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维度

2016-05-14张雯

资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目的手段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目的和发展的手段。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回答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归于谁等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和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手段;目的;共享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和新境界,回答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归于谁等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维度。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第一,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人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在世界这一整体之中,人具有主体性并处于主体地位。众所周知,人具有自主性、目的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人的主体性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与此同时,生活在世界中的人可以通过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来巩固人的主体性。在看待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要着眼于从人自身的视角和需求出发,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则要从人的自身发展前景来出发。因此,在这个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中的世界,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计划去改造世界,这些能动活动都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第二,主体的三个层次。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应当具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三个不同但却相互联系的层次。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理想社会就是我们所渴望实现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认为能够实现遵从集体中每个人的意愿、照顾到集体中每个人的利益、并使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获得自由,这样的集体才是真正的集体。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主体的这三个层次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鉴别“虚假的集体”和“真实的集体”。

第三,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由人组成,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人之间相互联系。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构成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又是每个人发展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

二、人是发展的手段和目的

第一,人是發展的手段。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手段作为一种媒介,通常用于对外界对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作为手段是客观存在的,是实现自身目的的现实力量,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手段大部分都是以物质工具为主,而实际不然,人自身可以作为一种自然手段,除此之外,运用工具的方式、方法和措施也都可以被视为手段。人的活动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实现人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人作为实践主体是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二,人是发展的目的。人不仅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以其核心树立了一种发展目的的新视角与并建构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种“以人为本”思维模式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权的珍视、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我们都应当深刻地认识到这绝不只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应当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总而言之,人的发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三、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维度

第一,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当工人群众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马克思所指的“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就是指由“所有人”共享“生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以共享发展成果为价值目标。

第二,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生产资料的归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克服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就使得资本家无法剥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并且这些价值将归劳动者自己所有,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当前,中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回答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归于谁等根本问题,为有效解决社会两极分化、收入分配不公指明了方向。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糜海波.解读“以人为本”的道德内涵[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孟庆仁.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及其现实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7(03)

作者简介;张雯(1992—),女,河南郑州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目的手段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廉洁校园文化建设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
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