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2016-05-14孙焱

科学与财富 2016年6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孙焱

摘要:在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项目数量大大增加,而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因此需要加大对混凝土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完善混凝土结构,提高其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保证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稳固。

关键词: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土木工程建筑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提高了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因此需要在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时候要更加的规范、严格。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等现象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以此来对土木工程建筑整个的质量提供保障。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1.1不恰当的浇筑和养护方法

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时候,很多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使施工的进度得到提高,对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就会过于忽视,造成振捣的不合理。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对其养护也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这样做的后果就会直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相关人员要加大对混凝土结构浇筑和养护工作的重视。保证浇筑和养护工作的有效完成[1]。

1.2不合理的混凝土配比

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方法就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而混凝土的强度和其水泥强度应当是正比关系,配制的混凝土若是使用的是高标号水泥,且水灰比强度等同于混凝土强度,那么水泥的标号应当比低标号要高一些。所以在施工现场应当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实际设计要求对水泥标号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合理选择水泥标号、品种,以此保障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另外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呈正比。对水灰比的配置要认真完成,从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1.3不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

在选用混凝土材料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在复检、采购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不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执行的问题,对材料的配合比验算也没有根据相关的标准配合比进行计算,造成实际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从而为土木工程的建筑埋下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2]。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

2.1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

在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有效的散发其内部的热量的问题,与此同时其外部热量的散发速度相对较快,这时就会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导致其产生拉应力,直接威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时要了解基础混凝土结构内部的,观察其受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升降变化的特点、规律,从而准确把握大气温度与混凝土表面之间、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中心之间的温度变化规律,防止混凝土结构质量因温度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测量混凝土温度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施工的实际需要,提出多套控制温度的方案,保证在实际控制温度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将混凝土结构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掌控25°C以下,同时在布置测温点的时候要结合基础底板的厚度、浇筑和振捣的方向,以此能够保证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土木工程整体的质量[3]。

2.2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在12小时之内对浇筑的覆盖面进行养护处理工作。而在混凝土模板的拆除工作完成之后,还应当及时的对混凝土实施喷水养护工作,而喷水养护工作的时间应当持续七天以上,另外还要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湿润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喷水频率,从而保证在养护混凝土结构的期间内,混凝土结构可以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目前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中,常使用围水养护、覆盖养护、浸水养护等喷水养护方法。而在冬季进行养护工作时,如果施工现场的气温低于5°C的天数连续五天出现,那么在处理时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如采用添加剂、蓄热法等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养护。防止混凝土结构因受冻而降低强度的现象发生,从而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4]。

2.3混凝土拆模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拆除混凝土模板的时候应当遵循的顺序为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在拆除不承重的部分之后,再去拆除承重的部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会受到模板拆除时间的影响,所以相关施工人员在拆除的时间安排方面,要综合考虑气温、强度、拆除要求等问题,在拆除不承重的部分时,要在混凝土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之后再开始拆除模板,防止在拆除的过程中有破坏其棱角、表面的情况发生。而拆除不承重部分的模板时,也同样要使混凝土的强度符合相关设计标准,从而保证拆除时不会对混凝土结构构成威胁。另外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板拆除工作时,不但要防止拆除工作对楼层产生强烈的冲击负荷问题,还应当对拆掉的模板、支架等施工材料进行及时的清除,拆完之后就将其运走,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5]。

2.4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主要是浇筑楼体、基础底板、墙体。在浇筑建筑墙体的时候,需要现在底部建筑5cm的砂浆,浇筑的砂浆的成分要与墙体所用的混凝土相同,在均匀浇筑的时候,还要直接进行灌模,40cm为最佳浇筑高度。浇筑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可以选择整体浇筑、分段浇筑。在浇筑基础底板时,面对较厚的底板,会加大施工工作量,所以要充分考虑关于其散热的问题,为了避免混凝土由于温度发生变化而出现裂缝问题,很多大体积的浇筑工作都会在夜间进行,这样可以使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温度差距得到有效降低,从而使混凝土的受力能力得到提升。而为了保证浇筑基础底板的连续性,还要注意施工材料的选择等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使用施工技术的时候,结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要求,合理的使用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从而促进整体工程建筑的质量提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易少峰.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楼板裂缝技术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4,16:232.

[2]鲁志伟,韦小丹. 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水泥,2015,01:345.

[3]张秀成. 试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244.

[4]程宏宇.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2,13:204+206.

[5]袁阳平. 试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142-143.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基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