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生子女孤独感原因调查与分析

2016-05-14朱海琴张秋道孙立新

科学与财富 2016年6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孩子

朱海琴 张秋道 孙立新

摘要:自1978年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独生子女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当代独生子女逐步显现出受挫能力差、沟通技巧差、依赖性强等问题,尤其孤独感更为突出。

关键字:独生子女、孤独感、信息发展、家庭结构

自1978年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青少年人口结构开始向独生子女转变。2007年初,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已达到9000万。" 由于经济增长、家庭结构和信息发展等多方面的不同影响,不可避免的使独生子女在成长中遭遇一些问题。"独生子女"的"独生"就意味着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家里只有爸爸妈妈,或者再加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却没有同代的玩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于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从此进入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电脑、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假期里,爸爸妈妈都要上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显然不是合适的玩伴;小区里即使有同年龄的孩子,家长也并不放心。一些孩子也表示,虽然想参加社区活动,但活动方式单一,无法提起兴趣。独生子女中很多孩子宁愿在网上和网友聊天,也不愿意和现实中的同学聊天。由以上社会环境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造就了独生子女经常会感到自己没有亲密的朋友可以与之交谈,没有可以使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感到与世隔绝,内心充满孤单、寂寞,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独生子女的孤独感。

一、社会因素

1.信息时代

调查发现,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同时显示,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继续发展,青少年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其思维变得更加独立,喜欢独立的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批判事物的标准更为多元,尊重利益多样化,尊重个性,不强求整齐划一;他们养成了批判精神,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途径,注重事实,敢于质疑,反对不加思考接受强加的说教,渴望话语权等。

独身子女家庭条件相对更加优越,他们接触的信息更繁杂,视野更开阔,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与父母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有所差异,接受的信息有所差异,形成的想法有所差异,导致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不融合,与父母之间意见分歧,最终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最后他们会感动孤独,不被理解。

2.物质环境

在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求异倾向日益普遍 。尤其是独生子女中个性张扬、标新立异的青少年屡见不鲜。

二、家庭因素

1. 精神留守

许多研究显示,子女所获得的任何爱与教育都无法与父母的爱与教育相比,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决定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永远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在现实生活中,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或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许多年轻父母都将孩子交给祖辈抚养。而祖辈人生的坎坷经历,会造成他们对孙辈们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这种祖辈抚养功能扩大的现象,导致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变成新型的"精神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只能与家里老人沟通,而老人的思想意识一般都比较守旧、传统,亦相对固执,导致孩子与老人沟通障碍,孩子的语言越来越少,内心缺少安全感,最终不愿与人沟通,封闭内心世界,形成孤僻的性格,加重孤独感。德国的儿科医生科特尔(NeTeZ.E)结合临床研究经验,在1906年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独生子女研究的论著《独生子女及其教育》,指出了独生子女的问题行为原因在于家庭的溺爱及独生子女的孤独,将独生子女视为有性格缺陷的特殊人群。

2.教育期望高

家长们普遍认同,对学生的教育投资占据家庭消费的大头,而且只要认为合适,基本上不计成本。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普遍很高,为了让孩子在市场经济法则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一些家长不惜动用所有社会关系,花费巨资为孩子择校。但是,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质,他们的兴趣、潜能未必与父母的理想模式相吻合,有些孩子的发展方向甚至与父母的期望相违背。这种过高的期望会让独生子女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3.严密监控

一个家庭、多个照顾者、一个孩子,往往意味着孩子会得到深度照顾与监护,意味着孩子单独活动或自由的与其它孩子共同活动的空间与时间会被挤压。这种挤压与被挤压,造成了孩子与照顾者的紧张与冲突,也容易引起孩子心理上的不满、沮丧与愤怒。例如,有个男孩自以为可以独立的上学、放学,因为从家到学校只要走10分钟的路程;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祖母坚持陪伴他上下学,这让孩子很无奈。对孩子过分的关系、呵护,使孩子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挫折和困难,实际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严重的人格障碍。

4.家庭结构

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能从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影子。父母、家庭、生活环境,那些看似只是"人生道具"的星星点点,却常常对人的一生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导致中国近年来离婚数量增加。2015年6月10日,国家民政部发布《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依法办理离婚363.7万对,比上年增长3.9%。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孩子对于父母离婚会感到极度失落,也会表现极度拒绝的态度,因此会产生自卑感,看问题绝对,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幸福,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独生子女的一切问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教育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独生子女能否健康的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这三方面应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家庭孩子
家庭“煮”夫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恋练有词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