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
2016-05-14侯成志
侯成志
摘要:人防工作要将国家的国防需要作为基础,采取各种措施防范空袭危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进行保护,其中人防地下室的建设就是重要的防范措施。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仍旧有必要重视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文阐述了人防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原则,分析了设计方法及具体工程应用,研究了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字: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方法;工程应用
前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产业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地下室的层数也不断增加。地下室结构的设计比较复杂,涉及到沉降问题、变形问题以及人防设计问题等。对于人防地下室的设计来说,不仅要考虑经济问题,同时要考虑到安全性能是否满足实际需要。采用何种方法对人防地下室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建筑设计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1.人防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原则
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是人防地下室设计的核心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化建设的需要,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考虑到使用年限,一般以50年为期,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建筑上部结构的使用年限大于50年,应当适当提高地下室使用年限,二者之间保持一致,保证经济性;其次,在设计具体结构时,也要考虑到上部结构,柱、墙等称重结构最好保持上下一致,使承重构件被有效利用;第三,人防工程建设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不能使用冷轧带肋钢筋,如果地下室的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建设外墙时不能采用砖砌体;第四,设计过程中,空气冲击波、压缩波可以等同于静力载荷,计算配筋时,可以将整个结构拆解,分成很多个构件来计算;最后,各个位置的抗力尽量做到协调统一,要看具体的防护要求[1]。
2.人防地下室设计的方法及工程应用
2.1工程概况及设计内容
该工程位于某地小学,建筑为地上八层,主要用于日常教学、办公;地下一层,日常作为停车库,战时可以作为防空地下室使用。建筑高度为27.20米,地下室高度为4.3米,整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其中地下室的人防结构为6级,甲级防护级别,总面积为7700平方米,人防面积大约在4500平方米。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要先明确上部建筑的结构特征,保证二者之间的协调性。按照人防地下室设计原则,上部与下部载荷承受位置要对应,此时地下室的称重构件相当于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部建筑的载荷传递到地基上,这样就能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具体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主体结构,第二是孔口防护设计,包括基本防护系统和消波系统[2]。
2.2确定人防载荷
设计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确定人防载荷,要将国家相关法规作为依据,根据有可能会遇到的空袭威胁对地下室人防等级进行划分,本设计中要求达到甲类人防级别。根据相关规定,一是要考虑到核武器爆炸时的防护要求,二是要考虑到常规武器的防护要求,三是要考虑到生化武器的防护要求。对工程防护需要以及建筑所处具体位置,决定将地下室设计为全埋式,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为了满足美观需求,需要对顶板进行覆土绿化处理,覆土厚度大约在1米左右。地下室各部位等效静载荷的确认如下:
首先是顶板,对上部建筑结构进行分析以后发现,其底层为填充墙,具体结构为框架,而墙面开孔面积在一半以上,所以在计算载荷时,可以忽略上部建筑的超压作用。具体等效静载荷的确认要参考相关规范,最终确认为每平米70KN;其次是侧墙,勘察以后发现,地下室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地基主要土质为淤泥,确认载荷时同样要参考相关规范,最终确认为每平米60KN;第三是底板,前面提到过本工程为甲类防护,设计桩基时,要将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作为依据,等效静载荷最终确认为每平米25KN;最后是其他位置,其中门框窗与墙体之间的作用载荷为每平米200KN,标准值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要看门窗型号,同时也要看门窗尺寸。临空墙的等效静载荷被确认为每平米130KN。对于隔墙来说,防护单元如果相邻,等效静载荷可以确认为每平米50KN,人防单元与普通地下室之间的等效静载荷可以确认为每平米110KN[3]。
2.3构造要求与平战转换设计思路
人防地下室设计时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完整性,二是密封性,因此施工时要设置后浇带,不单独留有沉降缝,后浇带设置完成、沉降结束以后在开展浇筑工作。顶板以及底板都要采用双面配筋,内层与外层之间拉结钢筋的数量要足够,与混凝土结构保持一致性。平战转换的设计思想,就是兼顾日常需求与战时需求,一些特殊部位能够满足地下室日常使用需要,战时又能起到防护作用,采取简单措施就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设计转换构件时,要计算好转换前后受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纸中要表明转换构件的位置以及具体转换方法;其次,转换步骤要求尽量简便,花费时间短,即使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也能顺利完成;最后,构件要一次性制成,就近放置,做好便于识别的标记。
3.注意事项
首先,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时一般要将SATWE软件作为支持,设计师要在PMCAD中对活载荷进行定义,如果楼板的载荷值需要计算,均布面载荷值不能为零,就是说必须要有活载荷,即使这个载荷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值。这是该软件进行程序设计时的根本要求,均布活载荷与等效均载荷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如果不在程序中输入均布活载荷数值,人防载荷组合就无法继续下去[4]。
其次,在计算结构楼板配筋时,要将人防的标准要求作为根本依据,最小配筋率与普通地下室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不能将二者混淆。人防设计规范中要求,如果钢筋为纵向受力,配筋率要在0.25%以上,如果钢筋应用于受弯构件及受拉构件中,配筋率要大于0.45%。从以上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与普通钢筋混凝固体结构相比,人防混凝土结构对配筋率的要求更高,如果计算值偏低,就无法满足战时防护需求。
总结: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方面要满足日常使用时的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满足战时的安全需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上部建筑的结构特征,保证上下结构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采用平战转换的设计思想,满足日常使用与战时防护的综合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云贵.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共同工作分析及地下室设计在SATWE中的实现[J].建筑结构学报,2005,14(16)01:114-118.
[2]张剑芳,王中泽.某工程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国外建材科技,2006,11(13)03:75-77.
[3]李晓良.关于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J].浙江建筑,2009,15(10)09:19-22.
[4]董佐青.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3,13(11)07: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