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探讨
2016-05-14戴海龙李运明谭映军何芬
戴海龙 李运明 谭映军 何芬
摘要:加强医院交通体系建设是提高应急救援效率,赢得宝贵救援时间,有效减轻灾害破坏程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论述大型综合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必须具备的功能要求,提出了创建应急救援交通体系的构想和措施:构建多位一体地面交通网络、打造平战两用地下交通体系、因地制宜创建空中救援平台。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traffic system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rescue, win the precious rescue time,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mage degree of important way.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large general hospital emergency rescue traffic system must have a functional requirement,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creating emergency rescue traffic system and measures are: to build more than one ground traffic network, build discussed amphibious underground traffic system,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to create air rescue platform.
关键词: 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
Key words: hospital;emergency rescue;transport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6-0241-02
0 引言
近年来,地震、泥石流、火灾、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等自然灾害和传染病频发,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新的形势任务对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交通体系建设作为医院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影响救援效率和质量。如何跟踪国内外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发展趋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来指导医院应急救援实践,是所有医院管理者应当关注的现实课题。
1 应急救援交通体系需具备的功能
1.1 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线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最显著的特征是事发突然、救援时间紧;破坏性大、救援任务重;牵涉面广,危害程度高,对医院的应急救援交通流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总体规划布局上,一切以利于医疗流程布局、便于伤病员运输救治、确保快速反应为出发点,对营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严格区分医疗区、服务保障区和行政管理区。医疗区应位于交通便捷、紧临市政主干道的营区最前沿,急诊急救车辆可通过专用通道快速到达急诊急救区,节省宝贵的救援时间;服务保障区紧临医疗区位于营区中部,从业务指导和物质保障上对医疗救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行政管理区位于营区最末端,避免与医疗区相互干扰。营区交通流线应尽量简单明了、层次清楚、融会贯通,医疗建筑群应设置在院内交通主干道两侧,有效避免因连体建筑造成通道中断,确保急救车辆能顺利抵达各医疗救治点。营区规划布局及交通流线示意图见图1。
1.2 满足需要的应急通道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应急援任务的不断增加,交通组织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4]。在规划设计医院出入口时,要单独设立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并设置明显醒目的标志,由专人进行管理,急救车辆可不受日常车辆管理系统的限制,快速到达急诊急救区。同时,为有效应对医患纠纷、交通肇事、设备故障、破坏性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医院进出通道堵塞,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在相应区域独立设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战备应急通道,并与院内道路实现无缝连接,遇有紧急突发事件时,专人进行指挥疏导,确保急救车辆的顺利通行。
1.3 功能完备的配套设施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交通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室外交通体系建设是重点,但急诊急救广场、楼内交通组织、辅助医疗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必不可缺。针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维稳处突等不同情况,构建满足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配套设施建设,急诊急救广场面积应尽量宽阔,为应对突发事件预留空间;楼内交通组织应便捷顺畅,急救区应与手术部、放射科、超声科、消毒供应室等用房实现无缝连接,以满足急救需要。
1.4 正规有序的管理机制
现代医院均高度重视交通组织管理,使之成为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窗口[5]。应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正规管理秩序,硬件建设上,优先考虑地下停车场建设,缓解地面交通组织压力,规范完善地面交通标识和监控设施,优化交通流线。在软件建设上,依托社会化保障模式,择优选择综合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高端的公司对停车场进行管理,并引入技术成熟先进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实行一人一车一卡自动化控制,提高管理效能。并根据医院担负的使命任务情况,制定细化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交通组织预案,加强针对性演练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交通组织能力。
2 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构想
2.1 构建多位一体地面交通网络
地面交通在应急救援交通组织中占有主导地位,大部分伤病员均通过地面交通运送到急诊急救区。应按照“统筹全局整体规划、着眼任务合理布局、层次分明便捷高效”的原则,合理规划应急、医疗、后勤、污物、工作人员等交通流线,各流线之间应做到既层次分明、互不干扰、各具功能,又紧密相连、相互补充、融汇贯通。医疗交通流线应围绕医疗区进行布设,与后勤、污物、工作人员等交通流线分开设置,以避免交叉影响;污物交通流线尽可能设置在医院外围,有单独的运输通道和出入口,以减少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应急交通流线应独立设置,与市政主干道紧密相连,确保一旦有任务,急救车辆能快速进出医院,保障救援所需。
2.2 打造平战两用地下交通体系
突发事件诸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往往超出预期的想象,当出现批量伤员时,依靠现有急救车辆和急诊区组织伤员救治将难以有效应对,需寻求新的保障方式。伤员运输方面,拟建设地铁站的城市,地方政府应尽可能将地铁出站口规划在大型综合医院附近,有条件的可直接将出站口与医院地下车库相连,既方便平时病员就诊,又确保遇有紧急任务时,批量伤员能通过地铁等交通工具大规模输送。医院的急诊急救广场应预留战备区域,修建有地下车库的医院,应将其作为应急救护场所来建设,可在停车场四周墙体上安装医用气体管道、医用插座、输液轨道等设施,并将消毒供应室、药房、放射科等配套用房尽量临近停车场设置,设有专用通道进行连接,有效解决重大救援任务致使救治场所不足的难题。
2.3 因地制宜创建空中救援平台
近来年,部分学者对直升机应急医学救援建设展开研究[6],探索了切实可行的救援模式,从近期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事件中也可以看出,直升机在医院营区以外的应急救援中特点和优势十分明显,能快速将伤病员运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并将救援力量和药品器材运送到事发地,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因此,在建设时需充分考虑直升机降落的需求,在规划建设时,应在医疗建筑物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停机坪设有专用电梯到达急诊急救区和手术部;并在院内广场和球场建设时,充分考虑直升机悬停要求,广场应设置成敞开式,中心区域尽量少设景观、植物等障碍物,两侧尽量栽种低矮植物,并设有专用通道直达急诊急救区,以有效组织伤员运送。
大型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建设,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有效解决应急救援交通组织难的问题。实践证明,搞好医院交通体系建设,能大幅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效率,加快救援速度,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厚俭,熊悦安.紧急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再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7):405-406.
[2]杨国斌,易学明.医院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0):931-932.
[3]华长江.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调度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5):462-463.
[4]潘军,关志峰,高峰,等.大型医院交通综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3):87-88.
[5]潘树民,车军,郭锡斌.大型医院交通秩序管理新模式的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4):25-26.
[6]谭映军,罗皓,王魁英,等.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