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朋辈辅导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016-05-14胡劼

资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创新创业工作提升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国之策。而高校作为推进双创的一个重要“引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朋辈辅导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探究朋辈辅导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作用,并对如何通过朋辈辅导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朋辈辅导;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效果也不尽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应提高重视程度、转变观念、丰富形式和结合实际,并可以将朋辈辅导运用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一、朋辈辅导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朋辈辅导”是指“是具有相同背景的人在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等方面,通过分享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高校的朋辈辅导,主体一般是高年级的学生,客体则为低年级的学生,前者向后者传授学习经验、分享在校心得等。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和学习接受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及沟通技巧,因此大学具备了开展朋辈辅导的具体条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两个重要环节: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其中,前者是后者的重要保障,而后者则是前者的最终目标。因此,朋辈辅导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观念引导和实践指导两个方面。

1.朋辈辅导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塑造与培养

由于主客体的身份、年龄相近,朋辈辅导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与老师、专业咨询规划师的辅导不同,朋辈辅导具有自发性、同感性、义务性,在辅导过程中更可能建立起轻松、平等的良好关系,也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观念和意识。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朋辈辅导可以起到塑造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积极作用。

以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的“科技班主任”队伍为例。自2011年起,该学院每年在院内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在读硕士担任科技班主任,为刚入学的本科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每位科技班主任对口辅导一个班级,通常会利用周末的时间为新生们开展学术讲座或深入到学生寝室中答疑解惑,平时则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渠道与大一新生们交流。除此之外,针对个别对科研创新有着较大兴趣的同学,科技班主任会有倾向性地指导他们参加科技类竞赛、参观专业实验室。经过五年的摸索和改进,科技班主任工作已日渐常态化和规范化,学生对于科技班主任的认可程度普遍较高,朋辈辅导效果显著。自科技班主任设立以来,该学院深造读研、参加学术课题研究、取得学术类竞赛奖项以及开展创业的本科生比例逐年上升。根据2016年3月对该学院各年级本科生的调研,95.82%的学生认为科技班主任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具有正面影响。

由此可见,朋辈辅导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的培养是具有正面意义的,尤其是在低年级阶段,学长的帮助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大学适应期的迷茫,这个时期所灌输创新创业的知识理念能对学生在校期间和步入社会后都产生重要影响。

2.朋辈辅导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种普遍式、通识性的教育模式,尤其对于有具体创新创业规划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是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许多高校都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但在此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难题,在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导师相对有限的条件下,朋辈辅导能为其个性化引导提供重要的补充。

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在校园里开辟了专门的场地给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如孵化园、创业街区、创客空间等。将志同道合的学生团队聚集到一起,不仅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形成校园创业的区域优势,更能营造出相互促进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各团队间的交流学习创造便利。笔者走访过成都几所主要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并接触了部分学生创业团队。学生们大多表示,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问题比之前策划预想要更多,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除了会向学校相关部门、指导老师寻求帮助,也会向创业经验更为丰富的学长讨教取经。对于他们而言,朋辈更能理解自身在创业中遇到的困境,能给他们提出最合适的建议,同时朋辈交流也是信心提升、眼界提升的过程。由此可见,朋辈辅导对于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同样有着正面和积极的意义。

二、通过朋辈辅导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具体途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朋辈辅导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朋辈辅导的运用比较碎片化,更多的是个体自发行为,缺少对朋辈资源的整合利用。为了能更好地将朋辈辅导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将朋辈辅导深入课堂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课堂是获取专业知识、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阵地,因此,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作为载体。2014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創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但根据笔者了解,目前仍有院校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已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中,也存在着课程效果不理想、授课内容难以得到学生普遍认可、选课人数较少等问题。为了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笔者建议在专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还可以邀请优秀学长、杰出校友走进课堂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这一方面能把课堂内容与身边真实案例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可理解;同时,利用课堂进行朋辈辅导还可以充分发挥辅导主体的引领作用,并能同时覆盖到较多的学生群体。

除了专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也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引导,并充分利用朋辈校友作为桥梁,为在校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实践提供条件,真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2.搭建高校朋辈辅导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指出“行为、人的内部因素、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基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校园环境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创业意愿的培养提高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行为的最终形成。

朋辈辅导正是营造这一校园环境氛围的重要因素。高校创新创业往往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学长的经历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在校大学生,在学生内部形成创新创业的兴趣“圈子”。因此,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创新创业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依托各类校园组织,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校园BBS、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以及社团、兴趣小组等线下平台,将有创新创业想法和具备相关经验的在校学生聚集起来,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朋辈辅导。

3.组建朋辈辅导队伍,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个性化指导

从上述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科技班主任”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朋辈辅导对于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实践指导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在高校中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建立朋辈辅导队伍,定期开展交流指导活动,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具体来说,高校相关部门或各学院学生工作组可以在高年级群体中选择一批思想政治端正、专业知识扎实、学术创新能力突出或者具备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学生,组建成辅导低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朋辈导员”。朋辈导员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并在創新创业实践中予以指导。为了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不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为朋辈导员制定合理的选拔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与职责、规定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完善考核激励办法。

【参考文献】

[1]郑有珠.国内朋辈辅导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14年第2期,第34-36页

[2][美]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第20页

作者简介:胡劼(1988—),男,汉族,广东珠海人,硕士,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