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者体系完善之探究——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

2016-05-14张倩

资治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志愿者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处在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各种社会矛盾慢慢凸显了出来。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面对如此状况,对于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就更加变得亟不可待。志愿者群体是一群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自发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的完善以及活动的丰富。志愿者群体活动也慢慢的规范起来。志愿者群体活动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但是单就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面,就这一层面来讲,除了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社会矫正之外,相关的规定与活动还是存在些许空白的。而反观邻国日本在这一方面就有若干的相关立法,也有与之配套的实施规范,或许可以进行借鉴。

【关键词】志愿者;青少年犯罪;少年警察志愿者制度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犯罪率最低的国家,尽管近年来也会发生一些震动日本社会的恶性案件,但是从总体上看日本的社会“安全神话”还是没有被打破的。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这一方面,基于每个人都是犯罪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因此大家应该协力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努力这样的理念而建立起来的、其实施主体大多都是共同体中有奉献热情并且熟悉本地基础设施与日常生活的普通人的少年警察志愿者制度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日本少年警察志愿者制度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层级明晰、权责明确、内容充实庞大却又有秩序的运作,与日本少年警察制度一起,为了维护日本国内的安定和和平,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在日本警察厅的官方主页上有着对日本少年警察志愿者制度的详细介绍。从少年警察志愿者的定义到详细的分类,支持的单位以及毗连的活动空间,少年警察志愿者活動的方式、场所、应注意的问题、应掌握的技能等等。该网页上还有日本各个都道府县少年警察志愿者活动的链接网址,比如神奈川县警察的少年辅导员主页链接、福井县警察的日本—健康、健全、元气的福井之子培养促进协议会的链接、岐阜县警察的“活跃吧!少年警察志愿者”的链接,等等。以及相关机构的链接,比如警察厅、内阁府、法务省等等。在仔细阅读这一官方主页的基础上,我们便可以在脑中勾画出一个层级明细、权责明确、涉及面广、参与人多的这样一个名为“少年警察志愿者”的网络构建图。它在有序运转的同时,同日本少年警察制度一起保护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我国,如果提起志愿者制度的话,大家可能首先更会想到的是去医院探望孤寡老人的志愿者、去西部支教的志愿者、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等等。事实上也确是如此,随着素质教育与爱国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对社会的一片热情化作一分力量在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贡献给社会。我国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极具本土性的、自发性的、可追溯性的。虽然在其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也会粗略借鉴国外的活动经验,但是可以窥探到我国的志愿者活动的基底是丰厚充足的。现阶段,我国的志愿者活动多种多样,涉及面极广泛,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志愿者的保障制度做的并不充分,将志愿者当作“免费劳工”欺诈劳动力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志愿者活动中大型志愿者活动和社区志愿者活动算是比较成熟的两个体系,但是如果立足到青少年犯罪预防这个立场来看的,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志愿者活动,除了一些条文和细则的规定以及社区犯罪预防可能会涉及的些许论述考量之外,几乎在实践中是不成体系的、零散的运行着的。

因此,较为完备且运行有效的日本少年警察志愿者制度的设计理念、运转机制、管理方式、活动模式、保障机制等,可以为我国在创设青少年犯罪预防志愿者制度这一方面提供启示和借鉴。若是在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志愿者制度能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话,那么这一制度不仅对法学研究的发展,对于当下社会的平稳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立足于法学研究的立场来说,法律移植早已变成一种优化调整法律的常用手段。就像古人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人所长补己之所短以求更好的发展,这也是时势所要求的。对于该制度的辨别、吸收与创建,其本身的过程就是一种整合法律思维、力图进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扩大了法的内容的比较范围,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它同时也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内容。。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层面上来看,若是该制度能发挥一定效用的话,不仅能降低青少年犯罪的概率,志愿者们饱含满腔热忱的谆谆教导大概也能触动某些藏有不良动机的少年,或许也能抑制他们成年后的犯罪冲动,从而在减少犯罪的概率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红、任炜、李凌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组织与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版

[2]梁绿琦:《志愿社区—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

[3]张荆:《日本社会治安管理机制与犯罪防控体系的研究与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第49期;

[4]刘伟、陈欢欢:《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区干预和实践》,《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年4月刊;

[5]刘东根:《试论我国少年警察制度的建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刊;

作者介绍:张倩,女,1983.12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方向。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小小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者
吃饭刷手机更容易多吃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