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初探
2016-05-14师千惠赵彧含
师千惠 赵彧含
【摘 要】在现今全球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个人、企业、乃至于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信息服务产业更是达到了不可估量的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
【关键词】信息服务 产业发展
1 信息服务产业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信息服务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技术最活跃,增值效益最大的一个产业。
2 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阶段,以17世纪到二战时期的图书馆时代,可以作为信息服务产业的开端。
第二阶段,二战后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一阶段是图书-文献-科学-情报时代。
以上两个阶段的信息内容开发围绕指示信息源而动,为被动服务。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该阶段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数据库及联机检索时代。该阶段是数据库建设、联机检索服务、信息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始。
第四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进入INTERNET网络时代。该阶段,主动服务、解决问题服务以及信息化成为最显著的特点。
第五阶段,即数字化时代,该阶段,信息内容开发变更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而信息社会化、数字化、用户化以及信息的提供、需求、技术三方的融合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特点。
3 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
3.1 信息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增加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度过了产业发展的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2012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内需市场持续扩大是产业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国际市场回暖是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信息服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2 信息服务产业企业持续增加,形成了企业生态体系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信息服务产业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生态体系逐渐形成,一大批规模迅速扩张、实力持续增强的企业逐步显现示范效应,带动了中小信息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健康的发展格局。
3.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我国信息服务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转型,从业人员结构素质不断提高,很多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进入了信息服务产业的领域,信息服务专业领域的人才培训和储备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4 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跨界竞争激烈加剧企业转型压力
从IT产业发展形势看,软硬件服务一体化正逐步演变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行业巨头跨界转型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更加剧了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剧烈的市场竞争和新兴业态发展对IT服务企业形成潜在的巨大冲击,从而加速企业进行转型。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业绩分化严重,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与资金转型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业务发展情况良好,中小企业生存前景仍不容乐观。
4.2 新兴业态中行业应用步伐缓慢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但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缓慢,缺乏企业市场应用。一方面,新兴领域仍在探索有效的应用模式。云服务企业面向个人的服务以免费模式为主,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吸引用户和流量,而可以收费的企业级客户尚未适应用租赁模式和云计算应用来构建自己的IT环境。另一方面。我国新兴领域企业的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市场期望。目前我国云服务企业在服务可靠性、服务流程合理性、服务界面易用性、服务协议规范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大数据企业对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把握尚不成熟,总体以跟随国外企业为主,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4.3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在云计算方面,目前云安全发展相对滞后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位置不清楚、数据隔离不清晰给信息安全防护带来一定难度。基于新技术和新应用模式的云服务存在新的安全风险,并且云平台上可以运行多种多样的网络应用,也可能带来各种不同的安全威胁。如何通过适应云计算模式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成为云计算时代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大数据方面,大数据集聚大大提高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为黑客攻击提供了更多机会和途径,原有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难以形成有力保障。同时,我国在大数据信息安全方面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相关的条例、法规、章程、意见较少,并且约束力不够,尚难建立起能够兼顾安全与效率的数据开放、管理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 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趋势
5.1 产业规模增长有力,转型稳步推进
在全球经济潜在增长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维持高增长同时增速小幅放缓的健康发展态势。2014年,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运行态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在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产业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下,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保持有力增长。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成效逐步扩大,产业得到新的驱动力量和发展机会。
5.2 政策推动日益强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4年,政府接连出台促进服务业增长、提高服务业水平的政策,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地方政策相继出台,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利好政策连续出台,有力带动产业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2015年,在相关政策的推动和落实下,政府将成为云计算重要用户,各部委、各地方将继续出台或实施与大数据相关的政策文件和专项,政策内容将随着对大数据本质的认识而愈发明确,有关配套工作也将有序推进。
5.3 企业加速跨界发展,市场竞合加剧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加速跨界发展步伐,通过并购合作抢占新市场或补充自身短板,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方面,2014年科技行业的投资并购交易达到新的高峰,IT业跨界并购进入井喷期,另一方面,IT企业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各自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强强联手推动跨界融合,加强在云服务、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共赢发展。
5.4 信息技术深度渗透生活生产领域
智慧城市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主体范围内的创新应用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尤为重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据互联互通与统一管理平台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智慧医疗、社保、教育、平安城市、电子政务、工商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将不断增加。
互联网金融领域,在资本推动和我国客户金融需求逐步释放的影响下,市场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2014年延续2013年的强势表现,在理财、投资以及信贷领域均有突破,阿里、腾讯和联想等企业相继投资互联网金融。2015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策监管的逐步松绑,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巨头布局将进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