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芒罗国内外研究综述
2016-05-14严璐
严璐
摘 要:艾丽斯·芒罗是加拿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国内外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展。其中国外芒罗研究起步早,成果涵盖芒罗创作的大部分作品,研究内容涉及主题、人物、创作风格、叙事策略等多方面,研究视野多元化。国内芒罗研究,因研究趋势、译介等的限制,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视角都相对集中,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对国内外艾丽斯·芒罗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特点进行考察,以期发现国内外芒罗研究的侧重继而发掘新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艾丽斯·芒罗;国内外研究;综述
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斯·芒罗,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加拿大人,赢得了国外批评界的广泛关注。
芒罗的作品多以其故乡温格姆小镇为原型,以一群生活在其中的女性为突出人物形象,探讨这些普通女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以及其中突出的矛盾和冲突,彰显了其对生活以及人生的独特参悟。芒罗小说研究所彰显的现实意义使其作品逐渐被东西方学者以及各国文学批评家认可并据以评论。国外的芒罗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果颇丰。而中国的芒罗小说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关评论较少,但随着诺奖的颁出,芒罗研究也进入了繁盛期。
一、国外艾丽斯·芒罗研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艾丽斯·芒罗的作品经由主编罗伯特·伟弗(Robert Weaver)大力推荐开始引起批评家的关注,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艾丽斯·芒罗的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斩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相关研究逐步展开,但有关芒罗作品研究的相关专著以及全面的作品评论还未面世。1980年,第一部芒罗研究专著面世。随后,芒罗研究专著相继出版,研究领域也逐步拓宽。从以往对艾丽斯·芒罗的研究来看,早期研究论文较多,专著较少,国外主要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研究,写作风格研究,叙事手法研究等几方面。
(一)主题研究
早期国外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对芒罗作品的主题研究,其中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最为普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女性主义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由此兴起,艾丽斯·芒罗作为女性作家并且作品又极其关注加拿大小镇女性成长、婚姻以及家庭等内容,由此引发了不少女性主义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力图发掘其作为女性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以及芒罗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作用下的独特视域。艾丽斯·芒罗作为女性作家并且作品又极其关注加拿大小镇女性生活,由此引发了不少女性主义学者的关注。专著《两性之舞:艾丽斯·芒罗小说中的艺术与性别》(Dance of the Sexes: Art and Gender in the Fiction of Alice Munro, 1990)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的“女性身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芒罗作为大众艺术家、地域作家、反讽家与其女性主义倾向和女性特质的关系。《母亲们和其他丑角:艾丽斯·芒罗的小说研究》(Mothers and Other Clowns: The Stories of Alice Munro,1992)分析了芒罗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除了女性主义研究,一部分学者还聚焦芒罗作品中的“加拿大性”研究。文章《地域的声音和文化转换:艾丽斯·芒罗为例》(“Regional Voices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 Example of Alice Munro”, 2014)分析了地方文化因素在芒罗小说中的体现以及跨文化解读等问题。
成长主题也是国外批评家关注的芒罗作品的另一种重要主题。很多学者认为芒罗创作的长篇小说如同詹姆斯·乔伊斯笔下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论文《现实与秩序:<女孩和女人们生活>中年轻艺术家的成长》(“Reality and Ordering:The Growth of a Young Artist in Lives of Girls & Women”,1975)探讨了芒罗《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中》的女主人公如何发现生活之真谛、对艺术和现实的感受等等。
