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演奏特点
2016-05-14刘倩汝
刘倩汝
【摘要】钢琴是一种西方乐器,早在上世纪初期就传入了中国,经过多年的音乐和发展,钢琴与中国传统的音乐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形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为了分析其演奏特点,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然后对《夕阳箫鼓》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作曲家的简介、创作的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等,然后具体分析《夕阳箫鼓》演奏特点从趋势结构、曲式结构分析、装饰音、琶音的演奏、踏板的使用以及触键的技巧。最后对《夕阳箫鼓》演奏音色上的处理进行阐述,分析该改编曲当中的中西结合之美。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演奏特点
钢琴是一种有西方传入我国的音乐器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糅合,结合我国众多音乐家的将我国的传统音乐要素当中的民族和民间的音乐仔细的结合到其中,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国的民族音乐特色的钢琴音乐。创造出了很多具有我国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
我国的民族音乐种类繁多不同的音乐形式具有不同的音乐色彩,我国的音乐的这些特征,使得我国的钢琴演奏具有一些西方钢琴音乐不具有的一些民族特性,我国的钢琴音乐的内涵较为丰富,涉及到的题材较为广泛,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较多。因此,研究从传统音乐的移植中找寻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是很有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本文主要是以《夕阳箫鼓》作品为例,立足于中国的音乐文化传统,从演奏思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等方面探讨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演奏特点。
一、《夕阳箫鼓》乐曲简介
1、《夕阳箫鼓》创作背景介绍
(1)作曲家简介
《夕阳箫鼓》是我国著名的钢琴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在1972年结合历史上流传的各种版本,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到的,该钢琴曲是当前钢琴独奏曲的典型代表,已经被收入了我国的《钢琴曲五首》当中,是这首曲子的最早改编版本。1982年,在我国著名的音乐杂志《中国音乐》,黎英海先生又刊登了另外一个改编版本,该版本是他在1975年完成的,该版本在1972年的版本上进行了完善和修改,改编曲在保留了原来的曲式结构,但是总体更加的紧凑和集中,这个版本修改了原来版本存在的不足,在历史上的流传更为广泛,整个的乐曲更加的成熟,更易于演奏。之后,我国很多的音乐家在黎英海先生的启发下,对《夕阳箫鼓》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变,例如殷承宗在此改变版本上,进行了改编,殷承宗的改编版本跟黎英海的改编版本相比,前面的部分几乎一样,但是曲谱的后面部分改编较多,改编后的版本中包含了很多的不能表现的情感;魏亭阁也完成了另外一个颇受关注的另外一个改编版本,该版本被收录到了《中国钢琴名曲30首》当中,这一个版本是根据不同的作曲家针对前人改编的版本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改编而成,该版本于1996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黎英海先生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在中国民族化和声理论、中国钢琴曲创作及改编、电影音乐民族化等方面都进行过很深的研究与探索,音乐创作范围十分广泛,代表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做了突出贡献。理论著作有《汉族调式及其和声》《民族五声性调式概述》《多声部调式写作基础》,其中《汉族调式及其和声》是第一部系统论述五声性调式及其和声处理的专门著作,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五声调式及在实践中更好的将旋律与中国和声风格相协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音乐界引起强烈的反响。钢琴代表作有:《夕阳箫鼓》《枫桥夜泊》等;声乐代表作有:《枫桥夜泊》(获“八十年代中国艺术创作金奖”)《民歌小曲五十首》《献给老师的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等百余首;电影音乐代表作有:《伟大起点》《海囚》《闽江桔子红》《聂耳》等九部。大提琴曲《老码头工的回忆》等十首。
(2)创作背景
《夕阳箫鼓》的原曲是我国的一首很古老的琵琶音乐曲,针对不同的时代音乐书籍上的解释和说法,对于该曲谱的作者以及创作年代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不论创作的作者是谁,都不能否認《夕阳箫鼓》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音乐作品,对于我国的音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夕阳箫鼓》的记载是在清朝,姚燮在《今乐考证》对于《夕阳箫鼓》进行了相关的记载,之后在1989年,陈子敬的《琵琶谱抄本》当中也有关于《夕阳箫鼓》原曲的相关记载,在该书籍当中主要对《夕阳箫鼓》当中的曲子小标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3)作品风格
