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侗族大歌演唱形式及特征分析

2016-05-14刘彦希

艺术评鉴 2016年6期
关键词:特征

刘彦希

【摘要】在我國的民族音乐领域当中,侗族大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少数民族歌曲种类。作为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很早就已经进入了专业音乐院校,开展学术型的演出。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侗族大歌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受到了全世界音乐家的广泛关注。侗族大歌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在于其演唱形式和特征的特殊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和语言特征、演唱形式的主体特征、以及功能特征等。

【关键词】侗族大歌;演唱形式;特征

在我国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区,侗族居民相对集中,因此侗族大歌在这些地区流传较为广泛。作为一种具有十分良好多声和谐性和艺术性的歌曲形式,侗族大歌受到了十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这种歌唱艺术主要借助于人声合唱的形式,具有很高的演唱水准和丰富的演唱形式,并且具有一脉相传的训练系统。例如演唱人员训练机制、演唱队列整体性、演唱人员集体性等,都具有良好的传承,从而使侗族大歌形成了丰富的艺术特性。

一、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和语言特征

1、演唱技巧

在侗族大歌女声起首的部分,主要运用的是真假声混合唱法,在低声区多用真声,在高声区则多用假声,而通常将真假声混合唱法应用于女生的中声区。在男女声部合唱的时候,多采用真假声分明的唱法。在侗族大歌当中,大歌的主体主要是在男生音区的低声部,是由男声持续音形成的。演唱者对大歌的内容,通过改变歌唱力度加以体现。这部分演唱的表现,主要是由纯喉音技巧完成的。由具有较高演唱水平的女声负责领唱高声部。高声部是由低声部衍生而来,因而灵活性和即兴性较高[1]。在西洋唱法中,上高音时的纯假声唱法主要采用轻声唱法。而侗族人凭借自身的想象力,对这种声音形象进行了塑造。在演唱中保持声带的松弛状态,完全运用气息进行演唱,依靠气息对声带造成冲击。一些领唱者演唱技巧娴熟,能够通过有效的声带闭合达到真正的运用气息演唱,从而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演唱效果。

2、语言特征

在侗族大歌当中,主要运用的语言是方言土语,广西、湖南、贵州等地流传的侗族大歌,主要运用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壮语、毛南语、傣族语、水语、布依语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侗族大歌采用的多为南侗方言,形象逼真、贴切生动、纯真质朴,语言完全是普通老百姓的家常话,生活气息十分强烈,表达了侗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侗族大歌中运用的俚言俗语,也能够体现出侗族人民的淳朴气质与风格。侗族大歌方言土语不但自然纯朴,而且顺口清新、短小精炼,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和高度概括力。在演唱当中,方言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咬字吐词加以注意。很多侗族大歌歌词都保留了口语化的特点。在侗族大歌当中,声音大歌、鼓楼大歌等曲调,是以产地命名的,因此,在演唱中,要使用相应地区的语言,才能够体现出大歌的韵味。字和字之间的声韵不能含糊,要清晰可辨。

二、侗族大歌的主体特征

1、音乐的多声和谐性

侗族大歌中的多声和谐性,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其中的艺术性魅力。其中,持续音伴唱的手法是侗族大歌当中较为常用的演唱形式,先由低声部开始,逐渐向主音持续音引进,或者从一开始就将主音持续音作为背景,通常持续八小节左右的长度[2]。在一些大歌当中,歌词段落结束后,就有较长的拉嗓子。这一过程的低声部长音能够持续二十小节。可由两三个人轮换演唱高声部,同时不断改变音色,重视高声部的声音和曲调。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特性,对于侗族社会友爱、和睦、和谐的社会风尚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所处的自然环境成为了多声和谐性的生态基础。侗族大歌中能够模拟蝉虫合唱、林涛声声、流水潺潺、百鸟叠鸣等大自然的和声,从而体现出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2、演唱形式的整体性与传承性

