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市的智慧蓝图

2016-05-14

网络传播 2016年6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发展

什么是最智慧的城市?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的作者安东尼·汤森这样回答:“就是你居住的那个。”

随着大数据的开放、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公民对公共服务创新的期望越来越高,智慧城市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这不是未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正因为信息化而发生着智能的改变,我们开始以全新的方式去触摸、感受、观察城市。

城市亦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内兴起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超过80%的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城市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12月,时隔37年,中央再一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刊发。纲要提到,要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

……

这一切,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以提升治理能力和市民获得感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阶段。

本组专题稿件聚焦“新型城市的智慧蓝图”,探讨信息化时代城市的更高表现形式——新型智慧城市。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将城市的改革发展、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基于此,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六个一”理念。

深圳、福州、嘉兴分别作为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代表,正在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并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目标、总体架构、初步方案、推进路径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虽然安东尼·汤森的回答听起来不够诚恳,但他却是认真的。草根与社群的科技参与,将是改变城市的主要力量。复旦大学数字与治理与移动实验室主任郑磊对此有相似的观点,强调了城市的智慧来源于大众的智慧。

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同样需要智慧要素。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看来,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多中心结构,遵循智慧城市理念,关注城市发展智慧要素是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看到智慧城市的全部,因为它们正在全球陆续兴起。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大势所趋,智慧城市建设甚至已被多个国家列入发展战略规划。德国柏林的“2020年电动汽车行动计划”、巴西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韩国的“U-Korea”、日本的“e-Japan”……关于智慧城市创新的案例和实践不断涌现。

思科在《经济学人》杂志上曾刊登过一则以北京建筑物轮廓为特色的广告,并提问:“这真的是我们所了解的城市的最终面貌吗?”答案却是个赌约:“20年后再看。”

显然,将新型的智能特性注入现在的城市还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这是一个漫长、复杂且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新技术在不断激发着我们的突破极限,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创造我们真正理想的栖居地。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相信,终有一天,最智慧的城市就是你所居住的城市。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