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5-14赵利文
赵利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图文声像并茂,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形成开放的教学模式
上课时,教师可以先邀请学生介绍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埋头备课、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课的欣赏教学,促进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是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去创作自己的作品。
(2)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美术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制成相关的课件,并下发给学生或传至学生可以随时访问的地址,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便利多了。学生学的知识牢固了,才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3)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颜色进行电脑绘画创作,学生可以自由创作,驰骋想象。
(4)从指导、示范、汇集的方面来说,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学生在分机上的作业予以指导、示范,也可以将任意一位学生在分机上的作品拿到课堂上展评。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1.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还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提高了信息素养,而且提高了收集、选择、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讲授《京剧脸谱》一课时,就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整理京剧脸谱的相关资料,了解京剧脸谱的表现特点。学生们通过网络搜索到了大量的京剧脸谱知识,并总结出京剧脸谱的谱式,即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另外,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色彩是人格化的代表有了一定了解,对我国传统京剧表演艺术、造型特点等有了初步感知,对京剧脸谱中的化妆艺术进行了充分体验。这样的教学内容是丰富的,作业呈现方式是多样的,改变了过去学生作业千人一面的程式化的死板的教学模式。
2.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服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匹配时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大量课例证明,信息整合状态下的教师正以新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他们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引导者、指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
(2)由课程教材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信息化社会为美术课程的研发、内容的实施与更新敞开了大门,课程不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综合的、图文声像结合的动态型课程。美术课程的实施有其自身优势,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可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如制作课件、创设局域网、摄制录像、处理影视作品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注意事项
1.多媒体技术与人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环境是常规教学状态下无法媲美的。但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是目的,假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不能与时俱进,那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也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2.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教师如果想在美术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应努力做到:第一,教师应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第二,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应明确这一点,既要充分利用它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又不能让它取代自身的主导地位。第三,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应防止出现“人灌变机灌”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年龄,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为美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它的特有优势,适时、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美术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美玲.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19).
[2]余媛(契).信息技术工具在英语项目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Wiki和思维导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4(3).
[3]郑丽.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
[4]杨宝花.思维导图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4(12).
[5]陈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