(二)写作手法研究
写作手法研究与主题研究的关系密切,作家的叙事手法直接影响其作品主题的传递。《可能的小说:艾丽斯·芒罗的叙事行为》 (Probable Fictions: Alice Munros Narrative Acts, 1983),分别探讨了芒罗早期的四部作品中的叙事艺术,其中三篇文章分析了芒罗的叙事视角,两篇文章分析了芒罗作品的结构布局,两篇探讨了芒罗短篇小说的语言,最后两篇分析了小说中的非线性叙事。论文集《艾丽斯·芒罗的艺术:言说不可言说的故事》(The Art of Alice Munro: Saying the Unsayable),收录的论文涉及对芒罗小说文学体裁、芒罗的叙事语言以及芒罗本人的女性作家身份问题和文学成规问题。《艾丽斯·芒罗:矛盾与排比》(Alice Munro: Paradox and Parallel, 1987)分析了芒罗小说中体现的反讽艺术,叙事技巧等。布洛杰特(E. D. Blodgett)的论著《艾丽斯·芒罗》 (Alice Munro,1988)论述了芒罗叙事手法的发展过程。专著《掌控不可控之物:艾丽斯·芒罗的小说》(Controlling the Uncontrollable: The Fiction of Alice Munro, 1989)从不同视角分析了芒罗看似模棱两可实际恰到好处的叙事技巧,细致分析了芒罗对视角、叙事的掌控。《艾丽斯·芒罗的叙事艺术》(Alice Munros Narrative Arts, 2011)证明了叙事学分析的有效性的同时发掘了芒罗作品丰富意义。
(三)综合研究
随着芒罗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对芒罗本人及其作品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如卡罗·安·豪厄尔(Coral Ann Howells)的《艾丽斯·芒罗》(Alice Munro 1998),艾尔莎·科克斯(Ailsa Cox)的《艾丽斯·芒罗》(Alice Munro, 2004),传记《艾丽斯·芒罗:书写自己的人生》(Alice Munro: Writing Her Lives, 2010)及其后完成的《阅读艾丽斯·芒罗,1973-2013》(Reading Alice Munro, 1973-2013, 2015)。另外, 布鲁姆的《艾丽斯·芒罗》(Alice M unro, 2009)通过十篇论文分别从主题、叙事等角度分析了芒罗出版的几部小说集,同时布鲁姆为该书撰写介绍部分,提供了芒罗的生平年表,作品目录以及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等等。
(四)其他研究
随着芒罗作品的广泛阅读与传播,研究内容涉及到了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作品改编研究等等。其中《阅读艾丽斯芒罗档案》(Reading in: Alice Munros Archives)以批评家布迪厄文化批评切入,分析芒罗的作者身份。文集《批评的视域:艾丽斯·芒罗》(Critical Insights: Alice Munro, 2012)选录了有关芒罗生平研究,作品中文化历史背景影响研究,女性美学研究等等多个领域的论文。《艾丽斯·芒罗:回忆,翻译,改编和对比研究》(Alice Munro: Reminiscence, Interpretation, Adaption and Comparison, 2015)收录了包括加拿大、法国以及波兰等多国批评家对芒罗作品的多方位批评文献,包括对芒罗作品的电影及舞台改编、文学翻译以及跨文化对比研究等话题,拓宽了芒罗研究的领域。
二、国内艾丽斯·芒罗研究
国内对艾丽斯·芒罗的关注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题材、译介等问题的影响,国内芒罗批评成果较少。1990年《当代外国文学》刊发了第一篇芒罗的短篇小说《办公室》,随后一些短篇译作如《乞女》(加拿大版为《你以为你是谁》)、《克罗斯太太和基德太太》、《爱的进程》、《家当》、《弗莱茨路》、《幸福过了头》、《熊从山那边来》以及《到达日本》等等相继发表。《逃离》作为第一部芒罗短篇小说集由李文俊翻译出版,之后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芒罗的七部代表作品的中文译本:《快乐影子之舞》、《幸福过了头》、《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爱的进程》、《好女人的爱情》及《公开的秘密》。到芒罗的最新作品《亲爱的生活》被翻译出版,国内总共翻译出版了芒罗14部作品中的九部。
国内的芒罗研究主要围绕已有的译著展开,集中在芒罗早期的几个短篇以及《逃离》这一作品集上。2009年,艾丽斯·芒罗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2013年芒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学者对芒罗的关注才日益增加,学术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芒罗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和叙事学分析上。
(一)女性主题研究
国内最初的芒罗研究聚焦女性人物形象,如赵慧珍的《论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蒙罗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2002)。该篇论文对芒罗早期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加以分析提出了芒罗创作艺术中“强者不强,弱者不弱”的极具真实性和深刻性的艺术形象。
