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过程中情感表达浅析
2016-05-14荣卫
荣卫
【摘要】在进行竹笛演奏时必须流露出情感,在演奏当中第一灵魂就是作曲,而第二灵魂则是演奏者所展现的情感,如果想演奏出高水平的竹笛乐曲,就必须将第一灵魂和第二灵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首先要對演奏曲目的情感性做充分的了解,而后采取适宜的展现方式,再就演奏者本身具有的水准,即可演奏出极富情感、优美动听的音乐。本文基于竹笛演奏的特点,对展示情感的要素进行剖析,目的是为了改善竹笛演奏的方式,使得演奏产生的更为优越的情感。
【关键词】竹笛演奏;情感表达;自身素养
在我国,竹笛演奏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音乐是竹笛演奏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单音环境中将变化充分展示出来。这种演奏方式注重情感表达,要想充分体现出情感仅仅依靠优质的音色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演奏者投入自身情感以及综合素质作为保障。真正优秀的竹笛演奏需要达到两个要求,其一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水平;其二演奏者能够借助于演奏将内心情感充分体现出来,使得情感与演奏形成强烈的共鸣。本文主要依据竹笛演奏当中的情感体现,对情感体现手段极其相关的东西进行分析研究。
一、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
1、对作品展开深入分析对作品的分析
先要对乐曲的来源、目的、背景等做大致的了解,对乐谱有一定的认知后再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这主要是依据乐曲的体现方式以及组成结构。比如《向往》这部经典的曲目,在演奏时必须将中弱力度同中强力度充分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出温和、细长、婉转的情感。
具体而言,对乐谱的分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
(1)表现手法分析。所谓表现手法指的是音乐的运动状况,例如音乐演奏的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调等。作为演奏者如果想将音乐本身所含有的情感完美地展示出来,就必须充分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
(2)音乐结构分析。音乐在规模发生改变的状况下,其乐句的长度、组成方式、段之间的衔接性等共同结合在一起,如此就造就了音乐情感的差别性,也就将其称之为音乐机构。音乐结构是有意义、有条理性的、有组织性的形态,以情感为基础再依据音乐语言,将诸多元素相融合,让曲目内容意义性更强烈。作为演奏者必须充分了解音乐作品各段之间的情感联系性,以及各段间的衔接状况。
2、对情感进行外部联想
演奏者必须深入了解并体会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最好再进行联想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音乐本来就属于抽象性的东西。要想演奏出惊天动地的曲目,一方面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情感方面与音乐作品完全融合。立足于思维创造以及想象,才可体会到音乐创作者当时的情感以及心理,这样有助于在演奏时使得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例如著名的西北曲目《秦川抒怀》,通过波动剧烈的曲调体现出西北民族的精神,为此演奏者必须注重音色的刚性,通过中强音和清脆的音头达到极具穿透性和震撼性的演奏效应,将音乐创作者的本意体现出来,就是赞美西北民族的刚强、坚定、豪放。这类型的情感表达就应注重对作品的联想,如此在思维当中塑造出西北民族朴实豪放的情景。2关于竹笛演奏方面的情感效果,需要采取适宜的表达方式,具体就是使用各类技巧使得情感充分流露出来。
具体而言,表现手段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演奏速度。节奏感是竹笛曲目的基本特点之一,通常采用的节奏是由慢缓缓上升为快,将情感一步步展示出来。在这一点上要求演奏者控制好吹奏速度,在节奏较慢时必须保持其平稳性,不要操之过急而应循序渐进地将节奏加快,而在节奏较快时也要保持有条不絮,不能呈现出散乱的状况。反正要依据曲目的情感变化来控制演奏的节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最终自然而然地将演奏引向高潮部分。
(2)音色表达。竹笛的优越性之一就是具有特别的音色,利用音色的变化性可以将抽象性的情感特征予以体现。演奏者需要根据曲目的不同在手法上加以变化,可以体现出紧张和放松、安静和躁动的情感。在乐谱当中并不会对音色的表现形式进行标识,演奏者遇到的乐曲具有较为强烈的情感性,则必须尽全力去体会变化,需要用清晰的音头以及刚性的音色表现出力度感,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一股震撼之情。对于《姑苏行》这类情感比较温和的乐曲,要想体现出安静和幽美的情调,则必须采用较为柔和的音色。总体上来说,在进行数次演奏后才能真正感受到曲目的情感变化,也就是说演奏者对曲目背景有了真正的认识后,就能掌握曲目的规律性变化,从而加深其对曲目的了解程度并能更好地将情感表现出来。
(3)气息控制。关于竹笛演奏当中的气息控制,是需要技巧的并拥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手段,如逐步加强的气息体现出层层推进的情感,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将气氛引向高潮。以曲目《妆台秋思》为例,在使用气息时必须重视暂停和衔接这两个要点,如此让人产生欲断不断的感受,体现的是一种悲伤哭诉的情感。又如在曲目《扬鞭催马运粮忙》中演奏者需要用长气息表达出忙碌、忧虑的情感,而引子部分则要采用一气呵成的手法且达到后发制人之效。
(4)力度处理。关于吹奏力度应视曲目的情感性而定,投入力度则随情感强度而变化。力度变化能够带给听众在曲目理解上的推动感,在力度不大的情况下,采用柔和、缓慢的曲调可使人感受到安静的气氛;反之则使人感受到极强的震撼性。
三、培养全面的素质修养
素质修养不仅包含竹笛演奏技巧,还包括思维、观念、知识文化、能力等诸多因素,要想达到人曲合一的境界则必须提升综合素质。
1、文化修养
为了更好地认知曲目蕴含的情感、背景等则必须注重文化修养,演奏者最好具有艺术、心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提升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只有这样,演奏者同作曲者才能在情感等方面达到共振性,对于曲目也有更为深入的认知。
2、思想修养
在意识方面所具有的休养称之为思想道德休养,音乐其实也属于一种意识,为此要想更好地理解音乐就必须在思想上产生融合性。如《塞上铁骑》赞美边关士兵顽强的品质与爱国主义精神。演奏者不仅要认识曲目蕴含的情感还要爱国,这样才能真正和曲目融为一体。也就意味着演奏者必须爱国,才能在演奏时将曲目的感情充分释放出来。
3、演奏技艺修养
演奏的情感由观念和知识所决定,演奏的核心则是技艺修养。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才能练就出高超的技艺,竹笛演奏靠的是情感将人们引入到曲目所勾勒的场景。演奏者必须提高吹笛水平,反复练习难度高的技巧如舌尖协助等,将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听众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4情感的展示模式之一就是结束语竹笛演奏,演奏者要将曲目含有的真切情感展现于观众面前。本文通过对情感表达各方面的分析可看出,要将情感体现地淋漓尽致则必须提升综合素质,并多加实践从而演奏出情感深刻的乐曲。
参考文献:
[1]胡亮.从民间到学院——当代中国竹笛艺术教育发展史评述(1949-2009)[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2]白春懋.也谈竹笛专业教学[J].学周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