《夕阳箫鼓》是一首写意和抒情的乐曲,其旋律清新雅致,在钢琴演奏当中,左手主要使用的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描绘出的一副美丽的山水画卷。在音乐刚刚开始响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鼓声、箫声、琵琶声等,这些不同的乐器声音融合在一起,委婉的道出江南情调,在进入尾声之后的后半部分,主要使用一些移音、扩展、紧缩等技法,进行变奏演奏,并且结合一些水声和桨声,造成了一些意境悠远的乐曲。该乐曲在主要结合一种婉转的旋律,表现出一种安静宁和的氛围和情调,描绘出了一副在夕阳下,在傍晚的鼓声当中,夕阳慢慢西下,晚归的人们在清波荡漾的绿水上,乘着竹筏回归家园,在水两边的去青山和数目交相辉映。
二、《夕阳箫鼓》的演奏特点
1、《夕阳箫鼓》的演奏技法分析
(1)曲式结构分析
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是在保持原曲相对完整的情形下,改编成钢琴曲的按照(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叠”、(5)“水深云际”、(6)“渔歌唱晚”、(7)“徊澜拍岸”、(8)“桡鸣远懒”、(9)“效乃归舟”、(10)尾声——“临江眺远”等十段标题,结合这十段的主要思路以及《夕阳箫鼓》原曲的主要旋律,在融合信贷人的思想以及对音乐的审美需要进行编曲,从而在传统的文化当中融合现代元素,从而使得整个的乐曲更具特色。改变了传统的音乐的个人色彩,使得音乐更加符合大众需要,改变传统音乐当中的不符合因素,例如一些冗长的结构和复杂的形式,将曲式改编的更加紧凑,形成一种具有现代感的音乐形式。
(2)装饰音、琶音的演奏
音乐的节奏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均分律动,另一种是不均分律动。均分律动主要是指在演奏当中的时位感的均匀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则感;而不均分律动主要是指在演奏当中的时位感没有规律,不具备规则,或者是规则是把一段一段不连续的。而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就是典型的中国音乐结构,在该乐曲当中既有均分律动,但是同时也融入了很多的变奏部分,例如在开头的引子部分,运用散板对这些音乐进行改编,使得乐曲的速度可以随意的变化,在主题部分又使用一些可以节制的行板,使得该部分又变成了均匀的律动,使得整个的乐曲更加的紧凑,在多次的散板当中,乐曲的速度不断的变化,又快也有慢,使得整个的乐曲更加的激动、快速。如《夕阳箫鼓》“月上东山”部分的分解琶音,就是模仿古筝的短历音。具体演奏方法上与长历音相同,但不须双手衔接,却要注意一个手演奏指法的连贯,力量的畅通。
(3)触键的技巧
为了获得古筝的音响效果,根据钢琴结构和声音特点,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弹奏时泛音的数量与速度是成正比的,演奏这段时,要求手指稍向内勾,掌心支撑好,手型稳定,掌关节坚实,以第一关节为主动。
B\由于长历音,需双手交替弹奏,要特别注意两手的衔接十分自然流畅,不能在连接中冒出丝毫重音与断痕出来,注意手臂的肌肉及肘部都应放松,像做气功似的,把力量都运送到指尖。
2、《夕阳箫鼓》在钢琴演奏中的情感分析
《夕阳箫鼓》中散—慢—快—散的结构形式,中间各段时空节奏变量自然递增,表现出了中国神韵和意境。在演奏与欣赏这首精致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时,我们可以通过美术艺术找到相通和借鉴之处,以其特有的旋律线条、音响色彩与音响造型激发起欣赏者的丰富联想,从而产生一定的构图线条、绘画色彩与结构造型。音乐质朴柔美,细腻流利,形象真切生动,表现了江南水乡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怡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情。
三、结语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之所以成为中国民族化钢琴的典范之作,其成功之处在于这首乐曲既符合东方人对音乐的审美,又符合西方人音乐的逻辑思维。在和声方面乐曲的曲调采用与西方大小调不同的五声音阶曲调,五声民族調式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是古典西方音乐中不曾或不常见到的调式体系。此种调式相对于七声大小调体系的优点在于单纯、质朴、简洁,用钢琴演奏出来的旋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清新淡雅,使人眼前一亮。
参考文献:
[1]意何.《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J].《中国音乐学》,2008 第1期.
[2]田野.《品〈夕阳箫鼓〉的“声韵”与“气韵”之美》 [J].《作家》,2011 第04期.
[3]方岳民.《〈夕阳箫鼓〉从琵琶曲到钢琴曲的文化衍变》 [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6第02期.
[4]李莉.《琵琶古曲今新奏 钢琴西洋乐旧弹----浅析黎耘在〈夕阳箫鼓〉中的演奏风格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第04期.
[5]姚婷.《论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J].《音乐时空》,2014 第11期.
[6]郭倩.《浅析民族风格在中国钢琴曲中的体现—以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为例 》[J].《丝绸之路》,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