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里的那些虫
2016-05-14云无心
云无心
樱桃的“蛆虫风波”
2013年夏天,樱桃大大出了一回风头。有人把樱桃泡在水里,能看到一些蛆虫爬出来。“蛆虫”,光是这个名字就很影响人们的食欲了,于是樱桃产业突然陷入了泥潭。实际上,那些虫是果蝇的幼虫。较低的气温使樱桃成熟期稍晚,赶上了果蝇活动的旺季。果蝇幼虫本身不会危害健康,即便吃了,也只相当于吃了一些高蛋白的虫而已。
当然,对于多数人而言,樱桃大可不吃,“蛆”却是无法下咽的。人们吃东西的一大目的是愉悦自身,反感虫而不吃樱桃当然也无可厚非。如果想要严格地让水果“没有虫卵”,也不是不可行的。比如说,用农药把果园的果蝇都杀光。或者,用其他“人工”或者“生物”的手段保持果园没有果蝇。然而,前者会使用更多的农药,可能在樱桃上留下过多的农药残留物,对环境也是威胁。而后者,必然大大增加种植成本,提高樱桃的价格。
其实,你完全不必大惊小怪
其实不仅仅是樱桃,所有的食物都如此。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昆虫等“非粮食残渣”留在里面。我们可以不吃某种特定的食物,但是无法哪种都不吃。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允许各种食物中存在天然的、不可避免的且无害健康的“缺陷”。其通常是昆虫残片、老鼠毛、幼虫等等。
FDA的标准中有许多人们可能难以接受的限量。比如,100克苹果酱中可以有3根老鼠毛或者4只昆虫。而关于巧克力的规定一定会让一些读者从此不吃巧克力:取6个100克的样品检查,如果平均每个样品的昆虫碎片少于60个,而且每个样品中都不超过90个,就算合格;而对于老鼠毛的要求则是平均不超过1根,而且每个样品中都在3根以下。也就是说,你吃的巧克力中,没准就含有几个昆虫的腿或者一根老鼠毛。
现代社会,食品的充足与廉价是以大规模生产为依托的。大规模生产无法像小农经济那样一粒一粒去挑玉米,也无法去检查每一颗花生是不是坏了,由此无害残渣、农药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自己种自己吃的小麦可以在筛检的时候挑出所有“异物”,但那样生产出来的面粉远远不是目前的价格。当然,这些异物的来源必须是天然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害的。如果缺乏良好的生产规范,或者把“超标产品”用合格产品来稀释从而达到标准以内,就不属于“天然”和“不可避免”。
编辑/张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