艾丽斯·芒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是国内最早的芒罗作品译本,讲述了一群普通女性的“逃离”经历。学者多认为芒罗作为女性作家创作的逃离主题故事体现了女性寻求独立的意志和抗争过程,而“逃离”的失败意味着女生无法摆脱的命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逃离>的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2011)提出女性要实现主体意识,必须具备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两个条件,而这两个条件的限制也直接导致了卡拉逃离的不同结果。《成长中的无所适从:门罗小说<逃离>探析》(2014)探讨了《逃离》中的女主人公的多重逃离。《试论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主题意蕴》(2015)提出空间理论的悖论性注定了女主人公无法逃脱的悲剧性命运。《无法逃离的圆形流散——2013年诺贝热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门罗<逃离>的主题分析》(2015)揭示了卡拉不满足于现状,欲逃离而最终由返回的心路历程,认为其无法逃离以疏离和孤独为圆心的圆形流散。
专著《崛起的女性声音——艾丽丝·门罗小说研究》(2014)详细分析了芒罗的女性主义主题和女性主义叙事策略。这部专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对艾丽斯·芒罗及其作品进行详尽研究的专著之一,主题明确,为芒罗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帮助。刘文的专著《神秘、寓言与顿悟:艾丽丝·门罗小说研究》(2014)介绍了芒罗已出版的14部短篇小说集同时探讨了其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特征分析了芒罗力图建构的独特女性话语。
(二)叙事研究
叙事策略也是芒罗作品研究的重点。《迷失在逃离与回归之间——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策略》认为《逃离》采用双线叙事通过停顿、重复、省略等叙事技巧的运用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叙事文体学视阈下<逃离>中的叙述视角与人物话语分析》(2011)通过叙事文体学批评分析框架下的叙述视角及人物话语行为问题的分析。《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角度看小说<逃离>中的作者权威的建构》(2014)综合女性主义批评和叙事学批评分析短篇小说《逃离》中建构的作者权威。
(三)综合研究
国内芒罗研究还处起步阶段,对芒罗及其作品的综合性研究成果有助于芒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典型的代表有《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2014)对芒罗的成长以及创作经历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同时对其代表作进行了赏析。该作品为芒罗研究的开展以及芒罗作品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四)其他研究
周怡的博士论文《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加拿大性研究》(2013)深入探讨了芒罗小说的“加拿大性”的内涵和文学表述,同时审视了芒罗的艺术思考与艺术想象。该篇博士论文也是国内唯一一篇芒罗有关研究的博士论文。
三、总结
(一)国外芒罗研究总结
国外芒罗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随着研究的深入,作品地域性研究,成长主题研究,文化研究等已经逐步展开。国外学者对于艾丽斯·芒罗生平,成长经历,写作经历,文化接受,加拿大女性作家身份等对其自身创作的影响的分析也比较全面,综合性分析专著比较丰富。
尽管国外芒罗研究硕果丰富,但是无论是有关于芒罗作品的主题研究还是写作手法研究,成果多偏于对芒罗特定时期的作品集或几篇的短篇小说的分析缺乏对芒罗短篇小说创作的过程式的整体观照,例如不同阶段对不同女性主题的关注或是不同阶段的叙事手法演变等的关注等。
(二)国内芒罗研究总结
相较于国外芒罗研究,国内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发展。2013年之前仅有一部短篇小说集和零散几篇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中文,相关学术研究也并未展开,也但这一情况在芒罗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两大奖项之后有了很大改善。国内的芒罗研究以论文为主,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芒罗的早期作品,其中有关短篇小说《逃离》的研究最多,主要集中在女性主义分析和叙事学分析上,研究多为印象式批评或是囿于女性主义批评和叙事学批评理论的框架,将相关作品嵌入理论进行有目的的分析,从而忽视了芒罗小说想要传递的深层次含义。相较国外研究,国内芒罗研究的领域可以进一步扩展,例如多重主题研究,创作过程中写作手法的改变与创新,从不同批评视角对芒罗作品进行解读,对比研究等等。同时,批评对象也可以扩展到芒罗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
简言之,有关芒罗及其作品的的研究还有很多空间有待发掘,国外研究相对多维,研究对象也比较广泛,国内研究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研究主题都相对集中,有待进一步深化。总之,在全球化的趋同性与国家及区域的差异性共存的历史境遇中,芒罗的作品必将对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文坛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研究者,我们需要不断扩宽思路,不断挖掘其作品力求传递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lodgett, D.E. Alice Munro[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88.
