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歌手》:经典永存

2016-05-14韩宜轩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韩宜轩

摘 要:在流行音乐中存在着一种音乐现象——翻唱,这种现象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被发展壮大,一次成功的翻唱不仅可以为歌手带来荣誉,还能为老歌带来第二次生命。经典依然是经典,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以及歌手的感情,这些经典会更加经典。本文将通过《我是歌手》来浅析翻唱音乐现象。

关键词:翻唱;音乐综艺节目;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127-02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数字传媒迅猛发展,艺术呈现出多样的风格,艺术与商品的结合日益紧密。音乐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它们无处不在,拥有各种各样的风格。音乐选秀节目、音乐类综艺节目、原创歌曲电视节目等等,音乐作为音乐综艺节目的核心,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音乐领域同样存在新老交替的问题,一个新歌的兴起也许就意味的一个老歌的遗忘,但不可否认许多经典的老歌依然经典。众多音乐选秀节目中,以《我是歌手》演出的歌曲最为经典,传唱度最为广泛,竞演歌手运用自己的能力将老歌或新歌进行改编,这使得一些传唱度低的歌曲重新被人们唱起,一些经典歌曲以新的面貌在大众中传播,将歌曲的听觉性、艺术性、音乐性最大化。本文将以电视音乐综艺节目为切入点,从而分析改编音乐带来的音乐风潮。

一、有一种音乐称为翻唱音乐

提及改编音乐,它是属于流行音乐的一种,流行音乐在如今已经不是陌生的字眼,从“黄色音乐”“靡靡之音”到改革开放,流行音乐才重新开始发展,并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各个电视台几乎都有一档音乐相关的综艺节目,它正以高速发展,用各种各样的形势传入人们的耳朵,走进人们的生活。

流行音乐素有“大众音乐”之称,从翻唱到原创新时期流行音乐的诞生,到民歌题材的创作风格,再到多样性的创作发展模式。流行音乐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从初期的邓丽君、李谷一、全面发展时期的罗大佑、中期的摇滚、卡拉OK、到最后偶像时期的神曲、选秀等。众多流行音乐中,出现过对人生的感悟,对奋起的决心,对祖国的歌颂,对爱情的传唱。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网络和电视等强势媒体参与流行音乐传播的力度越來越大,流行音乐的传播途径更加宽广,网路歌曲受到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歌星和创作者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也逐渐根据自己的意愿将音乐进行改编,加入自己的情感,想要诉说的感情。

“翻唱在流行音乐中,是将原歌曲改由他人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诠释”。改编翻唱,在流行乐坛中的使用率很高,倘若在网页中搜索改编、翻唱会出现成千上万条消息、歌曲,令人眼花缭乱。在当下的流行音乐市场中,改编翻唱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成功的作品也屡屡出现。同一首歌,由经历过不同故事的歌手去演绎,会产生不同的风格,赋予同一首歌不同的生命。改编音乐带有很强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只截取原歌曲的某个片段、唱句、或是旋律,进行改编,所以在演唱中带有强烈的随意性。因为歌曲改编自大家熟知的歌曲,在听的过程中会有模棱两可的感觉,及模糊性。

二、有一种娱乐称为音乐综艺

目前国内大多数电视音乐综艺节目都是翻唱类型的比赛,但也不排除有许多原创音乐节目。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东方卫视的《中国梦想秀》等,众多节目中以2013年开播的《我是歌手》最为典型,也最为成功。

说到音乐综艺节目,定离不开音乐这一主题。所谓音乐,既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古代音、乐有别。《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音乐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综艺节目,在音乐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大众观看综艺节目的心理以及对于音乐的喜爱,综合而产生的娱乐产物。借助现代传播方式,将音乐元素与真人秀、竞选、游戏等广泛的有机结合,以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和审美需求,将两者“异质同化”,同化音乐和各类型的娱乐元素,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湖南卫视“歌唱选秀”的节目《我是歌手》在国内掀起热潮,以音乐为主要元素的娱乐节目逐渐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年轻人几乎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流行音乐当中,中年人在经历了“靡靡之音”后,对重拾流行音乐也有着无法言表的喜悦。这些音乐给他们带来共鸣,让他们可以体会到伤心、喜悦、痛苦、欢乐、爱情等等。在此基础上,商家运用流行音乐开始发展周边产物,吸引着不同年龄层面的受众,这其中就包括大家喜爱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这类节目不仅以音乐为主体,并非常具有平民化意识。在节目的编排当中以民众作为最终决定歌手名次的评委,这样使得歌手在选歌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音乐类选秀节目也具有很强烈的时尚性,从音乐的选择、配乐、乐队、主题装修特点、节目板块各个方面融入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元素。此类节目最坚实的受众群体是青年,要想符合他们的品位,节目就需要有时尚元素,甚至需要有超前的时尚意识,来迎合青年受众的需求。

