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活动
2016-05-14苏鹏
苏鹏
【摘要】相对于高师“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更应侧重学生“多能型”的全面发展。将单一的声乐课拓展成由多门相关课程组成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为“多能型”培养目标服务。声乐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本文做一些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活动
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和中小学培养音乐师资。那么,这一层次的音乐教师应当具有哪些教学能力呢?在2015版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声乐作为独立的专业方向只存在于音乐表演专业中。音乐教育专业不再将声乐或任何一门器乐作为独立专业方向。这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一专多能”型教育人才的目标有着显著的不同。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用性、均衡性和适应性特点的“多能型”教育人才,才能更好的体现师范优势,突出职业院校的特色,服务社会。
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新的专业设置里,声乐和器乐的比重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幼儿园和中小学培养音乐师资将要面对的教学对象决定的。面对着三岁到十四、 五岁的教学对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何发现学生的天赋所在,如何引导学生拓展音乐技能。避免“一专”,发展“多能”,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具备这一教学能力。这就要求选择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必须要同时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技能和一门器乐演奏。歌唱和钢琴应用最广,也最为实用,而其他乐器可根据个人能力有条件的选修,方能达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要训练学生在某一方面技术超群,而是应当具有丰厚的音乐基础知识、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手段和在声乐和器乐都有涉猎并掌握一定水平技能的全面音乐教育人才。声乐和钢琴是音乐老师的基本教学手段,需具備比较完整并且灵活的弹奏与歌唱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和本科招生同步完成,只是用分数高低加以划分本、专层次。考取高职类院校的学生仍是只会唱歌或者只会一门乐器。这一招生模式还是为高师“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方向服务的。没有兼顾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和中小学音乐师资须具有“多能型”教学能力的需要。笔者认为,对于报考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考生,从招生环节就应有目的进行筛选,招考科目里应将声乐和器乐技能考核放置同一水平进行测试,按专业特点设置招考科目。也就是,若兼报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术科加试,需另外单独进行。因为高职高专和高师培养的方向是不同的,高师突出学术性,高职突出应用性。
现行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多是沿用本科的模式,根据专科的学制和教学要求略作调整,很显然,根据社会对音乐教师要求的变化以及职业类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样的教学设置就很难完成专业培养目标。高师培养人才侧重学术性,偏重理论课程。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实用性。所以高职高专的课程安排上,实践课多于理论课,在实践中贯穿理论,同时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实际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而言,声乐不仅仅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应就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设置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包。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能力培养出发,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基础,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能力的培养依托行之有效的大纲设计,大纲设计的核心就是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结构。应用型高职院校的实践类课程是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优势。声乐课本身就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型课程,而且实践重于理论。
笔者认为声乐教学活动应着手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独唱能力
独唱能力就是个人演唱的技术技巧能力,包含演唱技术和情感表达,谓之声情并茂。在演唱技术方面,音乐教育专业的同学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即可。这样的考核标准,应依托一套相对固定的考核曲目库,该曲目库可根据实际教学状况运用一个阶段后做适当增删,形成动态调整模式。曲目库的建设需要根据本地职业类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当地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教学状况来制定。曲目库中的曲目首先应以单个学期为分割,将男女声曲目混合在一起编制,根据不断上升的年级学期,逐级提升曲目难度。其次每学期的曲目应分为必修曲目和选修曲目,用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在完成必修曲目的任务后,选修曲目也可由教师从曲目库以外自由选择。这就要求从学校教务管理层面和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形成互动交流。定期向学校反馈教学状况,作为调整声乐课教学内容的依据。在实践环节,除固定的期末考试外,还应鼓励学生开独唱音乐会或合作形式的演唱会。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充分了解最前沿的专业资讯,开拓学生视野。一方面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来更好地完成工作。艺无止境,专科学习只有三年,但尽量的提高专业技术技巧能力,多适应未来多变的教学环境会有极大的帮助。课程设置应作如下安排:任何音教专业的学生每周一节的一对一声乐专业课。着重训练声音演唱技术技巧。在实践课环节,开设声乐小组课,模拟教学课堂,让同学分组模拟教学设计幼儿园或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组织音乐活动,老师最后总结并提改进意见。
二、自弹自唱能力
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需要声乐课和即兴伴奏课相互配合,即兴伴奏课的教学内容应安排相当部分的声乐曲目伴奏作为教学内容,并在课上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演唱能力上报曲目,即兴伴奏老师根据每人的上报曲目,单独辅导有针对的训练,以提高同学的自弹自唱能力。在期末考核时,邀请声乐教师一同观摩,提出意见,实地指导学生的自弹自唱中出现的问题。自弹自唱水平的考核,也应编制一套曲目库,作为考核参考标准。就全国音乐教育专业而言,自弹自唱课已越来越多的引起重视,并在一些院校有开设,而且相关的国家级比赛也有设立。但该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的普及率还不高,这多是由于师资不足造成的。自弹自唱能力作为幼儿园和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的基本能力,是十分实用的。应配合声乐课,在三年学习中都有开设。笔者认为,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在《即兴伴奏》课程中,加入同等比例的《自弹自唱》内容,更为合理。
三、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阶段,有针对的培养教学能力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同学,要面对层次的教学对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搞好教学活动,呈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能力。幼儿园及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时期,从三到十几岁年龄的学生,嗓音会呈现多阶段的变化特征。主要分为童声阶段和变声阶段。也有发育较快的,会基本结束变声状态。每个人的声音变化会有一些不同,但变声期间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保护好嗓音,注意休息。童声阶段大概会从四岁左右开始,到十岁左右。之后会有个别学生进入变声初期,延续至十一二岁或十三四岁的样子结束变声。童声阶段的声乐教学,应注重以音乐为中心,轻技巧,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因为,处于童声的小朋友在理解能力和声音耐力方面远不如成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记忆力好,一旦正確的演唱习惯养成不容易变形。对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中,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要比单纯的声音训练能力有时候更重要。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对旋律节奏的把控能力普遍而言都不是太强。这一阶段的声乐训练,一方面要控制作品难度,选择三到六岁小朋友的嗓音承受范围内的作品。不应过多练习,以兴趣训练为主。另一方面,除个别歌唱天赋较突出的小朋友可做专门训练,进行独唱。多选择合唱的作品,用以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对嗓音的控制力,尽量做到旋律、节奏准确即可。小学阶段,是童声比较容易出成绩的阶段。孩子的身体进一步发育,嗓音的机能会有较大的提高,对旋律、节奏的控制力会大幅度提高。这一阶段还应以合唱训练为主,但要进行一对一的声音训练,发现好的声乐苗子,发掘学生的声乐天赋。适合合唱的同学可组建小型的合唱队,相对较多的进行训练。优秀的童声合唱团基本上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个阶段也会涌现出较多的有较强个人演唱能力的学生,应重点培养。作为美育教育,童声合唱和个人展示都是比较容易普及并且出成绩。中学阶段,多数学生的声音趋向成熟,处于变声期。这一阶段以保护为主,但也要因人而异。女声的变化相对男声在这一阶段较小,部分女声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混声教学,从而过渡到成人声乐阶段。如若变声期声音沙哑情况突出,必须要让学生休息。
针对教学对象多种情况,笔者认为应给同学们加开一门《儿童声乐演唱训练》课。介绍童声的生理特点,注意事项和训练手段。这门课的实用性是非常强的,特别能帮助同学提高就业的适应力。同时开设《音乐教学法》,学会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巍厦,《高等职业院校声乐演唱专业特色化发展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
[2]金美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现状及改革对策—以鞍山师范学院商职院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高瞻,《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