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改进

2016-05-14张喜才简清梅彭春雷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改进

张喜才 简清梅 彭春雷

摘要 以荆楚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的开设为研究对象,探索培育现代食品行业应用性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富有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体系,为基层型大学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积累经验。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 改进

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荆楚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坚持立足荆楚,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定位,始终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初步形成了“面向基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开设的实验课程由于各种原因,和生产实际脱节,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兴趣,所以,对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讨势在必行。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

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可以说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通病。这个问题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里面也同样存在,比如在果蔬加工环节里面,有一个实验项目是测果蔬的呼吸强度,在实验室里用密闭静置的方法,实际上这个方法由于精度不高,得到的值可信度差,国外其实早已经有动态气体成分分析仪,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改革教学方法。

2.实验教材和培养目标不一致

很多实验课程由于采用外校的教材,每个学校的定位不同,内容编排上和我校的定位可能有很大出入。比如说食品工艺原理实验,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材更突出基础理论研究,而我校的办学定位更突出实用性,对纯理论的研究可能要求要低些,过多的基础理论研究反而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3.实验课程和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不紧密

学生实验和企业需求不相符,不能为就业提高能力,纯消耗性的实验造成了经费短缺和资源浪费,经费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学生的技能训练实效性差。

4.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而建立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推行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板书一讲解一学生动手,模式僵化,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丧失了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改进

1.改革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走访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食品行业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在调研和学习中拓宽眼界、创新思维,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合理、更科学,课程设计更贴近生产实际。比如当前保健食品的发展,在过去传统的食品科学教学中是没有的,那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增加“功能食品开发”这门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

2.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特色,自编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

食品加工实验教学内容较多,教材多种多样,各个学校必修、选修的界定不分明。为了适应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发动教研室的老师走出去引进来,自编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因为食品加工有很强的地域性,东南沿海的水产品特别是海产品加工就是一大亮点,广西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甘蔗制糖也是具有区域性,荆楚理工学院就要立足荆门本地的特产,来设计实验大纲。比如在生化分离与提纯的实验设计中,就可以设计以钟祥当地特产葛根为原料,提取葛根素,在食品加工学的干制实验这一章中,可以设计葛根粉的制作工艺,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

3.实验课程与企业生产相结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很多实验都是消耗性实验,需要耗费大量的原料和试剂等耗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就会造成浪费。因为资金消耗量大,经费往往不能满足实验开设,又导致实验开出率不足。将实验和生产结合起来,将实验课程开设到实际生产当中,则是双赢的事情。比如烘焙工艺学这门课,教研室组织了和当地烘焙企业的座谈,经过研讨,很多实验都可以与他们的生产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设计实验项目与时间,与企业洽谈,节约了学校的经费开支,企业则可以在旺季获得劳力支持,一举两得。“食品分析与检测”这门课程试剂费用相当昂贵,中兴农谷则有很多样品需要我们检测,在制定实验项目的时候,可以将对方检测的项目指标作为实验内容,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试剂费用,还可以获得企业的劳动报酬。

4.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

传统的实验课10分钟讲理论,10分钟操作,固定了操作流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必须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

首先,允许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围绕某个目标制定实验方向,以此为主线,将相关实验理论、实验技能贯穿在一起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实验课程开设部分自选实验,将班级分组,制定组长,小组讨论本组的实验项目,制定实验方法,最后小组互评,老师总结,学生除了锻炼实验技能,更能锻炼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其次,要在实验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在理论课上已经能够认识到多媒体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验教学当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实验课的板书一般都是固化的,很难有新的补充,也不够生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可以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一并在多媒体中现,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改革研究与实施,有助于全面提升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专业可借鉴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新的实验模式,构建本专业的实验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的建设,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更好的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课程教学,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

猜你喜欢

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改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三维CAD/CAM软件》课程与渔业机械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