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学界看儒学和中国现代化

2016-05-14王洪庆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儒学现代化传统

王洪庆

摘 要:中国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进步为世界所瞩目,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其中俄罗斯学界对儒学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关注,而中国也需要了解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 儒学 传统 现代化

随着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居,俄罗斯给予了中国更多的关注,它关注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变化,政策方针的制定,等等,特别是关注中国儒家文化。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之一,俄罗斯学界将众多的儒家经典翻译成俄文,如《论语》、《四书》等,俄罗斯学界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出版了众多研究著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学界编撰并出版了六卷本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同时涌现出很多汉学专家和学者。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就中国方面看,几十年的改革为中国带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而就俄罗斯方面看,休克式疗法的变革未能带来如期的经济发展。两国的学界都对之前的所走道路进行了反思,都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得失的因素。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俄罗斯学界还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建设的影响。在众多研究议题中,儒学和当代中国现代化问题成为研究焦点,既关注现实问题,又注重理论解读。

1.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从众多的文献资料来看,俄罗斯学者对中国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关注,其原因在于,近年来中国关注到传统文化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视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强调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其核心就是儒家文化。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国内掀起了国学热,传统文化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中心,充分肯定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另外,国家努力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设立众多孔子学院。

俄罗斯学家敏锐地觉察和发现了中国官方对待儒家文化的变化,密切关注中国如何定位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各大报纸和期刊发表与此相关的文章:《从马克思到孔子》(俄罗斯报,2007年10月25日)、《替代还是并存:孔子和毛泽东》(地球之声报,2008年1月25日)、《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2008年第2期)、《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儒学?》(今日亚非,2008年第9期)、等。

从文献看,俄罗斯学界一直在追踪中国政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越来越看重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莫斯科学界的部分学者,还将儒学称之为儒教。

俄罗斯学界有这样的看法,儒学是中国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发动机,中国转向建设孔子社会乌托邦,即孔子眼中的理想国家。他们还认为,胡锦涛提高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体系中的分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联大60周年会议上表达了建设和谐世界的观点,这导致媒体预测,中国将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相对温和的儒家哲学。

俄罗斯学界对此还有清醒的认识,其主流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仍然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核心,中国近年来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并没有改变意识形态体系。俄罗斯政府官方报纸《莫斯科报》报道说,从中共十七大可以看到,马列主义仍是中国官方的意识形态,但是,和谐、科学化、法治这些官方词汇预示着向孔子的靠近。在诸如“和谐社会”等提法中包含传统文化和先贤哲人的观点,但是这仅仅是使用,而不是替代。

2.儒学和中国经济建设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文化内敛,缺乏张力,提倡修身养性,重义而轻利,重文轻商,但是俄罗斯学者从对儒家文化的研究中挖掘出其中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并提出,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俄罗斯学界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儒家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儒家文化中的资本精神;儒家文化中蕴含的经济管理理念。

2.1儒学的资本精神

以德国政治经济学韦伯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西方多个国家的经济进步的原因在于新教伦理学中包含资本主义精神,如创造精神、经济性、个人主义、执行力、勤奋等,而19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儒家文化中缺乏理性,这就造成资本主义精神的缺失,就是缺乏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韦伯认为,儒家文化天生具有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性质,会阻碍经济的进步。当然,中国学者对此并不认同,俄罗斯学界也持反对的意见。

在《儒学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地位》一书中,阿拉别尔特援引了柏杨的观点,儒家文化的形成较西方文化更早,其中包含着资本精神。“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表述中包含劳动分工的认识,其中“小人”不是品行差的人,君子不单单是高尚的人,而应是社会上层和下层民众的区别,社会下层的人首先追求个人利益,然后才能为社会大众谋得福利,这就是儒家文化关注商业活动体现。

《21世纪的资本主义:新教的负面和儒学的正面》(Кус

тарев,2011)阐述了儒家文化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补充作用。

韦伯认为,西方产生资本主义不是偶然,正是在宗教参与下产生的。新教的伦理学说有利于刺激个人的经济积极性和促进交易,而此种性质是儒学不具备的。

从现实的角度,俄罗斯学者指出,经济发展不一定会走西方的资本主义的道路。发生在西方的事情不仅不会重复,而且没有重复的必要性。因为东方经济发展是在反殖民地运动之后,没有西方资本的直接参与。可见,宗教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决定因素。

西方资本经济发展造成人的精神方面的问题,西方宗教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才有“上帝死了”这样的论断,这就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之陷入发展困境,无法摆脱。俄罗斯学者认为,儒家文化中的自我修养和完善解决的精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值得西方资本主义借鉴和使用。儒教无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但能拯救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

总的看来,俄罗斯学者认为,儒家文化包含深刻的资本精神,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且能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2儒家管理文化

