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张栻的教育思想

2016-05-14刘思琦

资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举思想教育

【摘要】面对科举干禄的盛行,张栻提出了其反对科举利禄之学、主张“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指出人伦大道的重要性,并通过其“性善论”的理念提出“复善”的教育作用,从而采取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科举;思想;学思并进;教育

一、教育的宗旨应是传道济民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吏,招贤任能的一种制度。但是在功名利禄的驱使下,仕子们将登科入仕作为读书学习的终极目标。正是由于科举干禄的盛行,学校忽视儒家伦理道德的培养及经世之学的传习。岳麓书院重建时,张栻撰写了《岳麓书院记》,奠定了岳麓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张栻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其办学指导思想。自隋唐立科举取士制度以后,学校便成了科举的附庸,办学也就是为了科举取士两宋官学的弊端正表现在士子们“争驰功利之末”,以“异端空虚之说”为是,而以“事天保民之心”为非。张栻的上述主张便是针对这种弊端而提出来的。在批判科举流弊的基础上,张栻指出:“然则学之所务,果何以外于人伦哉!虽至于圣人,亦曰尽其性而为人伦之至耳。”[1]張栻认为人伦大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学校驾驭的目的就是要明乎人伦,然后以济天下.张栻继承儒家的传统观念,认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对前来就学的弟子们说:“侯(指刘珙)之为是举也,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抑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词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2]可见,张栻认为书院所要培养的学生,决不是一心追求功名利禄,也不是沉溺于言词之工,而是能够担负起“传道而济斯民”使命的经世人才.张栻的这种教育思想与我们当代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操行培养,学校也应该重视德育操行的日常考评.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通过考试,而是要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人。

二、性善论

性善论是张栻教育思想的哲学依据。张栻认为人性的本质是善的:“原人之生,天命之性,纯粹至善而无恶之可萌者也。”[3]由于后天环境不同,由于禀气偏正、清浊的气化过程不同,因此人之性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善恶之别。[4]据《孟子说》、《郴州迁建学记》等文阐述,他从其性即太极的本体论和性善、情恶的人性论出发,提出“循性本然”、“化欲反初”的教育作用观,指出教育的意义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完全恢复人的“纯粹至善”的本性。

三、丰富的教学方法

1.循序渐进,张栻一直主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教学程序。张栻在《邵州复旧学记》中精炼地对教学程序进行了概括,并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把教育内容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层次,即:对学生首先灌溉“小学”、“六艺”的教育,通过“久扫应对”之类的日常锻炼,履行弟子职责,“习乎六艺六节”,参与各种儒家祭祀和实践活动;再加以“弦歌诵读”,使学生学习达到高级阶段;然后再研修深造,进入《大学》所指的格物致知阶段。这套教学程序把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也囊括了进去了。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是张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张栻这一对教学程序的主张实际上就体现了他在教学方法上的主张:循序渐进。

2.学思并进,张栻反对盲目的诵习,甚至将经文朗朗背诵,仍不知其所云、仍然没有理解经文内容及其真正内涵,张栻继承和发挥了孔子学思相结合的思想,从而提出学思并进的观点,他强调阅读要有目的性、自主性,要伴随着思考,就是我们常说的带着脑子去阅读。如果在阅读上存在一种贪多求快,不求甚解的毛病,就会造成读得多,忘得快的后果,阅读效果不佳。

3.自主学习,张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他虽然极力推崇儒术,但是并不主张囫囵吞枣、盲目追从。张栻并没有把圣贤之言奉为经典,也没有盲目排斥凡人之语,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可存疑;即便是凡人之语,也可存取,他说:“所谓观书,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在,如其可取,虽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其可疑,虽或传以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为了精研儒学义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张栻鼓励弟子门生质疑问题,教学时一般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他进行细致的阐发,或者师生之间共同探讨。

4.知行并发,张栻认为知和行二者的结合是教学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他指出:“致知力行,互相发也。盖致知以达其行,而力行以精其知,功深力久,天理可得而明,气质可得而化也。”张栻的知行观反映在教学上是主张学为了实用,他最反对“循名亡实之病”,批评那种“汲汲求所谓知,而于躬行则忽焉”的学风。张栻强调知行双方在认识的过程中互相依赖,缺一不可。不能偏重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颇。

【参考文献】

[1]张栻.张栻全集P684[M].杨世文校.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

[2]《南轩集》:卷十《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第693页;

[3]《孟子说告子上》卷6,《张栻全集》426页(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4]朱与墨.张栻书院教育思想对湖南一师早期师范教育的影响.

作者简介:刘思琦(1993.),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职务:在读研究生,学历:本科,单位:湘潭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科举思想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科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从《聊斋?叶生》解读蒲松龄四十不灭的科考幻想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