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城市大系统协调发展模型研究

2016-05-14郑飞张竹英

价值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协调控制协调发展

郑飞 张竹英

摘要:从学习型城市相关因素的协调关系问题入手,综合运用动态大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的大系统控制途径,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运用这些模型,可对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进行定量评估、预测与控制,有利于学习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服务。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learning cities, and by 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large-scale systems, the control channels of large-scale systems for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cities are discussed, and a series of relevant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set up. These models can be applied to estimate, forecast and control quantitatively for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conditions of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ities,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cities and serve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cities.

关键词: 学习型城市;大系统;协调发展;协调控制

Key words: learning city;large-scale system;coordinate development;coordinat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6-0245-03

0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将人的一生简单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早在1965年,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之后,1968年哈钦斯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思想;1990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受国际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国适时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2001年,江泽民提出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从党的十六大开始到十八大的历次报告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重点强调了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学习型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重视外在的、物化的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发展模式不同,学习型城市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范畴。因此,构建学习型城市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习型城市除了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以及因素众多等典型大系统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制约;在“互联网+”时代,毫无疑问,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具有网络开放性,等。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大系统的角度,探讨了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的大系统控制途径,建立一系列数学模型,通过对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价、预测与控制,找出不协调因素,为政府进行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 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的大系统递阶结构

根据大系统的多级递阶结构思想,学习型城市的大系统多级递阶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最低级(第一级)为学习型城市综合服务应用系统局部控制模型。主要功能是为学习型城市综合服务应用系统的各子系统(人口素质子系统、学习资源子系统、教育培训子系统、城市竞争力子系统、科技创新子系统)提供局部控制,直接为学习型城市综合服务应用系统上的学习者提供配套的综合服务,使城市居民的文化、文明素质得到改进,学习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建立与健全合适的教育培训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中间级(第二级)为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控制模型。主要功能是为学习型城市进行递阶协调发展控制。根据大系统的协调预测、协调控制思想,对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进行协调分析,同时运用最优化手段,向下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控制,向上将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的最优策略方案及综合数据信息提供给最高级(即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控制模型)。

最高级(第三级)为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控制模型。主要功能是为学习型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控制。根据递阶结构和协调发展指数模型,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与实施方案,实现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的总目标。

通过定性分析,为学习型城市建立相应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套实用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定量模型,实现最优控制。

限于篇幅,最低级的综合服务应用系统局部模型和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等在此不做讨论,本文只研究学习型城市大系统递阶结构中的最高级和中间级的三类模型。

2 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指数模型

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时,为了力求全面、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或某些方面的的基本特征,国内外许多机构和专家根据多目标决策的归化原理,设计了HDI、ISP、MEW、EPI、SEDI等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对若干统计指标的综合计算形成一定的标志数值,从而进行整体评价。从总体上考察,这些指标一般只适合排序,无法做深层次的分析,更不能反映协调发展的真实水平。

因此,为了直接或间接反映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的总体性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大系统理论,有必要研究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协调发展指数,并建立起相应的定量模型。根据协调发展指数模型的基本原则,该指数模型不仅要能反映学习型城市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即协调度),而且要能体现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水平(即发展量)。

根据已有历史数据,采用适当的参数预估方法(如参数估计的推广梯度算法),对学习型城市状态指标进行自适应预测与控制,进而对学习型城市大系统进行自适应协调控制。

5 结论

本文根据学习型城市相关因素的协调关系,研究了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从而建立了学习型城市的大系统协调发展模型。由于所建立的一系列模型充分考虑了构建学习型城市大系统的动态时变特性,将大系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模型结构与具体算法较规范,理论依据充分,而且操作方便,因此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正结合佛山市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关项目的研究;通过实际项目的深入研究,对模型进行改进与完善,力图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实用模型体系,为实现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战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科学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Tim Campbell. Learning cities: knowledge, capacity competitiveness[J]. Habitat International,2009(33):195-201.

[2]孙玫璐,等.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建设造就社会发展的光明未来[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27(1):13-16.

[3]樊小伟.可持续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及启示[J].成人教育,2014(7):12-14.

[4]陈友华.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4(9):81-86.

[5]郑飞.学习型城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5):241-243.

[6]席裕庚.动态大系统方法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8.

[7]汤兵勇.市场经济控制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8]席裕庚.大系统控制论与复杂网络——探索与思考[J].自动化学报,2013,39(11):1758-1768.

猜你喜欢

协调控制协调发展
多个MFD 子区边界协调控制方法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全电AMT升挡与发动机协调控制研究
基于微电网逆变器改进下垂特性协调控制的研究
省地县三级AVC系统协调控制及实现
基于NSGA-Ⅱ的DSVC和DSTATCOM协调控制研究
基于双向互动的多控制中心无功电压协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