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思想与

2016-05-14王莹

文艺争鸣 2016年6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家钢琴

王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语重深长的话语道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理解和对民族文化继承创新的殷切厚望。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五十六个民族因其分布地域的不同,产生了形式迥然、各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各民族音乐相互交融借鉴,融合创新,汇聚着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具有极强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性,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格局。

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程中始终位居主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基石,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儒家思想对我国民族文化、音乐文化、钢琴文化等的影响极为深远。从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为着眼点来研究中国钢琴,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本质,还可以就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轨迹,解读中国钢琴儒家思想文化视点,揭示儒家思想文化与中国钢琴文化的互补相依关系。

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进步伐,儒家思想和中国民族精神必将凝聚起巨大的中国能量,儒家思想中“和”的视点作为恒久的主题,已经成为弘扬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不竭动力。钢琴作为“舶来品”虽然与我国的民族乐器的发展道路不同,但音乐文化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也在儒家审美思想的发展中,与中国民族音乐相辅相成,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

一、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乃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求知与道德互为交织,提升修养的同时,完善健全的人格。儒家思想“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其哲学思想是以“中庸”为其内涵,重视伦理道德,崇尚“礼乐”之教化功能。“修身”乃是道德人格的根本修养,“仁”作为精神内涵,“义”作为行为准则,以此形成道德规范,以道德修养引导社会风尚,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至“明德天下”。

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重视“礼乐”的教化和政治功能,强调音乐在道德中的特殊感化作用,儒家思想以中庸的伦理来规范音乐的情感,蕴含着“乐德合一”的文化精神。孔子认为“美”是艺术,“善”是道德;“礼”可以约束人,分出贵贱等级,是人性道德的具体体现,是人在社会中遵循的基本准则;“乐”可以协调关系;礼乐配合,能够发挥教化与修正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对音乐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领悟,从某种程度上建立了音乐评价的标准是“善”和“美”,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尽善尽美”,强化了“礼乐”的教化作用,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提倡“民贵君轻、君民同乐”的民本思想,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强调“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引导人的善性。

荀子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提倡用“以古持今”、“以时顺修”改造旧制礼乐,认为音乐具有特殊的功能和统治手段,可以教化人心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出所以征诛,人所以揖让”(《荀子?乐论》)认为音乐不仅是“操琴”及同乐,儒家应当“倡乐”并参与社会发展。人分等级,上等人才可以接受礼乐教育,“众百姓则必然以法数制之”,普通百姓没有资格接受礼乐教育,只能以法律来管制和治理,其音乐思想中充斥着“崇雅贬俗”的倾向。

二、“和”是儒家音乐思想恒久的主题

《乐记》是儒家音乐专著,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儒家音乐思想。提出“物动心感”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凡音之起,由人心生”对音乐的本源提出见解,认为人受外界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即音乐)。音乐与政治相通,“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国语·周语下》记载,单穆公与伶州鸠从音乐听觉方面提出乐音谐和主张,从音乐审美角度提出“声和、心和、人和、政和模式。孔子“尽善尽美”的儒家思想,明确了音乐审美的具体要求。南宋朱熹的《紫阳琴铭》提出“和”的音乐观点,成为中国音乐风格审美标准的起源,“和”作为中国千年以来不曾改变的音乐审美核心,在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充分肯定,进一步阐述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的儒家音乐思想。

儒家思想关于音乐的理论起源于孔子,经孟子、荀子,不断成熟,逐渐演变成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音乐思想,“和”的审美思想影响着其后几千年中国音乐的风格,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三、儒家思想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发展

钢琴及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发展在西方始终伴随着宗教的发展,作曲技法严谨规整,有着浓浓的宫廷烙印。19世纪末20世纪初钢琴进入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颇深,将中国钢琴音乐的思想内涵上升到“育人”的高度。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往往带有淡雅,缥缈的艺术境界,好似一幅水墨画,如行云流水般曲径通幽,讲究旋律的流畅圆润、给人以回味无穷。

钢琴进入中国,多声部音乐悄然兴起,并很快成为主流音乐,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不断涌现,形成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独特的韵味,也是中国音乐家儒家思想文化自觉的意识表现。作曲家们把展现中国文化使命放在首位,融入儒家思想音乐观念和审美思想;从题材、立意、表现及演奏技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多方的尝试探索;在民族性的写意思维上体现了很强的中国风格特点,在钢琴音响和表现方面重点体现了“和”的思想倾向,音响、音色上娇媚清澈,节奏上张弛有度、中规中矩,音乐情感含蓄、淡雅,儒家思想民族内涵和民族意志得到了集中体现。

