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2016-05-14刘卫

智富时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成因融资

刘卫

【摘 要】我国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剖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成因;对策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小民营企业在增加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引擎、扩大就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GDP的60%、税收的50%、就业的75%均来源于中小民营企业。另外,中小民营企业已占到专利发明的65%、技术创新的75%、新产品开发的80%。随着中小民营企业数量的增加和实力的提高,其作为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将日益突显。可以这样讲,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于受企业现状、金融机构业务创新、诚信环境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在总体上并未得到根本改观。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抑制其活力的“瓶颈”。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1.吸引直接投资

(1)政府基金(拨款、投资):由国家部委出资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发展基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等,通过贴息贷款、无偿援助、资本金投入等形式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对象是中小科技型民营企业。

(2)专业投资机构投资,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

②风险投资。投资者以获取股利与资本收益为目的,其特点在于甘冒风险来追求较大的投资回报,并将回收的资金循环投入高风险事业。

2.吸收间接投资(直接融资)

(1)发行债券。

(2)发行股票。

3.金融机构融资(间接融资)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即开始实施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扶持政策,以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多家金融机构均将信贷经营的重心从倚重大中型企业向中小民营企业转变,以达到分散信贷业务集中风险的目的,金融机构融资的份额正逐年得到提升。

4.民间融资(间接融资)

民间金融是一种非正规金融,具有自发性和分散性,主要表现为民间借贷。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得到了很大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作为融资困难的一个群体,已经入到民间借贷活动之中。

(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目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

1.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不高。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2.民间融资尚未纳入正常渠道。特别是企业成长期对民间融资的需求更为旺盛,中小民营企业在难以得到金融机构足够信贷支持的情况下,往往更多的选择民间融资。

3.中小民营企业离直接融资条件尚有较大差距。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4.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形成构架。尽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方均成立了不同形式的担保公司,但总体而言,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制度不完善,进入门槛高,担保收费不透明的状况并能得到根本改观。

5.整体金融生态建设尚不理想。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加之相关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尚不健全,造成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惜贷”现象。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巨大贡献与其获得的金融支持极不对称。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

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所涉及的经营成本大大高于大型企业。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每户中小民营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大大低于大企业,因而中小民营企业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较高。

2.金融机构“亲大远小”倾向突出,所有制偏见仍较为严重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主要是面对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因为对其放贷风险相对较小,安全可靠,利润也丰厚;而中小民营企业因其经营规模较小,资信状况难以核实等原因,无法像大企业那样与金融机构建立传统联系。

3.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

由于政府对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导致金融机构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目前仍属于垄断型行业,内部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足够的同业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金融机构。

(二)政府职能机构不健全

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机构不是按照民营经济运行的要求设置的,因此出现了民营经济政策政出多门的现象,不仅政府的计划部门在制定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税务、劳动、工商管理等部门也在制定此类政策,从而造成了政策混乱,有时甚至产生矛盾,这种状态难以形成政府与民营经济间良性的互动关系。

(三)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1.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存在认知偏差

(1)对自身承担风险能力的认知存在偏差。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偏向于过度追求发展速度,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经营不够稳健;在过度追求暴富的浮躁心理等非理性思维支配下,往往风险意识不足,易产生盲目乐观情绪。

(2)对履行债务义务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注重信誉,对履行债务的义务重视不够,“欠债老大”、“逃废债”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导致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程度上升,贷款意愿降低。

2.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使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加大

中小民营企业的不稳定性及高歇业率或倒闭率,加之在市场变动和经济波动中表现出的脆弱性,是金融机构惜贷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难

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对信息不透明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保护自己利益的主要工具。如果不能提供抵押和担保,将难于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使获得贷款的机会大大降低。

三、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充分行使政府职能,营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1.各级地方政府应在税收政策支持、财政贴息等多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各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充当银企合作的“红娘”,为市场经济中紧密相关的两大利益主体搭建平台,使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信用记录优的中小民营企业获得最大的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

2.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要通过窗口指导,推动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在信贷投入上对中小民营企业予以更多的支持。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利率浮动幅度,确保金融机构在收益覆盖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推动民营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鼓励政策性银行信托其他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

3.以科学的态度,让民间金融适时走到前台。金融服务不可能由商业银行一手包办,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民间金融构造一个规范的框架,对融资的相关操作规定、融资利率等进行明确,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多元化的需求。打击高利贷等违法经济活动,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二)促进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多元化

良好的金融体系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多样性不够、专业性不强以及经营趋同性的缺陷,使其无法全面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1.成立一些具有鲜明专业性经营范围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的银行。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促使其资金更多地投向中小民营企业。

(三)培育信用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有的中小民营企业还贷意愿不强,甚至出现恶性拖欠贷款本息的不良现象,这不仅严重有损中小民营企业的形象,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要发展健康的融资市场,特别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信用环境的培育。

(四)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风险识别能力

如果金融机构没有足够强的风险识别能力,不能从千差万别的企业中选择出具有债务承担能力的企业,不能有效监测风险,那么银行既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不能有效履行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功能,必定导致社会资本的劣势流向和融资市场的畸形发展。

(五)大力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资本的创业投资

在我国由于创业资本的缺乏,使中小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六)努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

1.推进中小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2.建立健全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机构,规范生产经营运作,加强科学管理,塑造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同时,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不断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为融资创造条件。

(七)总结经验,做大做强“担保”蛋糕

1.建立由政府财政启动的担保基金,逐年增加和拓宽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同时,引导企业、个人投资设立担保机构,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以逐步降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度的成本。

2.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企业间实行会员制联保,形成商业性互保和民间互助担保相补充的担保架构。

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仅仅依靠一个部门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加以解决,它需要政府、银行以及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从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寻求解决的突破口,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蒋桂波、闻一文,“非公经济融资现状及破解的有效途径”,《金融纵横》,2014年第11期

[2]陈庆海,“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分析”,《金融研究》,2013年第12期

[3]雷仕风,“化解民营经济融资难五策”,《企业政策与管理》,2014年第10期

[4]赵琛,“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2014年第8期

[5]王佩、李芸,“企业间接融资制度的变迁与优化”,《审计与经济》,2011年第11期

[6]郭正东、汪建新,“拓展民营间接融资渠道”,《华南经营研究》,2012年第7期

猜你喜欢

中小民营企业成因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中小型民营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对人才流失问题分析研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