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低年级理财调查问卷分析
2016-05-14齐维娟
齐维娟
理财应从小抓起,它不仅与数学的应用紧密相连,同时又兼顾人对价值观的趋向,旧观念怕早、怕小,应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用“疏”替“堵”,将理财形成家庭与学校同步,家庭与社会接轨的良性循环。
理财滞后“堵”“疏”“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一语中的理财的真谛!那么,一个人什么时候接触理财最合适?又什么时候开始计划理财呢?多年的教育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触到,理财知识越早接触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越有帮助!所以,一年级学生们在《认识人民币》后,我就对一、二年级近三百名学生进行一次理财知识方面的学生和家长的调查问卷。
低年级理财知识学生的问卷内容:
1.你什么时候认识的人民币?是谁教你认识的?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人民币可以简称为钱?钱有什么用处?你家里的钱是哪里来的?
3.你过年时得到过长辈的压岁钱吗?收到的压岁钱由谁管理?
4.你自己有储钱罐吗?这里的钱是怎么来的?你又是怎么支配的?
5.你有零花钱吗?若有零花钱想怎么花的?
6.人民币是国家的名片,每一张人民币除了所代表的金额外,它的图案也各具代表意义?你对此有了解吗?请举例子。
7.数学中有许多与钱有关的计算和解决问题,还记得吗?请举个例子,并解答。
低年级理财知识家长的问卷内容:
1.您什么时候教孩子认识的人民币?
2.孩子过年时得到的压岁钱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3.您的孩子有储钱罐吗?这里的钱是怎么来的?您允许他自己支配吗?
4.您给孩子零花钱吗?大约多长时间给一次?多少钱?知道孩子将钱怎么花的吗?
5.人民币是国家的名片,每一张人民币除了所代表的金额外,它的图案也各具代表意义?您对此有了解吗?给孩子介绍过吗?
6.现在的孩子理财意识淡薄,我们家校之间是否应该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渗透与教育?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和家长的问卷内容同时打印在一张A3纸上,不记名。他们填写认真、如实回答每一个问题。有的家长甚至给班主任留言、打电话咨询本次调查的意义和作用!有的直接坦白自己对理财的茫然。阅读完反馈信息,结合教师的随机交流,我的心情更是沉重……
一、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滞后
1.认识人民币的年龄稍晚些。问卷中家长最早有的写4岁时教孩子认识人民币,多数是上学前班或一年级时。即使写4岁的家长也比美国的孩子要晚一年,美国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每年都有理财的具体目标,例如: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帐户里。
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
内容不仅简单易记,还易操作。这些看着简单的条条框框,实际强调理财不但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还指出对金钱的态度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对孩子的成长健康树立正确价值观奠定了基础。而且每年大约有上百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我们呢?要花钱,先想找谁要?整个思维体系从初心就方向有误。
2.对“理财”理解有偏颇。一种由于受理财投资的影响,大家一提到理财,就会想把参与投资就是理财了。将理财定义过于狭隘。另一种由于观念滞后,大人们都将理财归为那是成年人的事情,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读书、嬉戏是要事,理财那时未来的事情。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情。从没有打算让孩子从小懂得理财的真正含义,从理财的知识、理财的能力、理财的情感有计划、有目标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从小养成理财的习惯,让每个人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中的理财教育
(一)理财教育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
从一年级上《人民币的认识》到六年下《折扣》《利率》等每学期教材都安排与理财相关的知识,并且数学《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也做了具体要求。如低段要求:
1.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2.知道每枚硬币代表多少人民币,每张纸币各代表多少人民币。
3.能看价格标签,知道钱币的等价物。
4.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5.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6.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结合上面的具体要求,每学期都会编排一些与理财知识有关习题、生活情景问题,让学生解答。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理财又是生计的基础,所以必须学会简单的数学知识,理财知识可谓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不可忽视!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此部分内容生活情趣话、理财知识润物细无声地潜入教学中,让他们将来不仅学以致用,还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如虽然刚上学一个月的学生,让他举一个与钱有关的数学问题,他会脱口而出“妈妈给我10元,买水彩笔用去8元,还剩多少元?”像这样知识性练习比比皆是,但是缺少点技能的实战性,不能提供场地让学生现场交易,因为学校有它固守的范围。
(二)理财教育是教人成长的基础
我在一线小学教育摸爬滚打20余载,这期间总会发生钱丢失、乱花钱、偷拿家长钱等不愉快的事情。虽然,学生对钱的作用有了书本上和生存上理解,但自己并没有过多时间去把持它,甚至连“过路财神”都称其不上。大人们自以为是的阻挠——孩子小、不会花、大人买等诸多理由,万事申请,不批不允许,即便有钱也只能静静地躺在储蓄罐里,不敢动一分钱。这种观念不知压抑了多少孩子,所以才导致对钱财来源不正确的理解。
从小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不光靠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更要倚仗家长们的智慧与支持,一味地“堵”,不如以“疏”为主,强强联手,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播撒下理财的种子,与他们一起成长!
三、社会教育中理财教育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不详图案。问卷中“人民币是国家的名片,每一张人民币除了所代表的金额外,它的图案也各具代表意义?”能回答的不到8%。我们每天只关心上面的数字、颜色,大多数人很少去观察上面画的是什么景致?那么第五套人民币背面分别是三潭印月、泰山、夔门、桂林山水、西藏布达拉宫和壮观巍峨的人民大会堂!这些应该印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它们不仅代表祖国山山水水,更代表祖国繁荣与梦想!
问题二:不爱货币。人为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有甚者制造假币,使其在市面流通。不仅个人受惩罚,也会牵扯家人。更让那些懵懂涉世不清人迷失方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社会怎么了?倘若社会上每个人都懂的“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这句名言的含义,那么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竭尽全力去打工挣钱。
问题三:盲目消费。我们家长朋友早和孩子谈“钱”,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就不会这样任性地消费,也不会出现啃老族、月光族等家族,后患无穷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时从事的是有形教育,有时又在无形教育中徘徊,有时既要肩负孩子的教育,有时还要担负起家长的教育,只有智者与智者的结合才会创造美的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共享蓝天下的阳光与雨露!
参考文献:
[1]杨长江.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1.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