三、有一种经典称为改编经典

上文提到,音乐类选秀节目多种多样,在此笔者以近期最为火爆的《我是歌手》为例,对音乐选秀节目中的翻唱现象进行分析。在网络上,“从18日晚上10点开始后的10分钟,7位歌手的真人秀环节瞬间吸引到观众,微博上关于《我是歌手》的议论悄然升温,然后随着歌手的陆续登场,关于节目的微博讨论像炸开了锅,直到黑马歌手黄绮珊的《等待》响起,被《我是歌手》激发的所有情绪瞬间爆发,新浪微博相关数据显示,《我是歌手》揽下新浪微博时事热词、分类热词、娱乐热词的全部第一,百度指数显示当晚《我是歌手》的用户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指数直接从5000飙升到300000,而带来《海阔天空》和《等待》的黄贯中和黄绮珊也凭借《我是歌手》跃居百度男女歌手榜榜首。”在第一期成功获得收视率后又陆续播出后续,越来越多的歌手期待并参与到节目的竞演当中。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没有“老人”没有“新人”只有歌手,真真正正的歌手,竞演歌手很少选自己的曲目去演唱,而是挑选别人的歌曲或知名或不知名,或热门或冷门。笔者认为歌手并不是为了争得名次而演唱,每个人都抱着将美妙的音符传到听众的耳朵里心情,每个人都在用歌声讲述自己的故事。沙宝亮在接受采访时说“什么是歌手,歌就是你的心,手就是你心里的手。从你心里伸出来的一双手,可以抚慰别人。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它可以搀扶你,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你加油。”彭佳慧说:“我借着这个舞台分享自己的音乐,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人生,也许有人说,不过是一首歌而已哪有什么人生大道理啊。但是這些唱歌的人,都累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才有办法站在这个舞台上,把每一字每一句唱得这么样的感动。”歌手将歌曲唱出另一种味道。

回顾四季《我是歌手》,令人兴奋也好感动也好的歌曲数不胜数。苦情歌王张宇演唱的《袖手旁观》,向观众讲述想得不可得,想忘不能忘的心绪,这是只有那个年龄段的人才能体会到的;黄贯中深情演绎《大地》以此怀念黄家驹;羽泉演唱的《狂流》,把桀骜不逊和柔情似水截然不同的两面揉合在一起。这样的经典之作数不胜数,人们说《我是歌手》的舞台就是一个翻唱的舞台,但他们用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经历给观众带来了另一种味道。

四、有一个时代称为翻唱时代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丰衣足食,而是需要更多精神上的刺激。在消费方面也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艺术消费、精神消费不断的被需要。而音乐恰好可以用它自身的魅力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中的翻唱歌曲,有人欣赏有人反对,有人觉得他们只不过是唱了别人唱过的并没有多么好听,但有人就可以从中听出别样的情感。笔者认为《我是歌手》的节目本身拥有再塑金曲的能力,让人们的耳朵充斥着经典。其实对于翻唱的态度就是满足观众,观众喜欢才可以说改编的足够成功。

《我是歌手》的舞台是一个真正歌手展现自己的舞台,他们用心去翻唱每一首对自己充满意义的歌。这些歌打动自己,打动观众,可以发现在节目播出后,该期节目的竞演曲目都会迅速火爆网络,有些传唱度甚至超过了原唱。竞演歌手在选曲的时候就懂得,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打动观众才是最终的制胜法宝。他们在选曲上遵循两点“演唱自己的成名曲”“翻唱别人的成名曲”。不过分追求原创音乐,但每首歌都要达到经典,用音乐本身来说话,打动每个听众。“翻唱”是一种当下广泛的音乐传播现象,它的存在使得许多以往的作品在当下得以再次传播流行。这些经典在被翻唱的同时,也吸收了新的音乐元素,吸引了更多的歌迷。如流行歌坛中的经典歌曲《大地》如今已被其他歌手翻唱多次。当下流行音乐的受众不论从年龄还是欣赏水平、角度跟以往相比都在不断的变化着,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听众更注重对音乐内涵和风格的把握,他们期望听到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尽管像黄家驹的《大地》这样的经典已无法超越,但听众对于经典的态度随着时代也在不断的更新。这正是成就了“翻唱”音乐现象或者说是风潮存在和风行的原因。

五、结语

《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此类的音乐综艺节目带来了翻唱时代,流行音乐本就是一个开放自由需要沟通和交流的音乐形式,翻唱时代的到来反而可以更改好的推动促进流行音乐的发展,以及在多个年龄段大众群体中传播的宽广度。它的存在不仅可以使翻唱的新人走红,还可以使原唱再度翻红。经典依然是经典,经过翻唱的再度传播它会随着时代的改变更加多元更符合大众的口味。翻唱的存在不仅使得歌曲保留了其自身的特点,还加入了歌手自身的情感和属性,让歌曲变得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翻唱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多样性,还让优秀的音乐作品得以传承下去,让人们感觉到活在音乐中是幸福的。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
依托符号学原理 阐述音乐传播要素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当前流行音乐评价标准的窄化和偏移
高职音乐教育中的流行音乐教学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流行音乐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