在每一次的侗族大歌活动当中,侗寨居民都会集体出动,通过所有的个体,共同组成了侗族大歌良好的整体性。具体来说,侗族大歌演唱形式的整体性主要包括外嘿、外顶、外客等形式[3]。其中,外嘿指的是一个侗寨的人到另一个侗寨集体作客。外顶指的是两个侗寨的青年男女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群体社交活动。外客则是指在添人进口、建房盖屋、婚丧嫁娶的时候,家族之间或群众之间相互作客。在侗族大歌歌队的组织中,可以由本寨同龄人、本房族同龄人、本鼓楼同龄人、以及相邻居住不同年龄姓氏的人组成。侗族大歌至今已有千年的歌班聚唱历史,体现出了十分良好的传承性。例如,在鼓楼大歌中,从明朝开始,就流传着行歌坐夜的习俗。在礼俗大歌的拦路歌当中,对于演唱队列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村寨中不参加演唱的人员也要摆好阵势。这些习俗和规定,都是历经了千年的文化几点与传承所形成的。

三、侗族大歌的功能特征

1、教育与传播

在侗族大歌当中,不同年龄的侗族歌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青年一代的教育来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传统符号,侗族大歌及其歌唱习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侗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民族心理[4]。在陶冶情操、伦理道德传承、生产生活知识学习、民族历史了解、审美意识培养等方面,侗族大歌都能够体现出十分良好的教育功能。对于民族内部凝聚力的形成、村寨和族姓内部的友好团结等,都发挥着十分良好的效果。侗族大歌的存在并不孤立,其发展和传承与侗族地区丰富的民间文化、地域的自然生态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历史时期、地区地域之下,侗族大歌得以形成,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地域性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当中,侗族大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演唱形式、演唱特征,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如今,侗族大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受到了中外音乐人士的广泛关注。

2、民俗文化传承

侗族大歌通常在民俗行节日期间进行演唱,在每年当中,侗族都会有一系列的大型节日,例如赶春节、扳跤节、采桑节、播种节、祈丰斗牛、吃姊妹饭、赶歌坪、赛芦笙、平安节等。在礼俗大歌当中,祭祀活动中多运用踩堂歌,在侗族日程生活中,则经常运用行歌坐夜,也是侗族青年男女主要的恋爱活动之一。在侗族不同的节日当中,虽然都会有不同的内容,但是,都少不了侗族大歌的作用,歌唱环节往往最为隆重的环节[5]。侗族大歌主要的演唱场所是侗寨鼓楼,在侗族人民心中,鼓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祭祀撒神、斗牛等民俗活动,行歌坐夜、说唱故事、侗戏表演、鼓楼对歌、芦笙踩堂等文化活动,都是在鼓楼当中进行的。其中,侗族大歌具有最多样的形式、最全面的品种、以及最盛大的场面,在每次的节日庆典、重要活动当中,都会在鼓楼进行对歌活动。因此,侗族大歌在其发展和传承的过程当中,对于整个侗族文化而言,都发挥了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

结语:侗族大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演唱形式,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世界音乐殿堂之中,也有侗族大歌的一席之地。侗族大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与其独特的演唱形式及特征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千年文化的传承,侗族大歌所形成的艺术特点,是其传承千年不倒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吴海清. 探侗族大歌与侗族耶歌之异同[J]. 黄河之声,2010,10:84-85.

[2]秦塔娜. 贵州山地文明与内蒙古草原文明的比较分析——以侗族大歌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例[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5-18.

[3]曾雪飞,罗晓明. 侗族大歌的演唱传统与地域认同[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56-61.

[4]杨毅. 多声部和谐与原生态审美——论侗族大歌的审美建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43-48.

[5]吴文梅,吴茂姣. 黔东南黎从榕地区侗族大歌田野调查与研究[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130-133.

猜你喜欢

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白马是不是马
图表
识别模型特征顺利解三角形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