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移动微型化研习的实证研究
2016-05-14刘朋飞
摘要:目前,移动化、微型化和虚拟化研习方式备受欢迎,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笔者基于移动微型学习理论,采用实践研究等方法,对教师移动微型化研习模式进行了探索,同时使用Ucinet、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移动微型化研习成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关键词:移动微型化;教师研习;应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6-0108-03
引言
笔者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在集中研习上花费的时间往往较多,然而受课务量、场地等条件的制约,研习质量却难以保证,反而容易造成教师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而一般性的网络研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学习过程缺少及时有效的互动,也经常遇到“有问无答”“答非所问”等情况,产生碰到难题就想逃避的思想,在学习中的思维容易中断,特别是很多技能习得因为没有需要,没有情境应用导致学过就忘,最终研习效果不明显。
营造移动微型化研习氛围
1.移动微型化研习的物理架构
在移动互联网络覆盖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任何场所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低负荷、小容量的微型学习。移动化、微型化的学习既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交流共享、解决疑难问题。其中,内容短小精湛、形式多样的微学习资源存储于网络云端,面向智能移动终端,方便快捷,可实现随时随地访问和存取微学习资源(如图1)。
2.学习情境的创设
(1)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例如,使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工处理多媒体信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2)日常办公中的问题情境。例如,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图片、音频和视频处理与加工软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信息化设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
(3)在实践教学中摸索、探究出的经验、方法的交流分享。
开展移动微型化研习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定期向教师推送个性化的微学习资源,并提供线上线下的答疑解惑等服务,实现多媒体信息及时交流共享,为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微型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持。
这种学习容量小、负荷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非常方便。学习者即使错过了开始时间,也可以通过浏览前面的图文、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交流和异步学习。它提供交流互助支持,一般的疑难问题不需要固定的人员来回答,学习者之间可以互助解答,学习成员高度交互共享。[1]
移动微型化研习的应用成效
1.交流互动积极性显著提高
在移动微型化的研习过程中,若教师关注了其他教师的学习动态,或是点赞、评论和转发了学习内容,即视为互动一次。笔者使用Ucinet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我校70名教师中,随机选取了30名教师进行分析,为保护教师隐私,将教师的名字用数字1、2、3…替代,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在上述关系中,若教师m主动与教师n交流互动,则表示为一条从结点m指向结点n的有向线段。从图2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进行学习时,彼此的交流、互动很频繁,形成了凝聚力很强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位教师都处于相对核心的位置,这表明教师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互动,在知识与经验的学习分享、传播扩散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乐于主动学习,参与互动频繁,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学习氛围轻松活跃,教师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学习节奏来进行移动微型研习。[2]
2.研习成效显著
开展移动微型化研习这一年,笔者对随机选取出的这3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借以检验移动微型化研习效果。问题涵盖对微信学习支持平台和移动微型研习模式的评价,其中,微型支持平台的评价包括界面、功能和用户体验共3项,移动微型化研习模式的评价包括知识点学习、协作交流、训练任务等6项。[3]随后,笔者使用SPSS软件,将这9项问题与教师学习兴趣、学习投入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教师对微信和移动微型研习模式的认可度与教师的学习兴趣、学习投入的提升呈显著正相关。笔者结合访谈的结果得知,一方面,移动微型化研习促使教师参与研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被动的外在动因(如行政规定、评职评先需要等)转化为情感上对学习的内在喜爱,学习的内在动机明显增强,被动的学习逐步转化成主动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微课的学习,教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够实现按需的个性化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大幅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3.信息化技能大幅提升
笔者对我校的7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主要调查移动微型化研习模式对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的影响程度。信息化应用技能包括电子白板软件的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多媒体信息的处理、信息化设备的操作。影响程度按高低依次分为A、B、C、D、E、F共六个等级,等级F表示没有提高,等级A表示提高特别大[4],问卷的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移动微型化研习对其信息化应用技能提高是明显的。尤其是对电子白板的操作熟练程度提高很大,主要是因为电子白板之前教师不太熟悉,教学中不经常使用,通过移动微型化研习,教师入手很快,体验到了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功效,愿意使用,操作起来方便又快捷,所以教师的学习成就感十足,应用水平提升很快。极少数教师认为移动微型研习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技能没有提高,主要是因为信息化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故障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难以预测,所以在研习过程中可能没有涉及,而教师一旦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自己不能解决,需要网管较师协助。
大部分教师表示很喜欢移动微型研习,他们愿意继续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信息化应用技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不断地应用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愿意尝试探索,这种学习意识难能可贵,他们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继续努力和实践着。教室里装备的电子白板使用率达到100%,教师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已经深入到语、数、英等各个学科的常态教学中,他们操作电子白板的技能娴熟,取得的效果显著,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中成绩突出。研究表明,基于移动微型化研习,以电子白板教学应用为突破口,我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
4.研习模式凸显个性化
面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微型研习模式拓宽了研习途径,以往集中的、固定的学习活动得到改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学习实现移动化、微型化,教师在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都可以进行微型学习,不仅方便还大大降低了教师的认知负荷,这既节约了教师的学习成本,又提高了教师学习的效率,这一模式更加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微信这一学习支持工具,教师主动生成“微”学习资源,实现了共建共享的个性化学习资源,这样形成的学习资源冗余度低,利用率高,满足了教师的实际需求,也避免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同时,这一模式也正改变着教师的学习方式: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微学习,学习贴近生活,呈现常态化,很好地满足了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求,灵活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结束语
在集中学习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面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微型化研习为教师提供了双向交互,教师可以突破时空束缚进行微型化学习,灵活便捷,花费的集中时间少,时间利用率高。[5]同时,在移动、开放和共享的微学习平台上,研习内容经过微型化、弹性化处理后,能够极大地降低教师的认知负荷,学习相对来说更加轻松愉悦,教师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式逐步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与分享。在与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促使教师主动生成微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这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朋飞.面向微环境的移动微型学习在教师校本培训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6):56-60.
[2]刘朋飞.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中成员学习交互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24-34.
[3]翟芳,武永平.基于微信技术的移动学习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8):74-77.
[4]王新林,饶志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25-128.
[5]AleksanderDye.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DB/OL].http://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leeducation.pdf.[20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