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开不败,重在积累

2016-05-14陈蕾霜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论据段落记叙文

作文技巧,高手支招

本期嘉宾:陈蕾霜(写手)

写作心得:因为有写作文这么一点“小特长”,编座位的时候有幸成为了老师口中“要帮助同桌提高作文成绩”的那个。就因为这么一个或许是口头上的嘱咐,我很认真地担当起了帮助同桌提高作文能力的责任。如今也让我来献献丑,跟同学们分享一下我在初中时代写作文的经验。

从小到大写过许多作文了,没有细细数过,从看图写文到长句作文到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再到现在的文艺性散文。在中学时代,印象中每一次自己的作文都能够被老师点名表扬,小学时候微翘的下巴和没有一丝褶皱的红领巾、中学时候依然挺直的坐姿,无一不在昭告着我的一点点小骄傲。

小学时代写的记叙文最多,一周要写好几篇,每天都要记得自己做过些什么事,才能有素材写记叙文呀。后来自己的脑子实在记不住每天做的事情,就向老师求助。老师说:“那你坚持每天写写日记吧。”于是这个习惯就一直坚持了下来,每次要写记叙文的时候就翻翻日记本,看看自己有什么好的素材可以写进作文里面。不可否认,日记的形式对我的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写记叙文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看书然后写梗概。记叙文重点就在于记叙,虽然记叙之后在末尾简单加点画龙点睛的话语就能起到升华全文中心的效果,但是记叙文的“起、承、转、合”却是全文的骨架,只有骨架搭好了,文章才会有“精气神”。给看过的书写梗概,理出整本书的起承转合,让别人对这本书一目了然,然后自己写记叙文的时候就能够省去不少无谓的废话,做到文章不拖沓而又逻辑清晰,不做凑字数的无用功。

到了中学时代,作文的中心逐渐转到了议论文和散文。说到写议论文,有一段时间我感到很气馁,因为每一次的议论文我都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觉得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很强,但是每次的分数都证明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我仿佛陷入了一种写议论文的泥潭,这个泥潭让我喘不过气。

每每觉得自己的议论文写得很不错,但是结果往往气得自己“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既然如此,就要开始反思自身的问题了。在请教老师和结合以往自己的议论文来看之后,发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大问题。议论文最经典的模式就是“三段式”,开头-议论-升华结尾,只要掌握了“三段式”,一般的议论文都能够写得结构工整、内容丰富有逻辑。文章中间部分的确是很重要的,但我以前的作文中间段落太长了,没有任何的分段,而且议论时重复句子很多,一看就是为了凑字数的。看到以前自己的作文,我会感到羞愧不已。所以也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作文是不是也是一口气一大段,段落结构让人看了很压抑很不舒服呢?

段落结构固然重要,议论的内容是否丰满也很重要,而论据就是支撑论证内容的重点。那个时候的我为了收集各种各样的论据,每天都看报纸,还把报纸上值得做论据的素材剪下来粘贴在一个本子上。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我后来考政治的时候我考得很好,因为对于时事的掌握很轻松,这是剪报纸得到的一个额外的小惊喜。

我不仅剪各种各样的报纸,还摘抄一些名人名句,一般青年杂志上的页脚都会有一些名人说的句子。就我多年写作文的经验来说,在议论文中引入一些名人的例子或者名言作为论据,是让作文增色的一种好方法。但是这个引入不是说随自己的心意乱吹一通。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一个小学生引了一句名人名言,最后的署名是“沃·兹基硕得”(我自己说的)。这让人哭笑不得,不要试图糊弄老师,因为在老师看来,我们的道行实在是不够深。当自己能够举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例子时,我们的作文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了。比如说,当别人举张海迪作为努力必有回报的例子时,我们的作文举的是俞敏洪,不就跟别人区别开来了吗?当别人都写“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时,我们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舔犊之情跪乳之恩”,这样就又跟别人区别开来了啊。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积累”二字上。不逼一逼自己,怎么知道自己“厚积薄发”的威力有多大呢?我一直期待自己能够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换句话说,我想要笔下的文字跟着内心走,而不是被笔下的文字牵着鼻子走。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同学们,不再为区区600字作文发愁!

猜你喜欢

论据段落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恰当使用论据
心理小测试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