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鲁迅杂文诗品格

2016-05-14孙桂英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品格鲁迅

孙桂英

摘 要:从鲁迅的杂文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的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揭破,更彰显着他不羁的傲骨,从现在角度来看,鲁迅杂杂文诗仍然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那么从“诗性品格”的层面解读鲁迅杂文诗的价值以及地位也是具有意义的。

关键词:鲁迅;杂文诗;品格

鲁迅是我国近代散文史上最为出色的文学家之一,尤其是他的杂文更是别具一格。虽然杂文诗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报刊体文章,但是其作用更加注重对社会以及文化的一种批评,其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

一、鲁迅杂文诗的诗性来源

在对鲁迅杂文诗的品格进行分析时,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鲁迅的个性以及阅历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鲁迅的“诗性品格”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一)鲁迅的个人本色

在鲁迅杂文诗的创作过程中,之所以呈现出一定的品格依然来源于鲁迅现在还问过个人的独特气质。鲁迅先生的性格更加具备沉郁的气质。在鲁迅先生那种率真以及丰沛情感。以及家中时刻流露出康菲的性格中,鲁迅先生赋予了咋文诗更多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多的丰富了杂文诗的思想内涵。关于鲁迅杂文诗的品格来源有许多学者探讨过,例如,许寿裳曾经提出:“鲁迅不但是文学家,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世人,在他的散文诗中我们随处可见诗歌中所蕴含的这里,也见识到鲁迅先生的幽默以及讽刺,”冯雪峰也曾经提到:“在鲁迅先生的诗歌中,诗歌的气质以及天赋是非常高的,同事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可以看出,鲁迅的杂文诗是具备思想品格的诗,是具有政治思想的诗,同时也是对待生活态度的诗。

(二)优秀的百科杂家

众所周知的是,鲁迅先生是以为具有着深厚造诣的杂学家。鲁迅先生的不但对我国传统有着广泛的涉猎,更对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国外的内容有着较大涉猎,可以说在哪个时代,鲁迅先生的杂文诗是首屈一指的。鲁迅这种对个方面都有了解也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也为今后杂文诗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鲁迅小时候,他不但阅读关于植物的书籍,更喜欢绘画、抄写古书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修养,当然鲁迅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此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锻炼了鲁迅先生今后在杂文诗中的艺术想象力。后来,鲁迅先生更加开始喜欢阅读诸如《蜀碧》等野史,尤其是鲁迅先生在南京读书期间阅读了梁启超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先进事项后,更加提升了鲁迅先生的视野,同事也培养了鲁迅先生看待问题的独特眼光,通过以质疑的角度使自己少了一些迷惑,保持头脑的足够清醒。

(三)个人经历

鲁迅先生的个人经历是非常丰富的。鲁迅生活处于战争年代,国家以及民族的内忧外患始终伴随。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式推翻帝国统治的时代,同样共和制也没有真正的形成。政治权利的不断变更以及海外文化的不断冲击无不影响着鲁迅先生的生活以及思维。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战以及鲁迅先生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为他的杂文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鲁迅先生的杂文诗从某些角度来说就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即时反应。他在杂文诗中所揭露以及所抨击的对象与观点,都与国家政治权利的变化以及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从鲁迅现身的个人遭遇来看,鲁迅的一生是坎坷的一声,很少有安宁的生活。他出生于一个封建的家庭,虽然享受到了长辈对他的关怀与保护,但是更多的目睹了家庭的愁云惨雾。这也就让鲁迅先生从懂事开始变存有忧愁与焦虑的性格。长大后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更加悲辛。鲁迅先生的个人经历更加丰富了杂文诗的创作。总之鲁迅先生在一生中所体会的情感以及悲苦都融合在了他的杂文诗中。

二、鲁迅杂文诗的诗性价值探讨

(一)多元化象理融合

从鲁迅杂文诗的象理角度来说,鲁迅先生的作品同传统的杂文诗有着很大区别。在传统的杂文诗中,通常都有着一定的模式,既语言或者故事同议论之间的拼贴组合。这也就意味着寓言说故事都不是目的,其根本的目的只是进一步凸显出策略,这种策略达到的效果以仅仅是讽喻,使用何种故事以及何种寓言都是不重要的。相比之下,鲁迅先生的杂文诗在创作过程中将形象以及议论之间进行融合,从而使得作品不但具有说理的生动性,同时也具有饱满的力度。例如在鲁迅杂文诗《现代史》的结尾部分,谜底的解开运用的技巧便是议论而不是惊觉:“到治理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不死不活”的东西”。

(二)个性与抗争的时代精神

从杂文诗的审美角度来说,传统杂文诗更加倾向于“怨”,而鲁迅先生的杂文诗则更加倾向于“愤”,鲁迅先生的杂文诗没有向古代那般开始于悲哀,终止于牢骚,他的杂文诗中的悲来自于对国家以及民族的悲,同样也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其根本目的在于同现实进行抗争,他要叫出“无爱的悲哀”与无所可爱的悲哀,他承载这种悲哀的沉重,绝不独自寻求心灵的解脱。这和中国古代文学中那种起于悲哀,最后却是苟活与逃避有鲜明的区别,鲁迅有着独立不倚的诗性精神,因此其文章所表现出与古人不同的情感形态,不止有怨,更加有怒。鲁迅杂文的确感染了中国古代“悲怨”美学传统中那种抑郁的底色,时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令人感动不已。

参考文献:

[1]王吉鹏,陈晨.鲁迅杂文:“悲喜时节的歌哭”——评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J].上海鲁迅研究,2013(2).

[2]迟蕊.论鲁迅杂文的诗性品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品格鲁迅
鲁迅防窃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MID-LIFE CRISIS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孔乙己
冬季暖男必备
阿迅一族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