俄罗斯学界注意到儒家文化对于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儒家文化不提倡发家致富,但也认为,应先让民众富裕起来,然后才能教化他们。将儒家理论和管理经营结合不应妨碍人们致富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应受到善良、互助、公平的制约。如《现代化和儒家学说》(Делюсин Л.2001)一文中,讨论了儒家文化的经营管理理念。

俄罗斯学者,市认为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于伦理学准则。所有的经济行为均要遵守道德规范,否则不符合社会利益,甚至,经营者依照法律活动,同时也要遵循儒家学说提倡的道德准则。生产经营者可以逐利,但不能单单追求财富,同时也应按照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行事。

一般认为,儒家学说具有保守性,与现代化格格不入。但俄罗斯学者提出,既然儒教思想体系能为封建制度服务,并能构成一些亚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的精神基础,那么它定能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原因在于,儒家学说不可能永恒不变,它在不断根据时代的要求而更新,甚至吸收其他学说的精髓,而在现代条件下,它自身也会“现代化”。

儒家学说的改造不会有任何困难,因为它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学说,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一直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能按照其他样式构建,不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

3.当代中国政策中的儒学因素

儒学是社会伦理学说,它贯穿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俄罗斯学者观察到,中国的诸多纲领政策均可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找到其理论上的渊源和解读。

3.1小康社会和儒家文化的理想国

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是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确定中国现代化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时间是1979年12月6日,之后我们又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纲领。国内国外的学术界对先后对“小康社会”做出的多方面理论解读,俄罗斯学界特别关注这一概念中包含的儒家文化因素。

佩列洛莫夫在《儒教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一书中对小康做了专门的论述。书中提出,“小康”之说源自《礼记》,意指一个有秩序的、能有效避免混乱和贫穷的,并能遵循伦理礼节规范的社会,且《礼记》中的“小康”是当前社会所要达到的状态,而理想的“大同”社会是最终目标。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也表达了普通大众对富裕幸福生活的追求。我们所提出建设小康的目标,不仅符合时下发展的需要,而且暗合了儒家文化的思想精神。俄罗斯学者不仅对此有所论述,还看到小康社会的提法是阶段性的目标,小康仅仅是个过渡阶段,达到最终的全面富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2和谐社会的儒学解读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后来,“和谐社会”便常作为这一概念的缩略语。其核心内容被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解读为人与人、不同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包括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协调关系。

佩列洛莫夫在《儒教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着重解读了“和谐”的概念。按照他的观点,“和谐”就是儒家所说的“和”的概念,而在当前社会政治背景下应理解为“不同思想的统一体”。一方面,这种说法表达了值得尊敬的精英群体主动参与国家管理的思想,使其能勇于发表个人意见;另一方面,表明当权者在采取重大决策时考虑考各种意见的协调。

佩列洛莫夫的观点对“和谐”的分析不同于我们对和谐的理解。儒家传统的“和”的思想,以人的和谐为起点,最终达到宇宙和谐。我们对“和谐”理解是静态的,强调结果,而俄罗斯学者对“和”的理解是动态的,强调不同人、不同社会的阶层都能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并能主动发表不同的意见,不同意见之间主动对话,承认对方的权利,而作为施政者应主动听取不同的声音,协调不同,彼此借鉴,最终达到求同存异。

3.3民本思想在国家政策中的体现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民本思想在历朝历代的施政行为的体现,而且我国当前的国家方针政策也践行了这一施政理念,如“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儒学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地位》的第二章分析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儒家文化根源。书中说,党对广大人民利益的关心与中国古代思想家所使用的“以人为本”的概念紧密联系,也为现代的政治家们所使用。按照书中观点,“以人为本”理念可以追溯到《尚书》,后被孟子进一步发展,在“三个代表”思想中的到具体体现,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应。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遵照儒家文化传统,执政者要做到儒家文化所说的爱民、亲民。

从以上来看,俄罗斯学界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其原因在于中国改革的成功,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国领导层选择了当前条件下唯一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俄罗斯学术界对儒学和当代中国的研究是广泛而全面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理论挖掘深度不够,缺乏对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的理论解读,论述缺乏系统性,在这方面更多吸收和借鉴我国学者的成果。

参考文献:

[1]Аллаберт А.В.Место конфуцианства в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 Китая[M].М.: Москва, 2008.

[2]Буров В.Современный китайский марксизм, 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ь[J].№ 2, Февраль 2008.

[3]Галенович Ю.Конфуцианский марксизм или марксистское конфуцианство? [J].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 № 9,Сентябрь 2008.

[4]Кустарев А.Капитализм в XXI веке: минус протестантская этика плюс конфуцианство[J].Неприкосновенный запас, ?№ 5, 2011.

[5]王荟荃.科学发展观下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审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1).

[6]孔庆明.中国儒家文化[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儒学现代化传统
边疆治理现代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儒学交流在路上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