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审美从听入手

2016-05-14毛歆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旋律想象情感

毛歆娜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把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放在第一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描绘,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启发学生积极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运用各种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三是重复聆听、比较聆听,帮助学生理解、表现歌曲;四是利用音乐进行情感教育。

音乐审美欣赏聆听想象情感教育新课标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要把聆听放在第一位。激发学生的听赏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不断积累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应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迈入音乐艺术殿堂的第一步。

一、启发学生积极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切音乐实践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放在首位,让学生有一对“音乐耳朵”。所以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安静的聆听环境,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与描绘,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理解会让你感到欣慰和惊喜。

在欣赏《夜莺》一课时,优美清雅的音乐引发了孩子们千姿百态的回答,对音乐的感受各不相同,对孩子们的回答我都给予一一肯定,增强了他们对音乐鉴赏的自信心,逐步培养其聆听兴趣。因为音乐家在作曲时有他自己的创作意图,但每个人在听音乐时所引起的共鸣是不同的,所以感受也会不尽相同,解释的自由度相对较大。所以我要求孩子们不要去看题目、看提示,只是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耳朵,更要用心灵!把自己的心放在跳动的音符里,随着音乐一起沉浮、飘摇……

二、运用各种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聆听之前教师要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先单一,逐步深入,必要时借助老师的肢体语言与讲解,带着问题来听;然后再要求学生能跟着音乐的旋律在心里默唱;或是边听边画旋律线;初听之后,对旋律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再来听辨作品的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和旋律特点等等。再利用身边的一切音源让学生投入、参与进来,真正地走进音乐本体。

我们熟悉的《彼得与狼》是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交响童话。聆听时要求学生分辨出七个角色,再聆听每个角色分别是由何种主奏乐器演奏的?它的特性和旋律特点等。想象的过程中,可与律动、线条、图画、颜色相结合,比如用红色来表示热烈,黄色表示活泼,优美、平静用线条来表示等。最后可以通过想象把其故事情节表演出来,或让学生用拍手、跺脚、捻指等方式来表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理解乐曲的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三、重复聆听、比较聆听,帮助学生理解、表现歌曲

叶圣陶先贤说过“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读书如此,音乐更是如此。有些歌曲难点往往不好掌握。就需要老师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难点。

《银杯》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其中附点音符和旋律的大跳是学习时的难点。我先让学生聆听《天堂》等学生很喜闻乐见的蒙古歌曲,对长短调特征有一个初步感受,然后再让学生聆听这首歌曲,注意难点。最后静心地听我范唱,我把难点融入于范唱中,让学生边听边轻声模仿,并用手打击节奏,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把难点解决了,事半功倍。

四、利用音乐进行情感教育

在圣诞节前昔,我安排学生聆听人声与轻音乐队共同演绎的乐曲《平安夜》。这首乐曲非常得美!飘洒的雪花和着教堂的钟声在室内流淌……瞬间把人带到了一种平和静谧的氛围中,孩子们是如此地沉醉,我也被音乐所深深的打动了,而学生动情的发言更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像白色的蝴蝶!”有的说:“我觉得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圣诞树上还挂着礼物。”还有的说:“也好像是走在去教堂的路上,天很寒冷,风呼呼地刮着,但人们并不觉得。”我不禁问:“为什么呢?”他说:“因为过年了,人人心里都很快乐!”我接着说:“对,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我们家里有没有圣诞树,只要你心中有爱,只要我们和爸爸妈妈,一家人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就是快乐的,我们就应该感恩!”这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所有学生的眼中都透出一股温情和向往,再没有了往日的调皮和走神。在音乐中,爱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看到了音乐神奇的感染力!

就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的,每个孩子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而我们音乐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喜爱音乐而且懂得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获得情感的深刻体验和精神的超越升华。让音乐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萌芽、开花!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旋律想象情感
春天的旋律
快乐的想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