[2]Bloom, Harold. Alice Munro (Bloom''s Modern Critical Views)[C]. New York : Bloom's Literary Criticism, 2009.
[3]Carrington, de PappIldiko . Controlling the Uncontrollable: The Fiction of Alice Munro[M]. Dekalb: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9.
[4]Cox, Ailsa. Alice Munro[M]. London: Northcote Hous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 2004.
[5]Duncan, Isla. Alice Munros Narrative Art[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6]Fowler, Rowena. “The Art of Alice Munro:The Beggar Maid and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J]. Critique 1984: 189-199.
[7]Howels, Ann Coral. Alice Munro[M].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8.
[8]J., Struther R. "Reality and Ordering:The Growth of a Young Artist in Lives of Girls & Women"[J]. Essays on Canadian Writing 1975: 32-47.
[9]McCaig, JoAnn. Reading in: Alice Munro's Archives[M]. Waterloo: WLU Press, 2002.
[10]MacKendrick, King Louis. Probable Fictions: Alice Munros Narrative Acts[M]. Toronto: ECW Press, 1983.
[11]Martin, R.W. Alice Munro: Paradox and Parallel[M]. Edmont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Press, 1987.
[12]Miroslawa, Buchholtz and Soika Eugenia. Alice Munro: Reminiscence, Interpretation, Adaptation and Comparison[C]. New York: Peter Lang, 2015.
[13]Rasporich Jean, Beverly. Dance of the Sexes:Art and Gender in the Fiction of Alice Munro[M]. Edmont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Press, 1990.
[14]Redekop, Magdalene. Mothers and Other Clowns: The Stories of Alice Munro[M]. London: Routledge, 1992.
[15]Thacker, Robert. Alice Munro: writing her lives:a Biography[M]. Toronto: McClelland & Stewart, 2005.
[16]陈凤.“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艾丽斯·门罗《逃离》中女性命运探析”[J].文学界,2010:64-65.
[17]傅琼.“叙事文体学视阈下《逃离》中的叙述视角与任务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94-97.
[18]李亚.“试论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主题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170-172.
[19]刘文. 神秘、寓言与顿悟:艾丽丝·门罗小说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0]马丽莉,刘丽丽. “成长中的无所适从:门罗小说《逃离》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5-98.
[21]谭敏,赵宁.“迷失在逃离与回归之间——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策略”[M].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49-52.
[22]王刚. “无法逃离的圆形流散——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门罗《逃离》的主题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5:306-307.
[23]徐明宇.“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看小说逃离中作者权威的建构”[J].前沿,2014,4:204-206.
[24]于艳萍.“《逃离》的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9-112.
[25]张磊.崛起的女性声音——艾丽丝·门罗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4.
[26]赵慧珍.“论加拿大女性作家艾丽丝·蒙罗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J].兰州大学学报,2002:115-120.
[27]周怡.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M].广州: 花城出版社,2014.
[28]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的加拿大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