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点评
2016-05-14
老军垦(赵宝海)
稀疏两鬓淡霜丝,每忆荒原初拓时。
篝火已经非战火,队旗犹自是军旗。
垄纹春种白棉雪,地锦秋披黄布衣。
老去依然有宏愿,机车遥控逐风驰。
(2016.4《中华诗词》)
邓世广评:此律韵脚之“丝、时、旗、驰”皆为上平声四支韵,“衣”是上平声五微韵。显然是用新韵。四联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其颔联两句连贯一气,如行云流水,洵为佳制。尾联出句“仄仄平平仄平仄”是特殊平仄格式,习称准律句,于此可见作者功底。
诗句浅显易懂。军垦战士老矣!常常回忆开垦荒原的峥蝾岁月,垦荒时的篝火虽然不是战争年代的兵燹,但是垦荒的队旗还是赢得胜利的军旗。首、颔两联明白如话,言简意明。颈联似言春种秋收景象,然措辞晦涩费解。“垄纹”似指垄沟?垄沟是垄与垄之间的沟。用来灌溉、排水或施肥。而“春种白棉雪”则让人如堕五里雾中。地锦有三解:①中草药名。又称“斑地锦”、“奶浆草”。全草入药,有利尿、通乳汁、止血等功效。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地锦》。②即爬山虎。落叶藤本植物。可供观赏。根、茎人药,有祛风活血的作用。③地黄的别名。据此。不知“地锦”用于此处是何用意。“秋披黄布衣”伊于胡底?不敢妄猜。尾联转结自然,军垦战士虽老,依然豪情不减,想要实现遥控高科技农业机械的理想,为农垦事业再立新功。
窃以为此诗首、颔、尾联俱合规范,如颈联再做推敲,可臻畅达之境。
新安林业人(翟红本)
脚踩东风日月轮,山川布展不辞辛。
时将碧玉调红雨,泼向函关画个春。
(2016.4《中华诗词》)
胡宁评:起句便运用“比、兴”手法,以意喻林业人是春天的使者,而引发对所描述人物的咏颂。笔触大胆且独出机杼。是否能充分吸引读者的视线,我认为诗人做到了。这首七言绝句,用的是递进式布局,针对林业人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形式进行诗意的诠释。诗中“布展”为现代词汇,在这首诗里起做“诗眼”的作用。整首诗都是围绕这个“诗眼”而开拓意旨并完美收结。这种在律体诗词创作中切入现代词汇,使得作品更加生动且具时代感的创作手法和理念,值得推荐。起句中的“日月轮”也炼得有味,字浅而意深。林业人为了紧随季候而从事植树造林工作,他们日以继夜忙碌的心情与身影,得以充分地表达。结句里的“函关”,为函谷关的简称。有“泥丸封关”成语典故。由来于《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其中王元对隗嚣说:“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诗中“函关”,虽为道明林业人所工作的方位,但这首诗中另一个“泼”字,与成语中的“封”字无论是寓意还是气势上,都颇近似,不禁令人称绝。
鹧鸪天·春归(戴寿采)
庾岭香情越万重,青阳暗度雪初融。梢头欲展琉璃翠,壁上新裁玛瑙红。
烟雾淡,露华浓。川原一夜野花丰。牧歌长伴鞭声响,归燕翅斜杨柳风。
(2016.4《中华诗词》)
魏新河评:全篇紧扣《春归》题目,首二句点题,三四句赋题,而意象新鲜可爱。过片再次进入,川原一句总写。末二句顺势延伸,悠然意远。
春归是个老题目,前人写的太多了,容易写得落入窠臼。吟咏之道,首重性情。性情沉郁,自能动人。次重新奇,立:意新奇,自然高超。此词之“展”、“裁”等字,可见用心,而搭配以“琉璃翠”、“玛瑙红”,则不平泛。而“春归”之意象,撩然在目,悚然动人。盖任何高妙立意,必经组织运筹词汇来实现。辞藻美有助于达意,亦可为诗增色。由是观之,则词藻之用大矣哉!苟无藻采,何谈“文采风流”。
香情二字还可再斟酌。末句违律,盖词不似诗可按孤平拗救处理。有一体韵句末三字皆作“平仄平”,如秦观之“和泪闻”、“劳梦魂”、“深闭门”。但通篇也没有犯孤平的地方。
无题(陆玉梅)
已惯鹪鹩化外身,怕言心字结微尘。
怯情千里缘何顾,寄语三生梦可亲。
醉里已然知寂寞,人前不与说天真。
莫教久住尘风老,瘦尽梅花一段春。
(2016.4《中华诗词》)
李静凤评:作者欲寄真情于尘俗之上,然世间美好物事,皆难长久。故作者心中所惧实多,从诗中可见层层隐曲,正合《无题》幽微本色。首联道:“怕言心字结微尘”,一怯也;次联道:“人前不与说天真”,二怯也;末联道:“莫教久住尘风老”,三怯也。作者将“梅花”来喻此情,是以其高洁出尘为寄托。再者作者本名“梅”,乃可视为巧妙自喻。作者之情,最终在种种珍惜、担忧与无奈中寄托于“梦”,虽非有勇之决绝,然语言婉转,情态温柔,种种曲折心事能于诗中层层互见,寓发乎情而止乎礼之理性,亦不无动人之处。
作者善用释道典故,以写其出尘之想,如“鹪鹩”、“微尘”,皆剀切。然其遣词亦有不当处。“化外”殆指政令教化未达之处,揣其本意应是“世外”。“心字”殆为“心字香”。明杨慎《词品》云:“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揣其本意当是“心意”。“尘风”为避“风尘”之歧义,将词序颠倒,便觉生硬,且“尘”重出辞费。当斟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