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

2016-05-14方跃飞

声屏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

方跃飞

舆论监督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手段。过去一提到舆论监督报道,人们往往把它等同于“批评性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抓人痛处、揭人短处、群追猛打”也往往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习惯性做法。初做这类报道时虽慷慨激昂,但日子久了难免生出疑惑,难道这世界就如此灰暗吗?舆论监督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引以为鉴,解决问题,一味使“蛮力”或感情用事,显然有悖初衷。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进行建设性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引导力,更好地促进矛盾的解决和社会和谐。

所谓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其形态和手段是监督报道,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建设性,就是既贴近中心工作又反映民众期盼,既直面现实问题又最终推动问题的解决。建设性舆论监督是一种新闻力量,是主流新闻媒体传播能力和新闻使命的重要构成部分,建设性舆论监督是理性监督,不是刻意的所谓“炒作”,而是紧密结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客观报道新闻事实,强化“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大局意识,要从改进批评、引导舆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考虑社会承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方向上来把握建设性。

用心吃透“两头”,选准报道题材

做好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首先必须科学选择题材,要吃透“两头”,既要紧扣当地党委政府正在推进的中心工作,又要抓住与人民群众利益休戚相关的热点问题。深入推进“三改一拆”{1},全面实施“五水共治”{2}“四边三化”{3},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针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浙江卫视自2014年开始精心策划推出《今日聚焦》栏目,就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五四三”问题进行舆论监督。衢州广电传媒集团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也推出两档新闻监督栏目《行风热线》和《今日点名》。前者围绕紧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效能建设”“正风肃纪”等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话题开展舆论监督,后者则秉持“调查成就深度”理念和“理性、善意、客观、深入、建设性”风格,以记者调查为形态的舆论监督报道栏目。栏目以“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存在的问题为报道重点,围绕中心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着力追求电视新闻的深度性、思想性、可视性,建设主流媒体话语新平台。2016年新年伊始,衢州市委、市政府把“清千塘美百河”作为春季治水的重点工作,为此我们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农村水塘、沟渠清淤整治和河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方面,栏目推出的《衢江区浮石街道一水塘垃圾遍布》《江山市金坞村:小作坊生产不规范 污水直排河道》《巨化厂前再现黑水沟》等报道得到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强化问题导向,用新闻事实说话

主流媒体作为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做好监督报道必须强化问题导向,要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2014年,发生在浙江温州民间的悬赏20万请局长游泳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当时全省也正在开展清理河道、清洁乡村的双清行动,于是浙江卫视推出了大型新闻行动“寻找可游泳的河”。衢州广电《今日点名》作为一档监督类新闻节目,在选题策划、调查采访过程中,把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回答问题作为报道的重点,记者往往是带着问题去采访,通过在基层的严密细致调查,探究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掌握关键的事实、确凿的证据,以此形成报道的话语权和传播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督报道贵在真实,难在用事实说话。认真探究求证事实真相,善于敢于用事实说话,才能集聚推动“问题”解决的正能量。为了确保报道的真实,《今日点名》栏目在开播之初就与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局、市“五四三”办等联合,制定了严密的选题采编程序,严格落实“三级四审”制度,力求做到话题精心筛选,事实仔细核准,过程客观表达,点评理性精到。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时,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深挖“问题”的根源,捕捉现场细节,不达目的决不松手。一些报道记者曾经多次到事发地反复核实,不搞清真相决不收兵;一些报道记者在遭到围攻辱骂甚至恐吓威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职业操守,千方百计完成报道任务。所有的这一切,就是两个字“真实”。

理性采访表达,依法监督报道

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必须遵守新闻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必须在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下开展,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监督。记者在采访时要做到慎重,不使用过激、侮辱等词语,学会理性表达。同时要强化法制观念,要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做到心中有数。进行舆论监督和正常报道有很大区别,记者在确定题目时要制定好采访方案,进行调查时要搜集好证据,而且要有具备法律效应的证据,并对采访的事件细节进行核实。要有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要处于公心,立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以此要挟被采访者。作为正义的化身,记者在实际调查中要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而不是自己,其立场、观点都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内核,秉持大义,不失小节,依法进行舆论监督。

件件有反馈,注重监督实效

在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中树立“问题意识”,直面问题、揭露问题,只是做到了第一步。要开展好建设性舆论监督,不能仅仅简单的当头棒喝,更重要的是要提供良方,积极探讨破解思路,有效提供破题的办法,并积极促成问题的解决,体现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能力和作风,这才是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关键所在和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在报道中要立足于建设性的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的反馈、由点及面的启示。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凡曝光必有处理反馈,必有整改落实。做到件件有反馈,注重监督的实际效果,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力争做到通过一件事举一反三,使一批相同的问题得到解决,让群众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今日点名》栏目开设两年来,播出舆论监督节目共300余篇,做到篇篇有反馈,件件有落实,多篇报道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交办,有力推进了工作,成为主流媒体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体现。

舆论监督报道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明发展、依法治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舆论监督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它是弃恶扬善的社会公器。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秉承“民生、立场、建设性”的原则,不断研究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规律,舆论监督报道才能真正做到“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富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衢州广电集团)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

{1}三改一拆:是指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

{2}五水共治: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通过治水倒逼转型升级。

{3}四边三化:是指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

猜你喜欢

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
关于栏目的要求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