿女般厮守。”林殊说:“都说缘许三生,希望来世我们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稳地携手终老。”

这些真切地感人肺腑的台词,让人听了无不动容。因为多年后的久别重逢却依旧无法长相厮守,这份令人无法割舍的感情显得尤为珍贵。

(三)坚定不移的友爱之情

《琅琊榜》对林殊和靖王之间的友情刻画,细致入微。林殊还是林殊之时,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用功练武、一起讨论军事作战,一起出征打战,感情深厚,无与伦比。但经过巨变,祁王与林氏都成为罪人,不在人世,靖王无奈承受这些痛苦。后来,林殊变成梅长苏回到京城,梅长苏知道靖王还是靖王,但靖王却已经不知梅长苏就是当年的小殊,只将其当做一般的谋士对待。梅长苏身体虚弱,对靖王倾尽全力辅佐,精心设计每一个局,铲除当时的太子与誉王在朝堂上的所有势力,帮助靖王赢得皇上的心,最终获取东宫之位。梅长苏对靖王一片赤城之心,靖王因时时想念当年的挚友,一心只想为当时的赤焰逆案翻案,他们虽表面上看来不同目的,实际上是朝着同一目标前进,还祁王和赤焰军一个清白。从梅长苏开始辅佐靖王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之间的友情就开始继续延续,故友情深不会变。两年多时光,他们共同谋划,读书、交流,似乎又回到了年少时光,尽管靖王不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但他们依旧有着非比寻常的默契,景琰按照他的话,一步一步赢得皇上的信任,也征服了一批朝廷中的有识之士,势力如日中天,遇到事情,景琰都会第一时间与梅长苏商量,在感到疲倦心累的时候,也会想到他。景琰性情刚烈执拗,虽然很想把梅长苏当做推心置腹的朋友,但他始终摆脱不了自己对谋士的偏见,而梅长苏也欣然接受,从不责怪或者有任何不满的地方。

在誉王和夏江通过静妃和卫峥事件离间梅长苏和靖王,靖王寒心用剑砍断密室中用来联系的铃铛的绳子,并放下与之决裂的狠话,而梅长苏心中无比焦虑,顾不得景琰的误会,只想尽力劝阻景琰去救卫峥,漫天大雪,梅长苏顶着十分虚弱的身体,站在靖王外面一直等靖王见他,但靖王让他等了许久之后才出来。靖王的执念,梅长苏能够理解,但应以大局考虑,不能意气用事。梅长苏苦劝靖王,奔入雪中,靖王执意要走,梅长苏一遍遍呼喊“殿下”,直到最后追着他忍无可忍拼尽全力喊了一声:“萧景琰,你给我站住。”这时的梅长苏不再是梅长苏,而是林殊,这一声“萧景琰,你给我站住”,是旧友对他无奈的规劝,无数观众看到梅长苏拖着病体在雪中极力劝阻靖王,都忍不住流下揪心的泪水。为靖王误会他而感到心疼,也为他能够始终不放弃景琰,凡是为景琰考虑而深深感动。

这份坚定不移的友情,哪怕时光变迁、容颜改易,但这也是生与死的界限都不能将其抹杀的。《琅琊榜》中所表现的这份感人肺腑至真至诚的友情,是整部电视剧情感表达中最动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贾梦雨.超越宫斗权谋追求人间正义[N].新华日报,2015-10-16(012).

〔2〕〔4〕张智华.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22,65.

〔3〕参见广电独家:《《琅琊榜》:不应是惊艳,只是回归审美的常识和本质》,见http://mp.weixin.qq.com/s?_biz=MjM5MjEwOTc3Nw==&mid=209137851&idx=1&sn=c38b0cdf17c7ef03418336 eafb9d7f94&scene=2&srcid=10041EG93VGE50Q 0m7YeiIar&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发布时间为2015-10-04.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琅琊榜叙事艺术探析
VR阅读探析
论金朵儿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的叙事艺术
以水墨而文学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