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2016-05-14马广平
马广平
【摘 要】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语文学困生的表现特征,成因及对策进行探究,为转化语文学困生,提高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寻找解决学习困难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学困生;特征;成因;对策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越来越多的语文学困生出现,成了摆在语文老师面前一個新难题。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语文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教学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
一、学困生的表现特征
(1)识字量少,错别字多,写字不规范,笔顺不正确。
(2)朗读水平低,不会断句,无抑扬顿挫,无情感。
(3)无阅读习惯,阅读范围相当狭窄,语言积累少。
(4)归纳概括能力差。对语文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阶段。表达能力低,缺乏自信,回答问题声音小,胆怯,不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观察能力低,想象和联想能力不强。
(5)存在厌学情绪,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语文学困生自身的原因是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动力不足。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难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开始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学生最初只是感觉语文学习有些吃力,慢慢对语文课产生厌学情绪,使其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只碍于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特别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意志不坚。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克服语文学习困难的毅力。
(3)方法不当。学困生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方法,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会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4)自信不足。语文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由于语文学不好,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缺乏自信心。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答问。
(二)外部原因
(1)教师的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甚至歧视语文学困生,对那些语文学习优、中等生有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较低。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学习困难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潜能。二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学上的两种倾向是使学生在学习上落伍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得,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他认为这是老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社会因素。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3)家庭的原因。一是父母自身素质较差。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情况,认为只需把娃娃养大了,就是尽了父母的义务。有的家长十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力。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二是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种期望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语文学习的难度大,考试获得高分不容易,想要取得满分更难,而家长又只把眼光盯在高分上,动辄就问:“怎么不像数学一样考一百分?”这种期望过度和期望偏向,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滋长消极的情绪。
三、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1)倾注爱心,拉近师生的距离。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力,教师应该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学业。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思想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关爱学困生,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语文老师要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少一点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鼓励他们放弃自卑心理,大胆参与讨论和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认识、思想情感。老师要充分给予肯定,使其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做好学法指导,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学困生往往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缩。针对这种特点,可以这样尝试:一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如“我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能。”或“我计划每天读30分钟的课外书,提高阅读能力”等等。二是注重精神培养,认为自己有顽强的意志,不断的暗示自己。三是磨练意志,通过一些方法去训练,如坚持每天早晨起床时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做十几个伏卧撑,拉十几个引体向上等等。四是督促学生坚持到底,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因此教师要有耐心,要不断的鼓励学生。
(3)明确转化对象,整合教材内容,实行分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指导,思想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层次目标,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有所发展。比如:字词积累,阅读指导,作文批改等。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4)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重视活动与实践,创造良好学习环境。让语文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学中用,在用中提高语文能力。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不能没有语文知识,从将来生活的角度鼓励学生,激起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动力。
总之,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心中的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语文学困生的表现特征,成因及对策进行探究,为转化语文学困生,提高语文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寻找解决学习困难的途径。由于语文学困生是由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而形成的,语文学困生问题牵涉到学生心理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因此,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语文学困生进行“综合治理”,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语文学困生问题。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目前有暂时的困难、缺点,我们应当给他们时间,帮助他们。