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文意 读出情感
2016-05-14尹新民
尹新民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学生对于课文整体感知的先决条件,是分析作者情感流露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培养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可见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悟能力,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说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
一、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意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少一点分析讲解,多用一些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通过经常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意识,使学生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和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关键是要指导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味,读出情。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语言色彩,之中的内容离不开生活实践,而文中语言艺术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只有学生自己深入课文,展开显现和联想,在反复体味语境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语言,感悟语言。
如在教学《最后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时,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反复朗读并组织评读,无需教师分析讲解,学生自能较好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尤其是其中的“‘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一句,多数同学都能把两个破折号读得很准确,那是由于感情激动,喉咙受阻所造成的语塞、停顿。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韩麦尔先生痛苦不堪的表情和无比激动的内心,深切地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效果是教师抽象枯燥的讲解分析难以企及的。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语言,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教学形式,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二、指导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情感
训练语感,必须让学生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懂得赏析。有的要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要从涵蕴方面去揣摩。叶圣陶说,语文教学不应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法辞法,最紧要的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教学中注意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精彩语段,引导学生去理解、赏析、朗读、背诵,凭借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增强语感情趣。如教学鲁迅的小说《社戏》时,引导学生品味“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一句中的“扑面”。同学们经过反复揣摩后纷纷发言:有的说表明“清香”浓郁;有的说表明孩子们个个脸朝前方,盼望早点看到社戏;有的则认为表明船行得很快……通过这样的咀嚼品析,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匠心,就真正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和主旨。又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叙事散文,描写了多年前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情景,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过程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教师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读读悟悟,教师点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缩可以想象爬的困难。”通过这些词语的品味,让学生感知父亲爱子之心的朴实,感受父爱的伟大无私,让学生既明白语意,也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有表情的朗读,让学生和文本的情感融为一体
这里的表情指音调表情、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音调抑扬顿挫,面部喜怒哀乐,体态手舞足蹈。批情入文,情随声出,其声琅琅,其乐融融。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朗读的灵魂在于“情”,悟出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自身的朗读才能将这种情体现出来,因而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语感有了,文章也就理解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就会产生共鸣。表演艺术家的朗诵之所以能打动观众,产生感人的魅力,也重在“情”。如教学《爱莲说》时,学生朗读:“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一句子。句中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嘲讽之情,对与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的人的慨叹之情。如果学生没有把语气、语调准确地读出来,表情不准确,那就说明学生还不理解,教师要认真点拨,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培养语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语感训练,让语感的培养真正走进语文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