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化学教学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6-05-14鲁桂华
摘 要 化学教学因受应试教育桎梏,功利思想掣肘,教学实际中难以跳出师本位机械教学固化模式。现代化学教学,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重。这就需要树立起创新意识,突破教学瓶颈,革新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策略,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鉴于此,本文结合化学教学实际,阐释了在化学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化学;教学实践;能力;策略
1 现代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授课方式单一
由于我国教育功利化思维的影响,我国高等化学教学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逼仄。并且在化学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只知“完成任务”,却忽略了人文关怀,因此在教学往往过于依赖对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达到应付考试的效果。如此教学手段一方面没有认清学生主体性,从而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激情;另一方面,立足创新时代发展诉求,现目前,我国化学教学创新力度乏力,授课方式则大多采取照着教案讲的陈旧模式,更有甚者直接就照本宣科。如此教学,既没有及时跟进新的的教学模式,又不敢勇于尝试创新,同时也没有正视学生主体性,就一直抱着自己的老套路一路走到底,这样做的结局无疑是死路一条。
1.2 教学与实际相分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可纵观如今的化学教学往往都脱离实际而进行。诸多教育工作者因应试教育的功利化思维影响,错误认为化学即是“死的书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只是简单的向学生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衔接,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也就无法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化学教学中采取新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 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的思维导图滥觞于上个世纪60年代,该概念提出伊始主要是描述一种新型的笔记方式。英国学者托尼·布赞是该概念的提出者,它试图以此阐释一种笔记方式,这种笔记方式与传统笔记方法有所迥异:其一,思维导图是以作图为基础的笔记方式,这与传统笔记以字为主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其二,思维导图是以发散形式放映思维抑或知识框架的作图形式,这与传统笔记以记载为目的有所不同。思维导图是映射知识结构的媒介,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总结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化学教学中,教师时常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即尽管在课堂倾尽所有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到头却换来学生虽然对知识点悉数尽知,但都容易混淆不能灵活地运用到解题中去。造成这样教学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对知识的系统化归纳不足,因此学生没有构建好良好的知识系统化,知识点在脑海中混沌着没有清晰脉络,所以就不要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了。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知识系统化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因为系统化知识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避免知识混淆的有效策略。根据研究发现,做好课堂小结是知识结构系统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效策略。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有关思维导图,以此落实知识结构化要求,加强学生创新能离并且学生通过绘制课堂小结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并根据教师的结论矫治笔记中的错误,从而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巧用留白艺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科学阅读的带路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而并非执着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耐心的为其讲解答疑即可。换言之,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欲言又止”,充分利用留白艺术,不要讲得太细太透。应该将文章最好的营养留个学生慢慢“咀嚼消化”。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这同样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2.3 移动学习技术下的协同式教学模式
合理的研讨是激发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在M-learning技术支持下,对于化学教学协同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M-learning模式下的协同学习模式中,不同学习者对于同一教学任务具有协同关系。这意味着在高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不是一座座孤岛,而是一块联合的大陆,共同攻克学习难关。在这一层面上,协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协同性,分享学习资源,进行交流探讨,构成“学习共同体”而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移动学习技术为学生协同式学习提供了教室以外的平台,学习小组的成员可通过E-mail, QQ, 论坛等多种渠道进行沟通学习,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利用移动学习技术,能够有效开展协同学习模式,以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4 采取案例引导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积极使用案例引导式教学,旨在利用案例推动教学,以引导佐助教学、掌控教学。显然案例引导式教学能够通过案例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然而案例引导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存在一定阻碍,一方面如果教师过于依赖于引入案例,抑或不假思索借鉴案例,这就很容易造成教学中案例泛滥或案例缺乏典型性的情况;另一方面,案例教学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秀的案例诚然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一味的滥用案例,非但不能突出案例的效用同时还会固化学生思维,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案例引导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也需讲求策略,具体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2.4.1 信息反馈工作,落实学生掌握情况
化学知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科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好信息反馈工作。诚然在实施案例引导式教育时也应该掌握学生对案例的认知情况,以此及时矫治教学案例。
2.4.2 积极引导,掌控课堂
案例引导式教学方法较之传统教学则显得更加灵活,而这意味着课堂活跃程度较高,教学管理难度也随着增强。鉴于此,案例引导式教学的关注点不仅仅在于选取优秀合适的案例,与此同时做好课堂引导也至关重要。
2.4.3 结合项目教学
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为了满足课程实践性要求,实施案例引导式教学时也应该积极融入项目教学法。案例引导式教学结合具体项目而展开,不仅能够增强案例的直观性,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4.4 做好信息反馈总结
在化学教学实际中实施案例引导式教学应该把握两条主线,其一案例是否恰当合理;其二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可行;从本质上讲,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必须结合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而定。因为只有深入分析反馈信息才能确保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达到预期水平,也才能够了解课程进度是否合理。
2.4.5 实施研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诚然学习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研究十分重要,可以说研究是知识内化的玄门所在,并且研究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即是基于此理论基础所展开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师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现代教育中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严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然而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可以说实施该学习模式是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重要一步。诚然,于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将发挥巨大效用。首先,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极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课堂整体学习氛围。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在探究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充分理解知识。最后,研究性学习模式重在琢磨,通过不断的辩证思考可以促使学生获得新的体会,并引导学生积极实践以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言以蔽之,在化学教学中,落实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大有助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以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引导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协同学习法、留白艺术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郭根富.让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成长[J].人民教育,2003(3-4).
[3]周兴美.化学开放性课堂的“放”与“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旬刊,2012.
作者简介
鲁桂华(1964-),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