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理性”,切莫“任性”
2016-05-14刘德舫
刘德舫
研究生在朋友圈内评价导师的学术研究为“垃圾”,导师愤然与其断绝师生关系。当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沉潜治学的固有模式与互联网的自由言论发生激烈碰撞时,我们看到的是师生之间的“任性”交往。“垃圾”和“逐出师门”均已过火,我们应牢记“理性”,切莫“任性”。
“任性”是一把有毒的利刃,须时时放在“理性”的刀鞘中。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时,经历了数百次实验失败,才最终获得了抑制率为100%的新型青蒿素,从而斩获诺贝尔奖。40多年沉潜,一根蒿草点亮人生;无数次失败,才铸就今日之辉煌。试想,若一位科研工作者在数次失败面前垂头丧气,或是义愤填膺来个一走了之,又怎能成事?只有冷静、客观,做到“不任性”,才能有所作为,摘取胜利的果实。
面对逆境,多一分“理性”,就少一分“任性”。2l世纪初是香港电影的低谷期,文艺电影不“文”,商业电影不“商”,整个电影行业陷入一种“不伦不类”的恶性循环中。此时,王家卫导演的《无间道》横空出世,将当年电影行业的各大奖项揽入怀中,被誉为香港电影市场的“救世之作”。王家卫导演没有随大流,而是回归电影本身,从人物内心出发,因而最终获得成功。俗话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不浮夸,不盲目,脚踏实地,才能冲破逆境。
抛开“任性”,“理性”做人。“我不是偶像,我想当榜样。”喀山世界游泳世锦赛上一炮而红的“泳坛男神”宁泽涛这样说。相对于名将张继科踢牌、孙杨怒斥教练,宁泽涛的出现给了“世风日下”的体育界一针“强心剂”。海军出身,外表出众,成绩突出,品德高尚,宁泽涛面对媒体、粉丝的追捧,并没有飘飘然,而是反躬自身,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将自己打造得更出色、更完美。“理性”做人,“理性”做事,此乃成功的基石。
“任性”做事,害人害己;“理性”为人,成就辉煌。我们要牢记“理性”,切莫“任性”。
考场点评
思辨性一直都是议论文写作者追求的。通常情况下,对作文材料中出现的两种或多种现象进行综合性评述,是体现思辨性最常用的方法。本文由作文材料中出现的“理性”推论出“任性”这一观点,切合题意。行文中,作者先论述“任性”,再论及“理性”,继而综合论述抛开“任性”,“理性”做人,看似常规的论证方式,却因为“理性”与“任性”的对立而显得思想深刻,掷地有声。另外,作文分别选择科学家、艺术家和体育明星的材料来论证其观点,丰富全面。
(张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