20世纪30年代,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等音乐家是中国风格钢琴音乐践行者,为早期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具有发展的启示作用。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瞿维的《花鼓》,江文也的《北京万华集》等作品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初期的代表作,大量运用中国民族音乐语汇,音响意境精致,乐思统一,景与物的描写惟妙惟肖,形成前后呼应,优美的中国旋律经过对位处理,音响和谐唯美,充分体现了儒家音乐思想的“中庸之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风格钢琴大多以民歌改编或民乐改编为主,多数作品沿用了原曲名,作曲技法上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特征。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百鸟朝凤》《平湖秋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十面埋伏》等为代表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对儒家思想内涵的民歌、民乐进行崭新的诠释,用不同的民族调式及表现手法演绎出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柔美的旋律,具有典型东方特色的感性写意和中国风格钢琴音乐横线性的旋律思维相互交融,诠释着中国风格钢琴的“和谐”之美,西方乐器钢琴和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尽展双“和”,艺术形式及思想内涵尽善尽美。

四、儒家思想和中国钢琴同样重视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创新传承

儒家思想中强调对国家、民族的写实描绘,同样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对河山、自然的描绘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这种特点。中国风格钢琴以其特有的音型、音色对表现意境进行旋律阐述,对表现的人物性格和主题内涵进行刻画,表现形式与中国风格正是传统的儒家“和”的特点体现。如陈培勋创作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描绘了湖水、夕阳、秋月等自然生活场景,展现出“和”的稳定内涵与博大气质,在黑白键盘上模拟出鼓声、波浪声等自然音响,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展现出对自然、生活、家乡生活的美化赞扬,“和”的思想境界跃然曲中。

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中爱国情怀与儒家思想相融通,儒家思想历来重视对国家情怀和民族精神的关注,爱国精神、英雄人物的讴歌与赞美;民族感情、历史事件的缅怀和诉说;保卫疆土、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等等都是中国风格钢琴的题材元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流传至今,并鲜明地体现在中国风格钢琴的创作之中。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便是其中的代表佳作,展示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保家卫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爱国情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延伸。

中国钢琴音乐深深地植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基础之上,优秀的民歌民乐为中国钢琴作曲家们提供了众多的元素。王建中根据同名唢呐曲改编而成钢琴曲《百鸟朝凤》,通过运用不同的音程组合模拟鸟鸣的声音,将唢呐的音质效果与民族特色赋予立体化音响效果。纯四度、纯八度音程的应用,复调写作手法加以更加宽广的音域,突破了唢呐原有的音域限制。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体现了“和”的音乐元素,挖掘着新的钢琴音乐发展潜质。也是中国钢琴作品在民族化的特色上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泉。

“文革”期间,中国风格钢琴呈现出典型的儒家思想,“寓德育于钢琴音乐之中”的教化功能得到了极为深刻的表现,钢琴协奏曲《黄河》《春到公社》《翻身的日子》《社员都是向阳花》等钢琴作品无一例外地达到了以音乐鼓舞人、激励人的效果。

五、儒家思想和中钢琴音乐与世界文化相濡以沫

九十年代年至今,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创作呈现了出多元化的局面,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多种形式并存发展。中国风格与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和平共处,互幕发展”,“中和融合、和而不同”。这一时期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节奏纷繁复杂、音调离奇新颖、和声富有动感,向世人展示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幽美意境。民族化的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形成了东西方文化融合一体的局面。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林华)、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张朝)等,体现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国际化,作品蕴含了“政通人和”的文化精髓,赋予了“和谐”的儒家音乐思想。旅居新西兰的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高平的《夜巷》以充满幻想性的语言演绎了迥然不同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仿佛似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展示了奇异的音乐语言,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博大精深的中华儒家思想文化浸润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作品彰显了作曲家对中国风格钢琴的独特以及深厚的中华儒家文化底蕴。

中国风格钢琴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中庸、和谐”文化的影响,以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繁荣为主,秉承了“尽善尽美”的审美理念,采用“民族化”的创作手法,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深刻认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蓬勃发展的钢琴教育,更是处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的文化核心,钢琴教育以其宽广的胸怀“兼容并蓄”接纳来自全球的钢琴音乐文化,同时结合中国特色的实际,创立了自己的民族风格钢琴发展之路。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已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打破了地域界限,将东西方艺术精华集于一身,在儒家“和”的精神影响下,追求中华民族风格的创作灵感,吸收儒家学说的深刻内涵,推动着中国钢琴音乐向前发展。对于艺术工作者,尤其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努力做到“德艺双馨”“重德行善”,承载起“礼乐”之善美的神圣使命,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努力。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儒家钢琴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纸钢琴
儒家思想与书法
钢琴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