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进校园与振兴中国足球的思考
2016-05-14王杨王超
王杨 王超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足球走进校园的可能性,足球走进校园存在的问题,足球进入校园的发展趋势等角度综合研究校园足球的发展对中国足球的影响。另一方面,足球进入校园是后背人才培养重心战略转移的制度创新,更是有利于振兴我国的足球事业,使我国足球运动得到充分的普及与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依托学校,使普及与提高并重,构建以教育系统为主渠道的足球后背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有利于中国足球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有利于开拓我国学校的多元化,有利于发展足球相关领域的信息产业等作用。理论意义:通过对足球走进校园如何振兴中国足球的研究,为如何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据,为有关部门日后制定、实施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相关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中国足球;校园足球;足球;振兴足球
一、足球走进校园的时代意义
2009年,我国启动校园足球计划,让足球走进校园,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旨在增加足球后备人才储备、推广足球文化,以达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于是校园足球肩负着促进我国足球发展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双重任务。
1.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从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2009年4月14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到2013年2月18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不难看出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重视。其推行背景就是在我国青少年体质的一些重要指标20多年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进行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和体能,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有利于球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责任心、决策能力(管理者)、以及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等。
2.有利于突破我国的足球困境,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时至今日,其在全世界发展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竞赛性和竞技性,足球运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长期以来,由于金牌战略和功利化的发展使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陷入停滞,各职业俱乐部为了成绩片面强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忽视青少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这些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足球落后的局面。国务院刘延东同志在中国足球工作座谈会中强调:“这个论断至今仍然对我们中国足球界乃至整个体育系统、教育系统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从娃娃抓起,搞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这是提高我国足球水平的基础性工作”。而校园足球是我国足球困境突破与希望所在。2009年全国校园足球计划的启动与实施,成为我国足球困境的突破与希望。
二、足球走进校园存在的现实问题
1.中小学对足球运动认识差距。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率与各地经济发展差异等条件以及学校、家长、青少年学生等受众认识的有关。足球运动是一项存在一定强度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学校和家长担心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影响。另外,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出发点是重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还是让足球成为学生的一种锻炼方式上仍然存在争议。认识上的种种不同就会带来行动的显著差异。许多学校为了保障升学率不惜砍掉了或挪用、挤占本就不多的体育活动时间。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校园活动处在只做表面文章的尴尬境地。
2.资金投入不足。为了启动和发展校园足球,个政府主导部门也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国家体育总局每年从体彩公益金中划拨的活动经费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只能是起到引导、资助、奖励、保障的基本作用。足球场地建设的投入是现今校园足球活动最为突出的问题。面对这么样的资金缺口,仅仅依靠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省市,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才能保证校园足球活动才能长久的开展下去。
3.政策保障不足。虽然近些年出台了一些有关校园足球的政策文件,但有的政策并未落实和缺少政策规定的实际问题仍然困扰着校园足球活动。既然足球进入校园的发起者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那么活动的宣传推广的责任也需要地方体育局和教育局联手承担,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个独立部门的协同共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当前教育部门仍然是校园足球的主管部门。各省、市的教育局仍然起主导作用,体育部门只是对活动本身做到业务指导。如果不理顺各方面关系,校园足球的长远发展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4.基层教练员数量下降且水平不高。由于历史客观原因,以及资金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国足协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制度存在问题,这就造成了基层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的出现。由于基层教练员的工资待遇较低且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程度不高,有经验的教练员都不愿干,这样的问题有严重影响到足球进入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足球进入校园的推广上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困难。
5.关注度有待提高。中国足球水平长期在较低层次徘徊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一起动员参与才能解决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极度匮乏的问题不仅只是体育、教育两部门的问题,不可能仅有这两个部门的参与就能解决,虽然在谈到中国足球的解决方法时,几乎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后备人才培养对提高国家队的水平和成绩的意义,但社会各方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关注度尚低。因此只有让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融入整个社会发展之中去,才能使其与青少年学生和普通大众的生活相融洽,这也正是让足球走进校园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校园足球发展定位
1.学生体质:校园足球的根本目标。国家大力推行校园足球计划,进行大量的投资其基本目的在于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希望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运动量要科学合理,组织形式灵活多变,让学生的身心在愉悦中得到发展。
2.自身足球文化发展:校园足球的方向。随着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不少校园足球布点校的足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足球文化已成为这些学校文化的特色。足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校园足球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同时对终身进行足球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对于我国足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3.理念体系;校园足球发展的支撑。校园足球的发展理念要在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设计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理念体系,如在教练员的培训中,要帮助教练员树立正确的足球训练、足球指导、足球比赛等方面的理念。唯有在此基础上我国校园足球才能得到良好开展,可以说足球教练的理念应是校园足球理念的核心理念。校园足球理念应是一个理念体系,应涵盖不同层次和多维度,最终形成校园足球的理念体系,以支撑校园足球的长期发展。
4.制度:校园足球发展的保障。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一项巨大工程,要想保障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必须设立专业组织机构、建立制度、搭建比赛体系等。没有健全的制度,校园足球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推广。例如,学校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对足球教师付出的劳动能给予适当的报酬和承认。
四、足球进入校园是振兴中国足球有效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足球振兴发展的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中国足球全面振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学校足球是振兴中国足球的突破口,可以加快解决当前和今后足球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瓶颈问题。校园足球是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足球培养的必由之路,足球人才的培养脱离了校园这一载体便失去了发展的基本需要。校园足球推广的必然就是顺应了足球發展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振兴中国足球可行途径。
五、总结
1.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是振兴中国足球必由之路,是国足球诸多落后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青少年开始系统训练的年龄以7一8岁为宜。这样能充分利用少年在13岁以前的身体发展敏感期进行针对性训练,给儿童少年打一坚实的技术基础。
3.改善训练基本条件,从教练员的培养使用到场地器材、文化学习的保障,从训练指导思想到水平评价系统,都必须创造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优质、高速发展的培养环境,从根本保障后备力量培养的正常进行。
4.评价青少年训练水平应从根本上改变认识,不能以比赛成绩好坏来衡量,而应以队员其备的技战术的全面性,身体素质的发展性,临场意识的应变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此评价系统应成为当前急需完成的足球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军,李献青.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构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7):81-85
[2]李吉慈.振兴中国足球的思考—浅谈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5,1:41-43
[6]周冰,刘明胜.当前中国足球主要问题及振兴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10-11
作者简介:王杨,1989.3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硕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王超,1993.9男,汉族,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硕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