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16-05-14赵科
赵科
摘要: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借助微课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实现自主学习和分层教学,以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6-0099-0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近年来,随着微课、微电影、微信、微博、微播、微型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迅猛发展,“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的微课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这种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育资源,也是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的一个亮点。笔者将其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提升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然而,这种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和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零起点”问题及两极分化现象
长期以来,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目标都基本是从“零”开始。同时受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存在极大的差异。另外,学生个体存在的学习基础、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2.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易落到实处
首先,学生习惯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起初展开任务驱动学习时他们的主动性不高。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么问同学,要么问教师,或者自己去摸索,但是同学可能忙于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予回答,教师可能无法做到一一解答,而自己去摸索又浪费大量的时间,最终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自主探究不了了之。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在重要环节没有得到特殊的帮助,那么他们就会转变为被动的旁观者,最终影响任务驱动教学的整体效果。
3.分组活动流于形式
采用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时,一般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组形同虚设,分组活动流于形式,存在“伪合作”或“承包”现象。虽然表面上分了组,但在完成任务时,要么是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所有任务,要么就是小组成员各自单干。这就造成个别学生滥竽充数,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微课与任务驱动教学相融合,优化教学过程
微课的核心价值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利用多种方法和渠道的自主学习模式,因此,笔者将微课融合到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堂上,使其优势互补,优化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1.微课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利用“微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展开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并进一步同化、顺应新知识,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2.微课作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微课能够支持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任务的需要,制作、搜集、整理多个微课,并将其组成教学资源。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任务需求选择、学习微课,并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此来解决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此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够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又可以使合作有价值、有热情。
3.微课作为突破重难点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内容短小,教学设计精细,教师容易把握教学重点和主线,并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因此,微课能够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迅速完成重难点的学习,实现了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按自己的学习需求掌握和理解一个知识点。
4.微课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是必然的,因为不同学生学习和认知事物的过程不同,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也不同。因此,教学中所设计的任务应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教师要根据任务需求制作相应的微课。学生在学习微课时,对已掌握的学习内容可不再观看直接跳过,对感到困难的内容可以随时、反复观看视频,或边观看边实践。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完成任务的效率,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体验、创新,并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是集创造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新兴的基础性课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开启着教育的“微时代”。它是新时代教学的另一个方向性的导向,它的出现让信息技术教师拥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的舞台。将其融合到任务驱动教学中,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带来常态化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付良.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J].科技信息,2010(1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