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笔下中国情人的比较
2016-05-14吴雪
吴雪
摘 要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越南生活时期和一个中国富商之子相恋,因此有了一段跨越种族的爱情。这个“中国情人”也成了日后杜拉斯晚年写作的源泉,在她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中国北方的情人》等作品都有写这个中国情人。通过这三本作品中“中国情人”形象的对比,可以解读出杜拉斯创作中的无意识的表达。
【关键词】杜拉斯;中国情人;比较
1 从“丑陋”到“完美”——作者无意识中的自我安慰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超我——自我——本我。本我是人的各种本能,它遵循着享乐原则。因此不得不进行转移,通过艺术来将这种本能进行升华。在20世纪的西方社会总存在着一种种族歧视思想,杜拉斯也受其影响,但杜拉斯是个激进分子,总是与大多数人想法不同,只能通过小说来进行自我安慰,来反抗这种社会思想。
若先生是个没有国籍、丑陋的男人、中国情人是孱弱的中国男人、中国北方的情人是高大强壮、接近白种人的男人,写的是同一个人却有天壤之别。笔者认为这是作者在创作中的无意识的自慰。莫德尔曾在《文学中的色情动机》中提出自欺文学,其含义是作家所说的东西是虚假的,只是他自己希望的是真的。杜拉斯的这三部作品带有自欺文学的特色,三部作品的形象是向完美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也透露出杜拉斯创作中的无意识的自慰。
杜拉斯在写《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时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在涉及到自己的东方生活时自然不能将其真实地写出,加上当时的国际环境,她只能将那段生活写成小说,将她的情人写成丑陋的若先生。而在写《情人》时,杜拉斯已经是法国比较有名的作家了,加上她已经70岁了,没有什么担忧了,所以会把情人写的更好,更接近真实,把自己的故事写得更浪漫。《中国北方的情人》是在1992年写的,所以经历过当年那些事的人早就不在了,《情人》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所以杜拉斯会详细叙述情人的国籍、情人的形象。但接近白种人的形象是杜拉斯的自我安慰,她曾和一个接近白种人的中国男人恋爱,这个男人符合西方世界的审美,她不会因为他而羞耻。这个中国情人不是越南人,不是白种人,却是中国北方人,这是可以的,这也是一种对种族差异的安慰,对这种因为种族差异而不能在一起的安慰。
2 从“多情”到“痴情”——绝对爱情观的流露
“让我得救的,是我欺骗和我一起生活的男人:我会离开。我不忠诚。并非一直不忠,但大多数时候我是花心的。也就是说我喜欢这一样,我爱的是爱情。”杜拉斯曾对给她写了一本传记的劳拉·阿德莱尔坦承不讳。
结合这句话和杜拉斯的感情史看,好像杜拉斯是个放荡的女人,就连杜拉斯自己也说过“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我就会是一个妓女”。这看起来是杜拉斯自己对自己嘲讽,实际上是她爱情观的追求。如果成了人妻变不会再有追求爱情的自由,而妓女她可以不遵守和任何男人的承诺,她可以在有生之年,一直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样的绝对爱情观也渗透进了情人的形象中。
若先生是多情的,他爱的是苏珊的美貌。就像20多岁的小孩也是追求美丽的对象。情人是痴情的,但他和杜拉斯更多的是性上的联系,他们的爱是以性连接的,是最原始的,这也是杜拉斯所陶醉的身体迸发的激情。情人的痴情,更多是对性的痴情 。北方的情人也是痴情的,他是真正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痴情,他在她离开后绝望,他们永不相见的约定,看起来是绝对的依恋。杜拉斯一身有多个情人,却只拼命地写了这一个情人。这个情人的形象早就模糊了,而在他打来电话时,所有的回忆都没有了,只有一种爱。这种爱超越了时空,超越了社会道德。这种爱情只能存在于杜拉斯的笔下,就像她所有的爱情一样都是不完整的。
爱情在杜拉斯眼里是变异的,这一刻,你爱他,那一刻,你爱别人。这样的爱不是一种不忠,而是一种对爱的新的尝试和体会。中国情人是和很多女人在一起过的,但他爱的只有杜拉斯。中国情人已经有了未婚妻,却仍旧和杜拉斯在一起,这不是不忠,这是对最美好的爱情的一种保留。这个中国情人是痴情的,不仅痴情于杜拉斯,也痴情于追求爱情。
3 从“孱弱”到“强壮”——对社会集体无意识的反叛
在16世纪,英国已经开始进行殖民扩张,随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各国都开始了殖民扩张,其中以英、法为首。那么随着殖民地的不断征服,让欧洲各国的观念都开始转变了。他们觉得只有白种人是最高贵的,因为一直是白种人在征服其他人种。那么在这种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杜拉斯也带有了这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经过几个世纪的延续,这种观念已经深根蒂固了。那么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这种观念十分明显。这个若先生是没有国籍的,这个若先生也是没有名字的,而其他人都有国籍和名字。而且在苏珊眼里,若先生是十分猥琐、拜金的,这遭到了苏珊一家的鄙视。而苏珊一家的拜金以及一些不好的观念,却没有受人鄙视或是指责。这是因为苏珊一家是法国人。
在《情人》一书中,情人开始有了国籍,有了身份。可他在小女孩面前,还是像个女孩子,什么都害怕,什么都不主动。反而是小女孩很大胆,一步一步地引导他做。这样的情人是个孱弱的情人,连白人小女孩都比不过。当年的中国人被外国人称作是东亚病夫,可是当年是在战乱的时代,能有多少人有强壮的体魄呢?这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也随着这种集体无意识流露到了《情人》中。可和《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相比,情人的形象明显好多了。
1992的中国不在是当年的中国,1992的欧洲也不是当年的欧洲。欧洲已经在二战之后衰落了,不再是世界霸主。一些人的观念也开始了转变,他们追求和平、追求平等。这些人中也包括了杜拉斯。中国情人有了国籍,有了身份,杜拉斯还特意将其身份标注成中国北方。越来越多的细节不断被杜拉斯写出来。中国情人越来越健壮、完美。白人女孩对中国人的爱越来越往精神方向发展,而不是物质方向。这样的中国情人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有缺点有优点。而且在小女孩的视角中,这个中国情人是好的,是她可以接受的。小女孩的视角也变得更温和,不再是以前那种白人的种族视角。
参考文献
[1](法)玛格丽特·杜拉斯,王道乾译.情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2](法)玛格丽特·杜拉斯,谭立德译.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施康强译.中国北方的情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4](美)莫德尔,刘文荣译.文学中的色情动机[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