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泛开展社团活动,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2016-05-14田万禄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校园文化

田万禄

摘 要: 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因此,组建社团不仅使学生在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中体验生活,提升素养,拓展心灵,而且可以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创造人文环境。我校组建多种形式社团活动,丰富了广大小学生的业余生活,有效地调节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 第二课堂

建校以来,我校始终将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课本剧、绘画、书法、手抄报、演讲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个“点”,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如何把这些零散的“点”用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闪亮的“项链”,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力量,满足每个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呢?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使我们想到了社团建设。

一、在参与中找到归属——万紫千红总是春

1.加强学生社团制度建设。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社团建设中,综合考虑了学校场地设备情况、专业特长老师数量等实际情况,经过深思熟虑后,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和中层领导及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学校统一制定了社团课程表,对于时间、地点、负责人都进行了相应安排,要求教师做到“四定”“五有”。“四定”即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负责领导、定活动指导教师;“五有”即要求每学期有详细的活动计划,有活动总结,有每次活动的详细备课,有次活动的记录,学期末学校有检查考核。教导处每周进行跟踪检查,对活动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2.狠抓常规管理,增强研究效果。

为保障全校社团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三堡寄宿制小学社团管理制度》,并加强了社团活动管理力度。在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中,学校领导对不同的社团进行常规巡视,了解各社团活动情况,并及时反馈。学校课题组每月组织社团教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制定各社团每月重点推进的研究项目,并对课堂操作进行指导。通过课题研究培训,提高了社团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项目式研究性学习在社团活动中的有效开展。

3.收集有效反馈,改进研究方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社团活动,学校每学年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意见征集,了解师生对社团建设的看法。针对教师、学生提出的意见,不断调整课题实施要求,使社团活动更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宜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

4.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校充分发挥全校教师的优质资源,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技能特长申报社团项目的领头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社团,然后教导处进行统筹安排。在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星星合唱团、指尖布艺社团、心随舞动社团、琴之韵社团、春蕾社团、多彩绘画社团、个性创意剪纸社团、智弈养德社团、丝竹声韵葫芦丝社团、金话筒社团、心灵手巧制作社团、国学社团、竖笛班、口风琴班等多个学生社团组织[1]。

5.以活动为载体,实现社团的教育价值。

我校以艺术特色教育为基础,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我们时刻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把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始终贯穿于成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社团活动的同时,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和体验教育。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优良的校风。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我们帮助学生建立了一个积极的自我,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不断成长,同时教师及家长的积极期望,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6.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通过社团活动,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等因素,巩固和创新学校个性化的社团活动,并通过第二课堂、大课间活动的探索和实践,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布艺制作》《剪纸》《素描》的开发及教材的编写使用,通过教师示范传授、学生模仿并积极参与等手段进行双向互动的学习模式[2]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感受成功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的学习探究,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7.实施合理评价,激发研究热情。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师的正确评价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每学期会从以下三方面对社团教师予以评价:第一,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校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对社团活动教学进行随机抽查,检查社团活动的实施情况。结合行政日常巡视的打分,最终形成对教师社团活动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第二,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分析。课题组在每月的研讨活动中,听取教师对课题实施的思考,结合对教师相关论文的分析,形成对社团教师课题研究情况的评价。第三,对社团活动成果进行评定。每学期学校会组织一次社团汇报活动,社团教师根据各社团的特点,自主设计展示方式,对全体学生和家长进行社团活动汇报展示,学校根据展示情况,对教师的社团活动指导能力进行评定。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评价结果,每学期学校会评出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并给予相应奖励,以此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二、在展示中体验成功——映日荷花别样红

抓好学校的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在工作实际中,我们时常告诉学生“成功别怕困难,老师在你身边”。我们让学生通过感受“成功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形成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始终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修养和品德情操的重要载体,为此,心灵手巧剪纸班的组建,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他们通过刻苦地训练和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掌握了艺术技能,而且吸取了民族文化的乳汁,在德艺双馨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并通过相互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从成功中收获友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2.个性特长得以展示,感受成功快乐。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学校将每周三确定为社团活动日。利用周三下午开展社团活动,展示各社团成果,既宣传了我们的社团,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舒缓了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

利用重大节庆,“六一”节、国庆节、庆“元旦”等节庆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一台台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在学校的大舞台隆重举行,每台文艺演出的节目都是由各班级排演、选送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或歌或舞,笑容和喜悦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让他们都能拥有愉快难忘的童年,也集中展现了我校近几年开展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成果。

3.创设良好教育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学校的布艺制作班留下了同学们聚精会神的神态,雏鹰体育班留下了同学们鼓掌呐喊的笑声,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让孩子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合作的必须,坚持的重要。他们在活动中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树立了自信。

4.扎实开展“第二课堂”,促进社团建设。

“第二课堂活动”是我校文体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学校社团建设的重要途径。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能为打造学校形象奠定坚实基础。学校雏鹰体育班成员在全县中小学球类运动会上表现突出,成绩优越。学校在学生的活动参与面上、活动质量上,进一步朝着“项目广、人数多、质量高”的方向发展,从而使这一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真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创新特色活动模式——枝红杏出墙来

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各个社团各具特色,每个社团都能结合本社团的活动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活动,同时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爱好与技能的舞台,各社团间交流学习,团结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及时抓住活动过程中的优秀典型,注意平时积累,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活动照片等以文字、图片形式及时在社团阵地中展示出来,并通过展示,激发各社团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相互交流成功的经验,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3]。

通过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逐渐形成了学校个性文化的特色。学生通过参与多种活动,使心理素质训练得到培养;通过多种课外活动,以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体验,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并在多种活动中体现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方法素质和心理素质各方面的提高。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成功心理和塑造完美人格,最大限度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们的办学品位,打造学校的品牌,为我校开拓具有特色的新的教育模式奠定基础,有力地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在学生社团工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打造具有民乐特色的充满魅力的学生社团。

参考文献:

[1]马千里.以社团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浙江教育科学,2010(6):51-54.

[2]王生.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2(12):15-16.

[3]朱艳诺.依托社团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教育观察月刊,2015(8).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校园文化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