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带来哪些信息?

2016-05-14赵方忠

投资北京 2016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协同

赵方忠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正由规划设计转向以政策调控引导规划落实的新阶段。

政策的调控离不开舆情的监测,4月28日,由首都经贸大学联合京津冀三地专家,以及龙信数据共同研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对外发布。而此前的4月26日,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专程去首经贸调研,对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祝尔娟直言,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的目的,就是要为政府实现有效调控提供客观依据和数据支持。作为监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平台,指数将在监测运行、发现问题、评估政策、预测前景、衡量目标等五个方面发挥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指数将有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风向标,不仅能客观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态势与变动方向,还能实时反映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变化和实现程度。

产业协同正呈加速趋势

微观企业的发展好坏决定着宏观经济的质量与效益,研究京津冀的企业发展指数,既能反映这一区域的经济活力,也能反映三地的产业协同效益,并能据此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判。

对于京津冀企业发展指数的构成,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首席数据科学家、龙信数据创始人李钰介绍说,一是通过总量和规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实力,二是通过增量和结构指标,来反映企业的活力,三是通过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来反映企业的创新力。

通过研究,李钰指出,京津冀三地的协同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北京对天津和河北的产业转移正呈现加速态势,近两年时间,北京在天津、河北设立的企业和分支达到了4491家,仅2014年到2015年一年间,北京对天津和河北的投资就增长了近三倍。从资本流向看,北京流向河北的资本,82%流向了唐山、石家庄、廊坊和保定。北京流向天津的资本,90%流向了滨海新区和武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三地不同城市之间的创新力和活力,通过对三地44个区市县进行比较,三地经济发展创新力和活力综合排名前十的区域是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滨海新区、东城区、石家庄市、丰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平区和武清区。而这恰好与北京产业疏解和津冀两地承接转移的重点区域高度重合。

事实上,推动三地的产业协同,政府调控固然重要,关键还要观察企业或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一定要建立在“无形之手”的基础上施加推力。

通过三地城市之间两两相比后发现,三地产业协同度较高的十对城市,分别是:朝阳—秦皇岛,西城—廊坊,海淀—邯郸,南开区—大兴区,通州—滨海新区,滨海新区—顺义,东城—邯郸市,张家口—东城,保定市—西城,唐山—朝阳。这也为北京的产业疏解转移提供了重要参考。

而透过京津冀的企业发展指数分析,李钰的团队得出结论,京津冀乃至中国的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企稳迹象。李钰说,企业的成立、注册和经营,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企业注册之后,需要招工,租用办公场地,产生经济和税收指标,大概在成立6到8个月后,经济和财税指标才能转化出来,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京津冀企业发展指数已经连续有了8个月以上的回调。

人口发展能力差逐年拉大

无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资源的利用,最重要的是人。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将人口发展指数确定为重中之重。

承担人口发展指数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耀军告诉记者,综合三地的人口活力、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质量,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发展能力可分为三个梯队,截止到2013年北京的人口发展指数依然位居榜首,为0.821,天津和石家庄分别排在二三位,接着是邢台、承德、邯郸、廊坊、沧州、秦皇岛、唐山等七市人口发展指数位于0.3和0.5之间,处于第二梯队。保定、衡水、张家口则处于第三梯队。这其中,张家口、秦皇岛、沧州和保定这四个城市的人口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较为落后,但是张家口在人口活力方面,秦皇岛在生命质量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也为不同城市在人口发展方面扬长避短提供了参考依据。

很显然,在人口发展能力方面,京津石三角鼎立,辐射区域各有不同。北京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与天津的双核作用正在凸显,石家庄则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正在发挥中心城市的重要作用。

人口发展能力的排名仅是表象,其背后的变动趋势更值得关注。指数研究团队发现,除了北京、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廊坊,一直保持稳定之外,近年来,天津、唐山和承德的人口发展能力快速上升,其中天津更是从原来的第四位,一跃超过石家庄,上升到第二位,表明天津的凝聚力正在增强。

而石家庄、保定和衡水则是明显下降的城市,尽管综合各项指标发现,石家庄在各个方面并未出现较大波动,但不进即是后退,由于天津的连年上升,一下拉低了石家庄的排名。

但也不乏排名起伏较大的城市,比如邯郸和邢台,这可能与政策的连续性、重大产业项目的发展等因素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发展能力并不等同于人口发展能力。比如保定和沧州的经济实力并不弱,但近些年,沧州、保定、廊坊的人口结构改善并不尽人意,人口活力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

张耀军强调,京津冀各城市人口发展能力的不平衡正在加剧,北京的人口发展优势正在进一步提升,其他所有城市与北京的人口发展能力差均在拉大,洼地效应的存在预示着人口资源将继续向北京涌入。

“各地政府必须着手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人口发展能力,用相应的政策打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避免出现马太效应。”张耀军建议,首先要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人口交流,让大城市反哺小城市;再者,要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走“就地城市化”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应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斩断环京贫困人口代际传递链条。

生态文明建设要形成合力

反映三地的协同发展,生态是绕不过去的永恒话题。

对于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数综合近十年相关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公众的直观感觉趋于一致,北京最高,天津次之,河北起点较低,上升比较快。但值得深思的是,从2013年开始北京的生态建设略有下降。

在资源利用方面,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天津,资源利用较好。北京在波动中呈现上升态势。河北则因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资源价格的波动等因素,近几年的资源利用水平略有下降。

而在环保制度建设方面,河北专门为服务北京、天津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为京津冀联手开展生态治理作出了巨大努力。因此,河北的环保制度建设得分最高,北京也呈现上升态势,但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天津的环境质量改善较大,可天津在制度建设方面最近几年却在持续下降。

承担京津冀生态文明指数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殿廷指出,研究表明,在国家的部署下,京津冀的生态治理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三地在大气污染环境、环境监测和执法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京津冀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向好,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也隐含着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还是巨大的,任务非常紧迫。

生态建设与三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单靠自上而上的推动还远远不够,三地居民的生态文明认知和参与意愿,才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研究团队选择了六个城市做了4000余份问卷,进行大规模的摸底调查。

针对居民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研究团队选择了“温室效应、绿色产品、低碳行为”三个关键词,得到的结果却出人意外,北京的得分最低,石家庄较好。

针对居民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大家对水、大气、垃圾的感觉最深刻,对大气污染的认知最为强烈,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难以忍受。

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态环境行为认知,北京得分最低的调查结果再次出人意料,北京采取生态环保绿色出行的行为是最低的,对交通换乘尽量用大型公交的认同也最低。

“调查发现,高收入、高知识群体的环保意识并不强,这与人们潜意识中的印象并不符合,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情况、参与意愿通常是说说而已,说别人都行,自己做却难。” 吴殿廷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应大家努力,明确主体意识,让公众自下而上践行。

对此,吴殿廷建议,三地须加大生态文明理论和知识的宣传,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大家的对生态文明认知水平。并且,要明确责任分工和主体意识,在三地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渐成合力的同时,还应引导居民和全社会自下而上地参与,使之汇聚成共同的力量。同时,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机制,确保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进,率先获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宝成博物苑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